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再见

以前有一首儿歌这样唱道: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 叔叔拿着钱, 对我把头点, 我高兴地说了声: ‘叔叔, 再见!’”

现在儿歌得换词了: “我在马路边看到一分钱, 把它看成空气就当没看见, 如今骗子多, 对我把头点, 我平静地说了声:‘骗子, 再见!’”

不知从哪一年起, “路上捡钱” 成了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之一: 你好好地走在路上,突然看到别人“丢钱”, 然后有人“捡钱”,“捡钱” 的人偏拉着你要“平分”, “丢钱”的人找回来, 硬说你偷钱, 无辜的你被环环套住, 反应过来时, 钱包已经不见了。

前几日, 我的一个朋友就这样被骗了,我安慰他: “不怪我们太天真, 只怪骗子套路深。”

作为祖国最可爱的花朵们, 大家可一定要像孙悟空一般, 修炼出火眼金睛, 任骗子的骗局如何变化, 都要坚定立场, 绝不入坑。

第一坑: 面对面, 救急骗

顾名思义, 这“救急骗” 利用的就是人的同情心。 常见的骗局有“静坐骗” “晃动骗” “奢华骗” 和“信任骗”。

“静坐骗”, 大家见得比较多, 例如他会哭丧着脸蹲在地上, 再写几行粉笔字: 出门旅游, 钱包被偷, 没钱回家, 恳请好心人借十元路费。

“晃动骗”, 就比较考验骗子的演技和体力了。 他的眼神必须透露出一分悲哀, 两分痛苦, 三分无奈, 四分沧桑。 然后再一脸愧疚地拦住路人, 开始他的表演: 钱包被偷, 需要钱回家。

“奢华骗”, 骗子要下血本: 他要开豪车, 穿金戴银, 作出一副优雅的焦急状。 当路人好奇的目光与他碰上之后, 他就开始演了: “我是从外地开车来的富商, 现在要上高速回家, 可是我的手机、 钱包都被偷了, 希望你能借几十元的高速过路费给我。”

正常人的思路是, 开着豪车, 穿得又这么气派, 怎么会为几十元钱骗人呢? 于是, 路人入坑了。

“信任骗” 相比上面的骗局, 则比较“精巧”。

归还, 毫不拖泥带水, 然后请求对方再等一等, 因为联系的人会打电话过来确认位置。 这个时候, 路人差不多认为他不是骗子了, 放心地把手机又递给他。 最后, 当然是他和手机都消失了。亲爱的同学们, 在骗子的心里, 未成年人和成年人都属于“可求助” 的范围, 他们认为未成年人更好骗。 但是, 成年人如果真陷入困境, 并不会轻易地向未成年人求助。 所以, 如果你们在路上遇到类似情况, 请目不斜视, 大踏步地向前走吧。

第二坑: 看不见, 信息骗

信息时代的到来,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 也带来了“隐患” —— — 当我们在网络上交流时, 无法透过手机和电脑了解对方, 骗子就利用这一点进行诈骗。 在这里, 我们说一说其中的“购物骗” 和“社交骗”。

“购物骗”, 骗子利用人们的购物行为进行诈骗, 诱导对方通过转账、 点击链接等方式得到钱财。

看到这里, 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没事: “我没钱, 想骗都没戏。” 不, 同学们,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啊。

就在今年七月, 消费者 A 接到自称是“淘宝商家” 的电话, 称其在店内购买的产品有严重的质量问题, 商家提供专门的自助退款平台, 他需要按照指引操作才能拿到退款。

A 便根据对方的指引, 点击链接, 下载了多个借贷平台软件。 对方称这几个平台是商家的官方自助受理平台, 里面显示的额度是商家的可用金额, 将这几个平台的可用金额借贷转入自己银行卡后, 再将已购产品金额扣除后的剩余金额转入商家账户, 就完成退款程序。

A 老实地操作起来, 直到银行卡内被扣三千多元后才发现被骗。

看懂了么? 其实, 骗子就是以“淘宝商家” 的名义骗对方借贷, 诱导对方将借贷的钱除去购物的金额后, 转入到骗子的账户。 等于被骗的人将自己借的钱转给骗子, 即使口袋没钱也会被骗。

这一环套一环, 可把人给绕晕了。

“社交骗” 则多是通过微信、 微博、 QQ 来诈骗, 套路也不少, 常见的是盗取微博、 微信、QQ 的个人账号, 疯狂地给账号里的联系人发消息, “我换手机了, 给我打话费” “我没钱了,给我卡里打钱” “你上次借我的钱, 现在还我吧, 我急用”。

总之, 抱着“普遍撒网, 重点捕捞” 的想法, 骗子在有限的时间内 (主人找回账号前) 对个人账号进行“狂轰乱炸”。

还有一些骗子, 能模仿账号主人的聊天方式, 从头像到聊天语气都能做到百分之七十的相似。 基于此, 你们和朋友聊天时, 如果涉及到自己的个人信息或者钱财, 一定要留个心眼, 像名侦探柯南一样, 拿起“放大镜” 仔细察看—— — 真相也许就是那一个!

当然, 世界这么大, 除了这些, 还有很多类型的骗局, 有的一眼就能识破, 有的跟迷宫一样复杂, 好像骗子们把一辈子的精力都用在上面了。

但是, 就像小说里说的“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 这“天下骗术”, 也应是“唯慎不怕”! 要想不被骗, 我们一定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 不要掉入看起来很划算的“经济陷阱”, 时刻保持谨慎的状态。

在 21 世纪, 我们不仅需要“百毒” 不侵的身体, 也要有“百骗” 不侵的大脑,让自我保护的意识, 从细微处培养起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