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社交”时代下的纽约街头

  • 来源:摄影之友
  • 关键字:摄影,社交,纽约
  • 发布时间:2017-10-19 10:21

  很难想象,一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媒体教授的个人Instagram账号能有27万的粉丝量,但这对于拥有2 0年新闻记者经历的理查德·科奇·赫尔南德斯(Richard Koci Hernandez)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件多么稀奇的事情。在此之前,他便已经被评为“25位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学教授” 之一和“100位最优秀的网络摄影师” 之一,作品曾刊登于《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权威媒体。

  科奇在世界首份网络报刊《圣何塞信使报》(San Jose Mercury News)工作过15年。正是在此工作期间的一件小事,令他开始与手机摄影产生联结。2007年,有人爆料称当地居民区被安装了炸弹,科奇被派去拍摄事故突发现场,他需要尽快将图文消息上传到网站。但由于时间紧迫,他无法像往常一样,先把照片从相机导入电脑,再处理上传,所以报社特意给了他一台第一代iPhone手机,作为这次拍摄的工具。这也是科奇第一次尝试用手机拍照,虽然那只是一张很普通的新闻照片:前景是一条黄色隔离带,上面写着“禁止入内”几个字,背景是隔离区空旷的街道。但正是因为这次拍摄,让这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不久之后,科奇就给自己买了一台初代iPhone,然后是iPhone 3G、iPhone 3GS,再到现在的iPhone 7……十年来的每一代iPhone他都用过,但他却不承认自己是一名“果粉”。他说自己只是需要一台最好的拍照手机,只不过iPhone恰好是他所知的拍照性能最好的手机而已。这期间他也尝试用过各种手机拍照,比如HTC、谷歌手机、微软手机。他还乐于尝试各种App,他对于不同摄影App的功能如数家珍,完全不输给任何一个年轻人。

  至于他那个拥有27万粉丝量的Instagram账号“koci”所展示的,也并非是他以往在工作中所拍摄的新闻照片,而是他日常使用手机记录的纽约街头景象。

  黯淡、神秘、似曾相识,科奇用这三个词来总结自己的照片风格。他很喜欢到处闲逛,走在路上的时候,总是对下一个路口遇见什么充满好奇,未知的事物吊足了他的胃口。不过他的拍摄也不总是那么随机。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当遇见了戴帽子的人——这也是他作品中最常出现的形象,他的镜头会一直追随,直到戴帽子的男人出现在某个合适的位置,然后按下快门。

  对话 理查德· 科奇· 赫尔南德斯

  手机对你的创作有哪些影响?你觉得用手机拍照和用相机最大的区别在哪儿?

  科奇:用价格不菲的相机可以让你更容易获得一张高质量的照片,相机拥有快速自动对焦功能和大量可更换镜头,这些是手机所欠缺的。用手机拍照无法搭配长焦镜头,这一缺点自然而然地改变了我拍照的方式,给我带来了新的挑战。不过也正因此,我的拍摄变得更有趣。如果是一场重大体育赛事,好像就没有办法用iPhone来拍了,对吧?大多数情况下确实如此,不过也有一位叫Dan Chung的摄影师,他就用双筒望远镜接iPhone在奥运赛场上拍出过很多精彩的照片。

  说到底这终究只是工具。“手机摄影”似乎正在成为摄影的一个门类,我觉得这并不完全是正确的。“手机”可以作为一个标签,但归根到底它仍旧是“摄影”,它最终产生怎样的图像取决于拍摄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非取决于使用了哪类器材。

  我使用iPhone拍摄是因为它很方便,而且随时都在我身边,而且这些特性与我的拍摄习惯、拍摄方式都十分契合。实际上,我觉得iPhone在后期处理和即时分享方面的能力上远远优于普通单反。在一台小小的iPhone上你就可以完成拍摄、后期处理和上传分享这一整个流程的所有操作。说这么多感觉像是在给苹果打广告……实际上我并不在意用的是哪个品牌的手机,我只需要它是最好的,而目前看来,最好的选择应该就是iPhone了。

  对我而言,“摄影”是一种想要拍照的冲动,不论拍的是什么。我花了几年的时间才达到现在这种全凭灵感和冲动去拍照的状态。而这也意味着我需要一个随时随地能够投入拍摄的设备,没有比手机更适合的了。

  你的作品有多少是用iPhone完成的?

