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平台建设 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与十七大提出的两化融合、十八大提出的两化深度融合一脉相承,标志着两化融合进入了新阶段。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两化融合迈向新的阶段。

工业互联网内涵和体系

工业互联网是满足工业智能化发展需求,具有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特点的关键网络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业态与应用模式。工业互联网包括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其中,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

工业互联网包括三大体系:第一,网络体系是基础。工业互联网将连接对象延伸到工业全系统,可实现人、物品、机器、车间、企业以及设计、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产业链价值链全要素各环节的泛在深度互联与数据的顺畅流通,形成工业智能化的“血液循环系统”。第二,平台体系是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智能化发展的核心载体,平台体系为数据汇聚、建模分析、应用开发、资源调度、监测管理等提供支撑,实现生产智能决策、业务模式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生态培育,形成工业智能化的“神经中枢系统”。第三,安全体系是保障。建设满足工业需求的安全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增强设备、网络、控制、应用和数据的安全保障能力,识别和抵御安全威胁,化解各种安全风险,构建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安全可信环境,形成工业智能化的“免疫防护系统”。

与互联网相比,工业互联网主要有两个明显区别。一是连接对象不同。互联网主要连接人,应用场景相对简单,工业互联网实现人、机、物等各类工业要素和工业业务流程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更大范围的实时连接与智能交互,连接种类、数量更多,场景更为复杂。二是技术要求不同。互联网网络技术特点突出体现为“尽力而为”的服务方式,对网络时延、业务承载和隔离能力、可靠性等要求不严格。但工业互联网直接涉及工业生产,网络性能上要求时延更低、可靠性更强、安全性更高。

当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现实基础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为产业支撑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和关键标准缺失,缺乏龙头企业引领、人才支撑和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平台的产业影响力和生态竞争力不强。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定位、作用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连接设备、软件、工厂、产品、人等工业全要素的枢纽,是海量工业数据采集、汇聚、分析和服务的载体,是支撑工业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中枢,是实现网络化制造的核心依托。从“云” “网” “端”的角度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云”为核心,通过“网”的泛在连接,实现对海量终“端”、资源、数据和主体的汇聚集成与优化配置。

工业互联网平台包含数据采集体系、工业PaaS平台和应用服务体系三大核心要素。其中,数据采集是基础,工业PaaS是核心,工业APP是关键。其本质是通过构建精准、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互联体系,建立面向工业大数据存储、集成、访问、分析、管理的开发环境,支撑工业技术、经验、知识的模型化、软件化、复用化,不断优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资源配置效率,形成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制造业生态。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作考虑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是一个反复迭代、动态优化、不断演进的过程,需要通过终端设备的持续接入,工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传播与复用,开发工具的丰富完善,创新应用的逐步推广,实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生态化发展。

一是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情况调查和评估。

二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发挥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核心作用,突破数据采集、平台管理、开发工具、微服务框架、建模分析等关键技术瓶颈。

三是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测试验证。为平台产品提供测试评估服务,规范平台发展秩序,推动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加快平台落地应用。

四是推动百万工业企业上云。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聚集区落地,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五是培育百万工业APP。支持软件企业、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在重点行业领域逐步培育一百万左右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 (本文根据工信部信软司的《聚焦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整理,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未经本人确认。整理:党博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