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雪拉藏纸传承人

狼毒草的传说

狼毒草在每年的藏历六月雨水丰盛的时节才适合采集,而且生长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采集起来并不容易。“我们村里有句流传许久的谚语:循着蚂蚁的影子就可以找到狼毒草。”次仁多布吉说,狼毒草尽管有毒,但却是蚂蚁爱吃的植物,因此,如果不知道狼毒草长在哪片山野,就可以跟着蚂蚁的脚步去找。

狼毒草有优劣之分。譬如,长在沙地里的狼毒草,被虫子啃咬多,虫眼就多。长在岩石上的狼毒草,根茎很厚,但最好的是生长在草甸上的,根茎肥美,是最好的用材。

“可惜现在狼毒草的原料越来越少了,我们制作的时候已经要离开雪拉村四处寻找,或者托人去更偏远的高山草甸采集。”次仁多布吉说,剥草根的时候,刚开始身体会有中毒反应,眼睛流泪、手脸浮肿、浑身不适、起皮,需要持续一段日子才能逐渐适应。我注意到,因为长期采集制作狼毒草的关系,他的手指已经有关节严重变形。

尽管制作藏纸需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但只有狼毒草的根茎做出来的藏纸,才会千年不腐、不会虫蛀、不怕水浸、耐磨损等无可取代的优势,即使把藏纸反复揉捻折叠,展开后,折痕会自动消失。

硕果仅存的雪拉藏纸传承

成为尼木藏纸制作唯一的“活化石”不是没有缘由的,藏纸制作这门手艺,是次仁多布吉的家传技艺。他从十五岁开始接触藏纸制作,跟着父亲学习。如今,已经六十七岁高龄的他,依然在继续从事藏纸工艺,而他的两个儿子,格桑丹增与罗布琼都是他的得意门生。虽然还有一个儿子选择去当雄教书,女儿在日喀则工作,但对于家族技艺传承而言,他坚持下来了,这种使命感,他从未辜负。

十三年前,一张藏纸的价格是10~12元,他和两个儿子一起做藏纸,一年的收入在5000元左右。如今,他们一家做藏纸的年收入可以达到10~20万。大部分订单来自于寺庙,但随着人们对藏纸认知的逐渐普及,他们制作的藏纸受到更多人的喜欢。次仁多布吉回忆说,1959年的时候,寺庙的用纸不多,村民们在忙着分田与分地,现代纸张普及,这种传统手工藏纸制作步骤与时效都显得过于奢侈了,因此做的人迅速减少,那时候,是他的父亲坚持做小规模的手工作坊,坚持传统的技艺。到了1988年,西藏旅游开放带来了许多外国人,不少学校也邀请他们去教学生制作藏纸,寺庙用纸、藏文书法、旅游纪念品市场产生大量的需求。

之后几年,次仁多布吉接到了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的订单,需要大量的藏纸来保存重要的档案。这笔订单让他们支撑到2007年。藏纸不足以填补家庭开销的时候,次仁多布吉的两个儿子也会帮助家里卖些农产品来填补收入。“现在家里的经济状况好转了,最小的孙子旦吉在拉萨读高三,以后他想出国留学我应该也供得起。”次仁多布吉嘿嘿一笑。

次仁多布吉做藏纸出了名,自然是有秘籍的。“我们家的藏纸做出来会格外亮泽,就在于我们会在制作过程中收集树烟,这烟收起来是青蓝色,再加点羊脑子的油脂,做出来的藏纸就会光鲜亮丽,并变成青蓝色,这种工艺几乎都快失传了,我又把它复原了。”次仁多布吉说。

在他家里,新建的房子宽敞明亮。房子梁柱的雕花美丽而繁复。“现在我家里做的藏纸不仅专供旅游纪念品市场,还有加入花瓣的藏纸笔记本,藏纸灯笼,经幡彩旗等不同的类别,非常受欢迎。而且寺庙与档案馆的订单也越来越多,藏纸的珍贵历经千年,这绝对是一般的纸张不可以相比的。”格桑丹增自豪地介绍说。

藏纸的记忆与技艺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入藏带来造纸术,藏汉两族的工匠们在当地没有中原造纸所使用的竹、稻、鱼网等原料的情况下,经过多年摸索,创造出适应高原的造纸技艺。时至今天,西藏及藏区各地大小寺庙收藏的各类珍贵经书典籍所用纸张都是这种工艺独特的藏纸,历时千年不变。

格桑丹增介绍说, 雪拉村制作的藏纸,是传统塔荣藏纸的传承,其主要工序包括泡洗、捶捣、煮料、打浆、浇造、揭纸。先将狼毒草根中间芯部除去,然后用小刀一点一点地将狼毒草根部深色表皮剥离,最后剩下的乳白色纤维部分就是制造藏纸的原材料。

格桑丹增指着制作工具介绍,需要将狼毒草纤维熬煮,浸水之后,放到平滑的石板上,再用石块用力不停地捶打,经慢火熬煮后发酵,再将已呈白色稠状的狼毒草纸浆再放入清水桶中,用木制搅拌器将水和纸浆充分搅匀,然后再将融于水中的纸浆倒入浸放在水池中的木制模具,慢慢均匀摇动,使纸浆平整均匀地散布于其中。最后,慢慢提起模子,等模具中的水分沥干后,拿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晾晒好之后,慢慢剥离,这样一张完整洁白的藏纸便出世了。

2006年,藏纸作为西藏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藏纸生产工艺的抢救与发展过程》一书已经出版。

无论是深藏于萨迦寺繁浩的经卷,还是放在布达拉宫中秘而不宣的佛经,都存于那张薄而柔,韧而轻的藏纸上,历久弥新。藏族人的文房四宝里,藏纸是宝贵的珍藏之一。正是因为有了藏纸,才有了藏文长存的地方,才让卷帙浩繁的经文与典籍,得以避过岁月风霜的侵袭,悄然而又完整地留存下来。

藏纸的传承是工艺文化中的瑰宝,是它将雪域高原上浩如烟海的历史,完整而辉煌的文化保存并流传于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