形形色色的战术核武器(五)

  • 来源:兵器知识
  • 关键字:战术核武器
  • 发布时间:2017-10-12 15:36

  核防空导弹

  核防空导弹是指以核弹头为战斗部的防空导弹。二战后,随着飞机的速度和机动性能逐渐提高,常规的高炮和防空导弹越来越难以对付入侵的轰炸机群。美苏在拥有导弹核武器之后,都装备了核防空导弹,以核弹的巨大杀伤半径来弥补常规导弹精度和单次杀伤数量的不足。高峰时期,核防空导弹一度占美国核武器总量的1/5。

  二战后,美军开发了装备常规弹头的“奈基-阿基克斯”地对空导弹,但演习中发现“阿基克斯”导弹无法击中单架飞机,也无法同时摧毁1架以上的飞机。由于“奈基-阿基克斯”难以对付苏联庞大的轰炸机群,迫切要求发展一种威力更大的导弹。

  1952年3月,美国陆军军械部指定贝尔电话实验室调研“奈基-阿基克斯”装备核弹头的可行性。调研发现该导弹只能搭载当量为1.5万吨TNT的XW-9核弹头,该核弹头为“枪”式裂变弹,需要耗费大量昂贵的核材料。由于无法搭载威力更大、更高效的XW-7“内爆”式核弹头,同年8月,军械部决定研制新型导弹并开始工程研究。12月份,陆军正式批复了该方案。1953年6月,陆军与西部电子公司签订了设计合同,道格拉斯公司负责导弹的气动布局。7月16日,陆军提出了新导弹的性能指标:能够拦截时速1600千米、飞行高度18000米的飞机;水平射程45千米。新型导弹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奈基-阿基克斯”的部件,发射车也在原设计上进行了改装。设计通过验收后,1955年4月陆军与西部电子公司签订了生产合同。同年,导弹开始在白沙导弹靶场试验。1956年10月31日,该导弹成功拦截了一架无人机。同年11月15日,该导弹正式命名为“奈基-赫尔克斯”。

  “奈基-赫尔克斯”导弹长12.5米,直径0.8米,翼展2.28米,发射质量4860千克,射高30千米,最大作战距离145千米,杀伤概率65%~80%。战斗部起初采用爆炸当量为0.2~4万吨TNT的W-7核弹头,1956年被W-31核弹头所替代,爆炸当量2万吨TNT。虽然W-31核弹头与W-7核弹头在尺寸和重量上相似,但由于W-31的爆炸效率更高,因此生产成本更低。该导弹作战距离比“奈基-阿基克斯”增加了3倍,其防区范围增加了11倍扩大到61000平方千米,加之射高增加以及核弹头爆炸的巨大杀伤半径使得敌机不可能逃脱,可有效对付中高空高性能飞机、战术弹道导弹和飞航式导弹,也可以用来摧毁地面目标。1962年11月4日,在“多米尼克1”行动“钢丝”核试验中,该型导弹携带一枚W-31核弹头在24000米高空爆炸,这是此型导弹唯一一次实弹试验。

  “奈基-赫尔克斯”于1958年6月30日正式装备部队,首先部署在纽约、华盛顿特区、芝加哥三地,1963年达到最大装备数,共装备了145个连,其中35个连为新组建。1959年,美军开始在欧洲部署“奈基-赫尔克斯”,分布在希腊、土耳其、意大利、荷兰、比利时以及西德,在西欧共部署了3个导弹营。该导弹后来又进行了几次改进,发展了MIM-14A,MIM-14B,MIM-14C等型号,其中MIM-14B最多。1964年该导弹停产,此后逐步退役。至1974年,美国本土战略要地的“奈基-赫尔克斯”大部分退役,仅剩阿拉斯加州和佛罗里达州各2套继续服役用于驻欧洲美军的训练。1978年和1979年,上述两州的“奈基-赫尔克斯”也相继退役。随着“爱国者”导弹的服役,1984年12月,美国从欧洲撤出了全部“奈基-赫尔克斯”导弹。

  1950年代,美军在军舰上也装备了核防空导弹。“黄铜骑士”、“小猎犬”和“鞑靼人”共同组成了美军第一代舰空导弹系统,由于3种导弹英文名字的首字母都是“T”,故又称为“3T”舰空导弹系统。前两种导弹均能搭载核弹头。“黄铜骑士”是一种远程舰对空导弹,是美国海军“大黄蜂计划”的产物,1944年开始论证,主承包商为本迪克斯航空公司,1953年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1954年研制结束,次年开始小批量生产,1956年2月开始装舰。

  起初编号为SAM-N-6,1963年美国国防部启用新的编号体系,该导弹新的编号被定为RIM-8。“黄铜骑士”装备核战斗部的型号为SAM-N-6bW,于1959年3月研制成功,导弹长11.6米,翼展2.8米,直径0.7米,重3538千克,射程120千米,作战高度26500米,最大速度2.5马赫。它装备一个2~5千吨TNT当量的W-30核弹头,能够有效应对大集群敌机的攻击,也具有一定的反舰能力。由于核战斗部不要求有太大的命中精度,所以装备核战斗部的“黄铜骑士”就没有装末制导天线,而是直接采用全程雷达驾束制导。1955年到1957年,W-30核弹头单独进行了五次大气层试验,但“黄铜骑士”SAM-N-6bW整体实弹试验从未进行。1959年2月,配备常规战斗部的“黄铜骑士”在大西洋上进行了首次实弹打靶试验,并于次月开始装备部队。

