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夏蒙:每一天都是新的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60后,夏蒙,纪录片
  • 发布时间:2017-12-07 10:46

  “其实对纪录片人来讲,每一年、每一天都是新的,只要我们真诚地拥抱新时代,我们用镜头记录下来的生活,就会像一条河流,永远不会出现同样的浪花。”

  “选择纪录片的理由,就是可以在历史和现实中行走,永远在路上……”

  11月16日,周四,北京,午后的阳光洒满工作室的每一个角落,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导演、国家一级编剧夏蒙刚从深圳载誉归来。荣获“第23届中国纪录片年度人物”大奖后,他在朋友圈中写道,“昨夜星辰昨夜风,而今迈步从头越!”

  那天,一盏清茶,夏蒙向《小康》记者打开了话匣子,他和2017年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讲吸引人的故事,还要让故事真实可信

  2017年1月,文献纪录片《永远的军魂》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正式开拍,夏蒙的2017正式启程。

  《永远的军魂》是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由中央电视台立项拍摄制作的六集文献纪录片,也是继六集文献纪录片《习仲勋》、三十二集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之后,夏蒙任总撰稿、总编导拍摄的第三部厚重的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历经七个月的艰苦拍摄制作,夏蒙率领团队在2017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完成了这部大片的拍摄制作,并通过了重大题材领导小组的审查,可以在全国各级电视台播出。

  集历史学学者的深邃、档案工作者的严谨、作家对文字的挑剔、观察记录者的冷静、后辈文人对党史和先贤的敬仰,以及内心的柔软与赤诚于一身,夏蒙是国内文献纪录片摄制的领军人物之一。

  去年,由夏蒙担任总导演、电视总撰稿的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连续16天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创下了央视2016年黄金档节目的最高收视率。该片随即又在全国34家卫视同步播出,同样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观众对这部片子的喜爱和好评,让他感到特别欣慰。

  “我们是历史的记录者,我们的记录又将成为历史。”纪录片的生命在于真实,而真实的记录要想引人入胜,就必须重视叙述技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纪录片也要讲故事。

  如何才能把故事讲好?夏蒙的回答是,激发观众的好奇心,让他们跟着你一起去发现,去思考。

  “我经常受邀到一些单位去讲课,除了讲纪录片创作,还讲中共党史。我发现,人们最关注的、最想知道的还是一部片子背后的故事。对故事的渴望,可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好奇心。”夏蒙告诉记者,无论纪录片形态如何改变,让纪录片更有故事性的这种表达方式不会变,“不管是故事片的纪录片化,还是纪录片的故事化,其实它的指向都是一致的,就是要让这个故事真实可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17年,除了中央电视台立项的重点纪录片《永远的军魂》,夏蒙还“见缝插针”筹拍历史人文系列纪录片《大江南》。

  《大江南》这部系列纪录片夏蒙酝酿了足足三年时间。目前陆陆续续地一直在拍摄。“它不同于以往的历史纪录片,不单单讲消失在历史深处的故事,而且还在追寻历史的记忆,表达我们今天对中华文明应有的敬畏,引领人们透过历史的迷雾发现更多的历史真相。”

  夏蒙希望这部作品能够通过唯美的影像、生动的叙述,最终呈现出对江南以及江南文化的理性思考。在他看来,江南文化传递出来的其实是中华民族从未断根的文脉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大江南》这部纪录片倾注了我们很多思考,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这部片子,从多学科、多维度,深入地探讨人类的文明现象,给我们的文化自信做一个完美注释。”

  为新时代而振奋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那一天,夏蒙与同事们在央视大楼里一起收看了电视直播。

  “很振奋,我相信这是很多国人都会有的一种感觉。2017年,党的十九大毫无疑问是将要载入史册的大事件。”夏蒙说。

  作为历史的探索者、时代的记录者,夏蒙深深地感到新时代已经开始。“十九大之后,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对我们纪录片人来说,这既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

  夏蒙认为,进入新时代,电视将面临互联网的更多挑战,面临手机及各种客户端的挑战。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为电视内容开拓了更多的传播渠道和传播途径。作为纪录片创作者,只有不断拓展表现形式,扩大选题范围、改变创作观念,才能不被淘汰。有人愚蠢地认为短视频就等同于纪录片,倡导纪录片人都去做短视频,这无异于自戕。年轻一代受众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其实也对纪录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对题材作更深的开掘,让影像质量不断提高,在内容上有更好的表达,做出更好的纪录片,才能无愧于新时代,无愧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精神食粮的需求。

  “其实对纪录片人来讲,每一年、每一天都是新的,因为只要我们真诚地拥抱新时代,我们用镜头记录下来的生活,就会像一条河流,永远不会出现同样的浪花。”

  面对新时代与新征程,夏蒙表示,纪录片人必须求新求变,“只有涌立潮头,你才有可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无愧于这个新时代。”

  一直致力于纪录片求新求变的夏蒙,为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在业界树立了一个标杆。

  2017年11月10日晚,第23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在深圳广电集团演播厅举行。夏蒙荣获“第23届中国纪录片年度人物”大奖。

  夏蒙坦言,这个奖给他的压力远大过喜悦,“这意味着如果你今后不再改变自己,你拿出的作品没有更多的新意,那么你就是在后退。这实际上是给他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夏蒙丝毫不敢放松,“我希望能够融入这个新时代,对自己未来的纪录片,无论在作品的题材上、内容上,还是思想上,我都有一种期待,期望自己未来拍摄的纪录片可以超越以往的作品,带给观众更多的感动与更多的艺术享受。”

  由于以往更多在承担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片创作,没有更多时间将镜头对准现实生活,夏蒙希望以一种更平等、更多元、更生动的画面,记录新时代的百姓故事。

  夏蒙心中一直藏着一个中国好故事,在大西南的梅里雪山脚下,有一个名叫茨中的藏族村庄,那里有一个党支部、一座天主教堂,还有一些天天转经的群众,他和摄制组已经两度深入这个村庄进行拍摄,通过人们对彼此信仰的尊重、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基层党员干部对精准扶贫的坚守,让人们认识这个名叫茨中的村庄和发生在这个村庄的故事。

  “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全世界的人听,让他们知道不同信仰的人们如何能够美好和谐地相处。”

  人物名片

  人物:夏蒙(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导演、国家一级编剧,中国纪录片学会副会长。代表作有《习仲勋》《筑梦路上》《永远的军魂》等)

  出生年代:“60后”夏蒙出生于1961年12月,今年56岁

  年度感受:振奋

  年度味道:咸

  年度色彩:五颜六色

  文/《小康》记者 刘彦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