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独角兽

  • 来源:IT经理世界
  • 关键字:3D打印,创业
  • 发布时间:2018-01-23 14:10

  爱技术的文艺青年,似乎是最契合3D打印领域的创业者。

  “我们将速度提升了100倍。”

  演示中,在液态表面与缓缓提升的机械表面之间,直径8厘米的球形模型,只用了8分钟就出现了,而以往的3D打印可能要花上数个小时。在不久前举办的东升杯创业大赛上,北京清锋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的“极速液态成型3D打印技术”一鸣惊人,轻松夺得了冠军。“我们比第二名的平均分高了差不多6分,全场都轰动了。”清锋时代的创始人兼CEO姚志锋笑着说,自己当时心态很平静,就像当初考上清华一样。

  姚志锋高中时曾和8名同学组队赢得了当年全国信息技术奥赛唯一的奖牌,他们的大头像也在高中学校大门上挂了好些年,但最后其他8名同学都保研去了清华,只有他没有。“因为我当时偏科严重,英语很差。”和常见的清华学霸不同,姚志锋有点无奈:“到现在英语还是说不好。”但去清华也成为了他强烈的愿望,高三时,原本爱好科技的他从理科转到文科,打算考取清华的艺术生,之后却持续复读了4年。

  在第三年的时候,压力下变得有些抑郁的他在家人建议下去东莞打工。“卖了3个月的宏基笔记本电脑,太无聊了。”而去图书馆看画报,却感觉里面的作品还不如自己画的好,姚志锋决定还是回来再考一次。“我想明白了,这一年再考不上就认命。”那年他终于考上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雕塑专业,也有了两个心得:做事情的心态很重要;努力终会有所回报。

  从艺术到技术

  “我们那一届学雕塑的只有15个人,但教授却有7个,还有三四个副教授,这是培养大师的地方。”但姚志锋没有成为大师,而是成了创业者。他上大学时,高中同学刚好毕业,他们进入社会的经历让他感觉,自己不能“出了社会再去适应社会”,他就开始了打工和创业,并瞄准了体育领域和朋友一起创办了公司。大三时,账面上的钱足够他“在北京全款买房”。快毕业时,朋友们各奔东西,公司也随之解散,姚志锋决定重回专业领域“感受一下”,不能辜负在艺术上的情怀。

  毕业后他完成了在航空航天博物馆的一个浮雕项目,结束后他深感雕塑过程花了很多冤枉钱,有什么方法能提高效率呢?2011年末,在调研的过程中,姚志锋发现了正在兴起的3D打印技术。

  “当时觉得这事太牛X了,然后我就是恐慌和害怕。”3D打印技术给他展现了“技术对人碾压性的未来,难道自己的雕塑以后要和这样的技术竞争吗?”确信自己竞争不过后,他决定换个思路,自己去做3D打印。“雕塑和3D打印,其实就像绘画和摄影,摄影对绘画的冲击是惊人的,而且衍生出了上万亿元的商业市场。”

  2012年初之后的3年,他都在进行3D打印的研发,“除了金属打印机以外的所有技术我都做过,而且都做了原型机。”中间经历过资金不足和团队流失的情况,不过也做出了小方3D打印机这样的产品,让他在公司架构,人才管理和商业运营等方面积累了经验。然而3D打印一直以来的痛点并没有被克服——速度和性能,“如果你打印出来一个杯子要一晚上的时间,那还有商业价值吗?”实际上,已有30余年历史的3D打印技术名字的缘起,就是因为像印刷术一样,把材料一层层的叠加上去,这种模式本身就限制了其商业应用。

  突破出现在2015年,由美国三院院士Joseph DeSimone教授担任CEO的Carbon 3D公司,发明了革命性的CLIP打印技术(连续液态界面成形),将打印速度提升了25~100倍,登上了《科学》杂志封面,并获得了谷歌、红杉资本等的巨额投资。清锋时代对标的正是这家明星独角兽公司,当看到Carbon 3D的报道后,姚志锋决定也要达到这个程度。

