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闹,我在看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3-26 09:46

  论文写得让人又憋闷狂躁,快撑不下去了,必须做些什么让自己高兴点。于是,找来豆瓣评分9.5的一部热剧,一口气刷了8集!然后大脑滞涨,身体废弛。在这种自虐似的安慰中,似乎暂时被治愈了,然而一觉醒来,沮丧依然。

  每逢抑郁,生气,伤心,大脑就会收到这样的信息:宝宝不开心,你要哄哄我。于是我们都会想法设法地去做一些事情,闲逛,购物,吃喝,刷剧等等,丝毫不敢怠慢,只想尽快把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高兴了,满足了,我们也会做一些事情,放大、延长这种快乐,让自己尽可能彻底地沉浸在其中。如此,循环往复,无休无止。但其实苦与乐都让人心绪饱胀难平,也都让人沦为情绪的俘虏。

  人生种种情绪皆源于膨胀的自我。若有人忽视你、辱谩你、剥夺你,你就会觉得自我被伤害了,要给予反击。当有人恭维你、热爱你、保护你时,你就会觉得快乐,浑身舒畅。正是这些情绪的反应,当我们误以为有个“自我”,且就住在身体里,但其实“自我”在哪里?谁能清晰无碍地给予指认?它不过是一种似有实无的标签而已。

  当自我被喂养成熟、肥大以后,我们就深深地卷入到各种偏执中还不自知,误以为那样才算轰轰烈烈地活过。不懂得,寂默澄净,才能照见内心,才能看清实相。它还成了我们看待世界,丈量别人的唯一尺度。一旦别人和我所见不同或不尽我意,都会让我觉得到“自我”受到某种冒犯,如临大敌。

  一天当中,有那么一次,试着从意念里跳出来,悄悄地观察一下如影随形又喜怒无常的自我,意识到它的不定性和变化性,也看透它的欺瞒和虚幻,提醒自己,不要沉溺太深。当你觉察被极端情绪控制时,不要大喜大悲地闹腾,不要过分地关注地,滋养它。而是就像观众看清了魔术的把戏,却仍然享受地观看,但是心里非常清楚,这只是一场游戏。有了这样清醒的觉知,你就不会像没头没脑的苍蝇一样,被自我拽到情绪的泥淖里。

  我们不屑于谄媚欺哄别人,但对自我的娇惯与喂养却是毫无察觉,甚至乐在其中。很多时候,当自我耍性子时,不要过分关注它,也不要急于满足它,让它晾一会儿。不浇油也不泼水,更不要引燃周边,就静静地看着它燃尽成灰。你要知道,要让自我这杯泥沙混杂的水变得澄澈,那就不要晃,还要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