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VS人文

  • 来源:文化纵横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3-07 16:49

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井喷期,生命科学(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医学技术工程、互联网信息科技、新型智能制造等领域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不同于科技一日千里的发展,人文领域的思考范式却停滞不前,社会想象力日渐枯萎,在《文化纵横》2017年8月号,金观涛先生针对当前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社会焦虑提出,其实质正是人文反思已经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脚步,终极关怀正在淡出公共讨论的视野。一个缺乏哲学和伦理反思能力的社会,能否容纳科技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都是人类文明正面临的巨大挑战。

事实上,现代科学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宗教、哲学、文化等思想根源,早期科学的发展与西方人文主义的演进一直是交互影响,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科学领域与人文领域逐渐分离。

从“嵌入”到“大分流”,如李尚仁所说,其后果一方面表现为科技风险所引发的事故和巨大灾难背后的社会和文化问题;另一方面则表现在科学家、工程师等科技专家与一般民众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出了问题,严重的信任危机甚至会助长民粹主义政治的兴起。此时,人文学者在帮助突破科技专家单向思考的盲点、协助民众更深入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实际运作状况等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在生命科学、医学技术工程、互联网信息科技、新型智能制造等领域中,科技与人文的“大分流”,各自呈现出不同的具体形态。

蔡恒进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指出,人文学科的危机并非是因人工智能的出现而诞生,但却因其发展而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在于赋予人工智能何种价值体系,使不同机器之间能互相理解、竞争并进化。选择人文主义的进路,引导机器形成自我意识,并教育机器以仁爱,才更有可能实现人与机器的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李丰则立足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提出,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带来的变革势必超出某个单一领域,将全方位和深刻地对社会和生活产生影响,全面改善和提升人类的生存境况,但同时也会带来各式各样的伦理风险,甚至可能有终结人类文明之虞。而人文研究者在这个进程中的首要责任就是对科技发展的根本目的保持清醒,以人文价值为准绳,跟进VR技术以及各人类新兴技术的发展动向,并预警可能发生的伦理风险,捍卫人类尊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由分析西方人文与现代科技的相互联动,本组专题的最终用意还是重新审视中国语境下的“科技发展与人文危机”。正如许煜所指出的,在我们思考人文危机的时候,问题早已不在人文,而是整个知识体系的分工及其结合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由此,新秩序的出现也成为可能。这要求我们回到自身传统的知识脉络,来思考面对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怎样的选项和可能性留给中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