  作为先行者的Carbon 3D早已完成了在专利上的布局,这让后来者的研发难以避开其核心专利,但一年多后清锋时代做到了。乍看起来,清锋时代的技术和Carbon 3D的很类似,模型同样是在液态表面缓缓浮出,但和Carbon 3D不同的是,后者是在光固化树脂池中,用氧气做抑制剂使部分树脂固化,再用紫外线光照固化剩余的液态树脂,支持的是自由基体系的材料。而清锋时代的技术解决方案支持阳离子体系的材料,由于涉及商业机密,姚志锋只是透露,这种技术相较Carbon 3D的材料工业应用范围更广,并且可以达到更高的速度,精度高达0.001毫米,“而且我们已经拿到了核心专利。”他补充道。

  姚志锋将3D打印和快速成型看成是两种技术,而后者一体成型效果的出现直接解决了两大痛点:“首先是快,其次比起3D打印的一层层叠加,快速成型的产品结构性能要好很多。”而痛点的解决意味着更广泛的商用价值,以Carbon 3D与阿迪达斯合作推出的全球首款3D打印运动鞋Futurecraft 4D为例,据报道至2020年预计可以年生产500万双,“仅制鞋的市场份额就轻松上千亿元了。”数百年以来,制鞋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新的技术将会使其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试想下,无人值守的工厂,以更快的速度生产出符合顾客个人数据的定制化的鞋子,这将会是真正颠覆性的变化。由于双方的合作是排他性的,全球的鞋业巨头都在寻找替代性的技术解决方案,“据我所知,耐克在全球范围寻找可抗衡的工艺。”姚志锋透露,同样也有制鞋企业在接触清锋科技。

  与之类似的还有其他高附加值的产业,比如眼镜制造业、假牙制造、高端口罩面罩等,而底层技术升级的影响也不仅限于我们所能看到的。“假如你骨折了,怎么办?”姚志锋提出了一个不起眼的场景:“去医院,拍X光,等医生制定手术方案,如果需要打钢板,他们还要做出你的骨骼模型,这个模型就要做几天。”但人骨头的长度都在60厘米之内,而制作这个长度的模型,清锋时代的技术不会超过一个小时。

  赋能社区工厂

  成本高,是3D打印技术多着眼于高附加值产品的原因之一,但这个概念在未来并非绝对。“几十元一公斤的材料,现在卖几千元一公斤,是因为工作量少,几十万元的设备可能一个月就能生产几千元的产品,卖这么贵还是会亏。”在产量差别悬殊的情况下,探讨成本是没有意义的。姚志锋的哥哥经营着制造业工厂,这让他对成本有了更切实的认识。

  他举了个简单的例子,生产手机外壳,用注塑法首先要做模具,这大概就要45天,如果再生产10万个,就要两三个月。而用3D打印的技术,无需模具就可以生产,随着产量增加和技术进步,3D打印的成本也随之下降。姚志锋估算过,以往工厂的大规模生产,通过产量提升来分摊固定成本,差不多在数量达到8万件的时候成本才会比3D打印的成本更低,而现在多少单生意的数量可以超过8万件呢?姚志锋估计,除了苹果、小米这样的大客户,9成以上的订单都不会超过。

  姚志锋构思了未来适合“社区工厂”的模式,通过金融授信的方式将设备免费租给有需要的工厂,然后构建接单派单的平台,当有订单产生时,就近分配给最近的工厂,利用大数据保证机器没有空置,并获取材料收入。

  实际上类似的平台早已出现,但姚志锋发现,客户与工厂的交流成本很高,修图、调整数据等都是平台难以做好的,而企业出于商业目的会优先处理自身的订单,时常造成违约。如果这个平台连接的是同样的机器,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软件,使用同样的原料,那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3D打印技术定制化的优势也将展露无遗,并带动产业和物流结构的变化。而这个平台不止连接了甲方乙方,还有中小品牌需要的设计师群体,也能够改善产权不受保护问题。对中小工厂来说,这将为他们转型带来新的选择。

  目前清锋时代北京公司负责软件和平台,宁波公司负责材料研发,台北公司负责机器研发。姚志锋告诉记者,天使轮已获得北极光创投和元始资本数千万元的投资,预计在今年下半年会推出工业化的产品,届时在材料上的研发也将迎来突破。但他并不着急,“虽然已经有一些合作意向,但我都在往后压,因为风险还是存在,如果没有成熟就去做可能会砸自己的饭碗。”而当技术成熟后,他确信,机会和订单都会来找他的。

  文/李昊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