  1960年,“黄铜骑士”的第一种改型SAM-N-6b1装备部队。SAM-N-6bW1是装备6bW核战斗部的对应型号。由于装备核战斗部和常规战斗部的“黄铜骑士”为两种不同的型号,战斗部不能互换,这样就会减少军舰携带常规弹头型的数量,不利于持续作战。为此,海军研制了一种新的型号SAM-N-6c1/RIM-8E“统一黄铜骑士”,于1962年12月装备部队。有了这种型号,“黄铜骑士”的战斗部可以在核战斗部与常规战斗部间互换。在军舰上的导弹可以选择安装任何一种,大大增加了作战灵活性。“黄铜骑士”先后装备了7艘导弹巡洋舰,包括“小石城”号、“俄克拉荷马城”号、“长滩”号和“奥尔巴尼”号导弹巡洋舰,1971年停止生产,共生产了约2500枚。1974年,“黄铜骑士”防空导弹开始逐步被淘汰,到1979年,最后一艘装备“黄铜骑士”的军舰“俄克拉荷马城”号退出美军现役。

  “小猎犬”是美国海军“大黄蜂计划”的副产品,该计划初衷是研制出以超音速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黄铜骑士”导弹,但由于研制大推力冲压发动机工作进展缓慢,美国海军于1949年决定利用已有的超音速试验载具研制采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小猎犬”中近程舰对空导弹系统。在30多年的服役期内,它是美国海军威力最大的舰对空导弹。

  “小猎犬”初始编号为SAM-N-7,1963年后采用新编号RIM-2。该导弹于1951年进行了地面发射试验,1953年1月28日在“密西西比”号试验舰上进行了发射试验,1955年10月开始部署在“波士顿”号上,1956年6月15日在“堪培拉”号导弹巡洋舰上具备了初始作战能力。

  BT-3A(N)/(RIM-2D)是“小猎犬”中仅有的一种装备核战斗部的型号,于1962年服役。导弹长8.2米,直径340毫米,翼展1.59米,重1400千克,作战距离32千米,作战高度24000米,速度3马赫,能够对付超音速飞机,其战斗部为W-45-0核弹头,当量为1千吨TNT。“小猎犬”采用无线电近炸引信及半主动雷达制导。海军一度将其作为对陆攻击武器,但随着专用陆攻导弹的发展,“小猎犬”的射程劣势明显,后又专用于防空用途。“小猎犬”先后装备了美国海军39艘大型舰只,1961年装备到“普罗维登斯”号(DLG-6)和“小鹰”号航空母舰(CVA-63)上,1963年装备到9艘导弹驱逐舰和“班布里奇”号(DLGN-25)核动力驱逐舰及其它一些舰艇上,1968年停产。到1983年,有大约310枚“小猎犬”配备核弹头。1992年,随着苏联解体,“小猎犬”的核弹头全部替换为常规弹头。

  上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研发出了能携带核武器的B-47“同温层喷气”和B-52“同温层堡垒”远程轰炸机,能够深入苏联腹地。无论是航程、速度还是携带的弹药都给苏联的防空部队带来极大挑战,传统的高炮根本难以应对这些高空喷气式轰炸机。因此,苏联防空部队决定研发防空导弹来替代高炮。

  1953年,KB-2设计局在彼得·格鲁申主持下研制SA-2“盖德莱”(北约代号)导弹,整套导弹系统的苏联代号为S-75,目标是拦截大型的非机动、高空飞机。该导弹于1957年莫斯科五一节阅兵式上公开,次年开始装备部队,至1960年装备了约1000套。该导弹在苏联境内广泛部署,还出口到东欧、亚洲、中东等27个国家。SA-2“盖德莱”导弹进行了多次改进,发展出A至F共6种型号。SA-2E是其中唯一可携带核弹头的型号,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服役。该导弹长11.2米,助推器段弹径650毫米,弹身500毫米,助推器段翼展2.5米,弹翼翼展1.7米,发射质量2450千克,最大速度3.5马赫,作战距离7~43千米,作战高度5~30千米,可携带一枚1.5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核装药质量295千克。导弹发射间隔为6秒,再装填时间为10分钟,对付目标为飞行速度小于420米/秒的各种飞机。

  SA-2E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制导站由跟踪雷达、指令产生设备和发射设备组成。制导雷达为RSN-75M“扇歌”E雷达,发现目标距离达70千米以上,自动跟踪距离55千米,能同时跟踪6个目标和制导3枚导弹攻击一个目标。导弹由发射架倾斜发射,发射架是导轨式可移动的发射装置,发射时与制导站天线角度同步。行进时由ZIL-157V(6×6)牵引半拖车携带。行军状态的总质量为12.5吨,战斗状态为9吨。允许发射的射角为10~65度。

  从上世纪80年代起,S-300导弹系统开始替换SA-2导弹,其中S-300PS/S-300PM(北约代号SA-10D/E,美国代号SA-10B)是唯一可以使用核弹头的型号,1985年服役。此型号使用基于MAZ-7910型8x8重型越野车的运输-起竖-发射一体化车、机动雷达车及机动制导站。

  文/尹瑞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