  科奇:我的展览作品、出版作品以及Instagram上发布的作品中,有98%是用iPhone拍摄的。最近我也开始用索尼Alpha 6500拍一些照片,效果还不错,不过最喜欢的还是iPhone,这习惯大概是改不掉了。

  为什么你的大多数作品都是黑白的?你是如何给手机拍摄的照片制造出胶片的质感?一般都用什么App ?

  科奇:我是黑白胶片的忠实用户,我喜欢像8mm幻灯机这样的老式机器,这就是我钟爱的风格,所以我的摄影作品也会是这个样子的。我觉得只有黑白胶片能够将我所拍摄画面的内在和本质体现出来,这点上彩色胶片似乎很难做到。

  对我来说能够把照片很好地转化成黑白胶片风格的就是好的App,比如说Snapseed、FilterStorm、Hipstamatic、Blackie或者Mextures。我其实还挺喜欢尝试各种不同App效果的。但说实话,我的大多数照片都是通过不止一个App调出来的。比如说,我会用Hipstamatic来拍摄原始图像,然后用Snapseed打开,调整灰度,保存,然后用Mextures做些细节上的修补矫正,然后再用另外一个App加些边框之类的东西。最后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先把照片用喷墨打印机都打出来,然后再用iPhone翻拍一遍,这样能够掩盖一定的后期,使得照片看起来更加自然。

  作为一位大学教授,你会教摄影课程吗?你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科奇:我会教一些手机新闻摄影课程。越来越多的媒体机构要求他们的记者掌握用手机拍照、撰稿的技能。iPhone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加上一些第三方附件之后又可以有更大的用处。比如连上一支麦克风,它就可以成为一台高清摄像机,我还见过用话筒连接iPhone的,被当做高质量音频输入设备使用。

  我的教学宗旨很简单,三个词,练习、练习以及练习!说真的,如果你专注于你的拍摄内容,不管你拍的是大笑的孩子也好,鲜花也好,戴帽子的人也好,忘掉像素、App那些东西,专注于照片本身的情绪、光线、构图等等要素,手机可以成为一件非常棒的拍摄工具,它让你不再有躲避练习的借口,因为手机随时随地在你身边。我最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别废话了,去拍吧。

  你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戴帽子的人,为什么你总会关注这个形象?

  科奇:其实许多年来我一直在回避这个关键问题,这是我内心深处的某种情结。我痴迷于拍摄帽子无关于时尚或者帽子本身,而是因为它关于一个我从未见过的男人——我的父亲。在他那个年代,戴一顶这样的帽子是男士出门的标配,于是我用这样一种扭曲的方式去寻找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父亲的形象。所以我不停地回到街上,不断地寻找。

  你的Instagram账号有27万的粉丝量,这是怎么做到的?

  科奇:达到这个数字是有许多原因的,首先是当我的粉丝数达到10万的时候,Instagram把我放进了推荐关注的列表里。然后是我非常荣幸受到过几家媒体的采访报道,比如这次《摄影之友》的采访,使我能够被大众持续关注。另外就是一些比较繁琐的细节了。大多数摄影师觉得只要他们把作品都上传到Instagram上,就会有很多人自动过来关注,但现实并非如此。他们忘了Instagram并不是他们的个人网站,而是一个庞大的社交平台,因此你不得不积极地去点赞、关注甚至同其他摄影师进行交流。Instagram上大多数的评论都是肤浅无意义的,这种评论是无法引发真正的“交流”的。我会试着通过评论告诉其他摄影师我为什么喜欢他们的作品,会从光线、构图、抓拍时机等各方面去分析,这样一来多数摄影师同样也会乐于与我探讨。大量的互动交流是建立粉丝群体的重要手段。

  你是如何看待摄影与社交网络的关系的?手机在此起了什么作用?

  科奇:我想我们已经进入到“摄影社交”时代了。智能手机不仅是一台便携高效的相机,同时也是暗房,甚至还是一台输出设备,只不过它是输出到网络平台而不是相纸上。拍照手机已经渐渐培养出人们利用影像元素来记录、叙事的生活习惯。

  编辑、采访/林一 图/Richard Koci Hernandez 翻译、撰文/文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