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源头活水,让非遗生生不息

800 年前,南宋诗人朱熹在瀛山书院写下了著名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800 年后的今天,中国纺织人心怀民族情怀与责任担当,为中国纺织非遗的“源头活水”而相聚于今时今日的瀛山书院。

在本次大会上,“共筑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新生态”的主题,得到广泛认同和赞许; 《中国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千岛湖宣言》的发布,宣告着凝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纺织非遗即将步入新的传承与创新的发展阶段。一个个高屋建瓴的观点发布,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传承故事,无一不讲述了中国纺织人对纺织非遗的初心与共识。

珍视传统,着眼未来,已成为共识。同时,更加值得关注并被反复提及的,是用新时代赋予的新理念、新模式,实现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态、新未来。而这也正是本次大会备受瞩目的重要原因。

当传统元素缺失了时代链接和情感沟通,不过是零散的符号和素材;当一款设计只是堆砌了技艺的“皮毛”,也难掩内里的空虚和苍白。失去的不仅仅是市场,更是让纺织非遗持续生长的内在力量。唯有传递着技艺之美、智慧之美、精神之美、价值之美的传统,才能寻得“源头活水”。与时代对话,与时尚共连,与产业相融,才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正如观点集萃的本次大会上所呈现的诸多观点。“没有中国文化的底蕴,没有中国人的特色,就没有办法走向世界。”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华的直抒胸臆,道出了众多中国纺织服装人的心声。

“我们需要改变,不仅要保留传统工艺,而且要加速把它们变成最新的实用型服装。我们有责任!”曾为范冰冰设计“龙袍”礼服的劳伦斯·许如是说。在他为本次大会献上的闭幕大秀上,那些千针万线制成的华服曾走进巴黎时尚舞台,此刻穿过千年牌坊,踏上古城石板路,则呈现出了更动人的别样意境。

在非遗保护的路上,还有更多的结伴同行者。比如依文,15 年的“孤独路上”,走进黔西南大山,成立了依文·中国手工坊,搭建起 8000 绣娘数据库、传统纹样数据库,终于形成了发现、整理、创新和应用的模式 ;比如名瑞,主张“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嫁衣”,成功延续积淀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传统嫁衣——纯手工刺绣龙凤褂裙的设计与制作,并将中西方婚嫁文化创新融合 ;比如柒牌,与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十年间默默无闻、不求回报,斥资 800 余万元资助 88 个课题项目。

所有的想法都重在落实,所有的“源头活水”都重在激发出汩汩清流。正如大会所做出的郑重承诺——不忘初心,肩负使命,纺织非遗承载着纺织行业、纺织人最广泛、最深切的情感与生活。中国纺织人将致力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纺织非遗的独特价值和无穷魅力。推动文化与经济全面发展的路上,我们任重道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