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架构有了自己的Gartner魔力象限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超融合架构,魔力象限
  • 发布时间:2018-04-10 10:49

  超融合架构(HCI)因其便于管理、可简化新工作负载的部署、优化成本等优势而受到了企业的关注。

  超融合架构(HCI)是一类可横向扩展的软件集成架构,利用统一管理的分布式横向构建模块实现了将模块化方案应用到计算、网络和标准硬件存储中。超融合架构厂商可以使用现有的常用基础设施(硬件、虚拟化、操作系统)打造自己的产品,也可以与系统厂商合作,让他们将自己的软件堆栈打包在一起。超融合架构厂商可直接将他们的软件销售给终端用户,或是通过分销商和集成商将他们的软件作为参考架构的一部分进行销售,再或是通过本地或公有云以“HCI即服务”的方式进行销售。

  来源:Gartner超融合架构魔力象限

  超融合架构(HCI)因其便于管理、可简化新工作负载的部署、优化成本等优势而受到了企业的关注。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近期公布了超融合架构魔力象限,并预测说,目前部署在三层IT基础设施上的关键业务应用到2020年将有20%迁移至超融合架构。

  魔力象限是Gartner分析科技市场的一种独创研究工具。在前些年,Gartner只是将超融合架构作为集成系统研究中的一部分。

  超融合集成系统(HCIS)是组成Gartner集成系统魔力象限的四类产品中的一类,其他三类分别为:集成架构系统(IIS)、集成堆栈系统(ISS)、集成参考架构(IRA)。

  现在,超融合架构有了自己的报告,重要的是,新分析考虑到了纯软件超融合厂商,如VMware和微软。

  这表明,总体上,超融合市场正在持续发展,部署选择也正增多。一些企业选择了集成的超融合设备,部分企业则选择了作为参考架构模式组件销售的HCI软件。公有云中的“HCI即服务”也是一个选择。

  Gartner的新魔力象限包含了提供超融合架构解决方案的12家厂商,他们分别为(按字母顺序排序):思科、 DataCore、Dell EMC、HPE、HTBase、华为、微软、Nutanix、Pivot3、Scale Computing、Stratoscale和VMware。Gartner依次介绍了这些厂商的产品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并根据他们的前瞻性和执行能力进行了评分。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背景知识。

  什么是超融合

  超融合为一种在单个系统中整合了存储、虚拟计算和网络的IT架构,用以降低数据中心复杂性,提高可扩展性。超融合平台包含了一个针对虚拟计算、软件定义存储和虚拟网络的管理程序。

  与以前的解决方案相比,超融合架构具有简单灵活的优点。在所有的超融合架构实例中,集成的存储系统、服务器和网络交换机被设计作为单一系统进行管理。

  随着超融合架构在企业中流行起来,主要的系统厂商开始收购初创公司或是借助OEM合作将他们的服务器与HCI软件捆绑在一起。Gartner的新魔力象限重点关注的是那些开发核心超融合软件的厂商。

  以下是Gartner对这一类别的定义:

  超融合架构(HCI)是一类可横向扩展的软件集成架构,利用统一管理的分布式横向构建模块实现了将模块化方案应用到计算、网络和标准硬件存储中。超融合架构厂商可以使用现有的常用基础设施(硬件、虚拟化、操作系统)打造自己的产品,也可以与系统厂商合作,让他们将自己的软件堆栈打包在一起。超融合架构厂商可直接将他们的软件销售给终端用户,或是通过分销商和集成商将他们的软件作为参考架构的一部分进行销售,再或是通过本地或公有云以“HCI即服务”的方式进行销售。

  来源:Gartner超融合架构魔力象限

  Gartner称,新的魔力象限降低了HCIS设备模式中的系统硬件要求。将这一细分市场定义为“超融合架构”是考虑到了(在获得认证的硬件平台上使用的)纯软件交付模式、(在本地或公有云基础设施上使用的)“即服务”交付模式和硬件设备产品。Gartner表示,之所以这么调整,是因为客户通常会将超融合设备与运行在认证参考或OEM硬件合作伙伴系统上的超融合架构软件进行比较。

  若要进入超融合架构魔力象限,厂商需要符合多个条件。例如,Gartner要求HCI软件堆栈必须包含软件定义计算、存储以及与集成的软件服务和管理实现互联。此外,HCI产品必须使用本地直连式存储(DAS)而非存储区域网络或网络接入存储,必须要能够将DAS集中到逻辑抽象虚拟存储中。同时,方案中的存储和数据管理服务必须由HCI厂商开发,而非通过OEM获得的“白标签”产品。

  本文不会详细介绍每家厂商的产品开发或市场进入方案,也不会详述他们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上述这些信息在完整报告中都有介绍。我们在这里只是快速浏览一下其中的要点。

  Gartner魔力象限中的“领导者”为:

  ● Nutanix:优点包括经过考验的用户认可度、高客户满意度、灵活的管理程序选项。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是展示产品的广度以及初期市场价格竞争力存在不足。

  ● Dell EMC:优点包括VxRail、 VxRack SDDC和PowerEdge服务器等产品的成熟度和市场推动力。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是VxRail的软件发布周期滞后于VMware。Gartner还点出了一些具体的企业功能,这些功能依赖于外部软件。

  ● VMware:优点包括有着最多的超融合消费选项,在vSphere、vSAN和vCenter中实现了很好的整合。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是缺乏数据简化功能以及用户担心可能出现厂商锁定。

  ● HPE: 优点包括SimpliVity有着强大的数据服务功能,HPE ProLiant DL380被市场广泛接受。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是SimpliVity没有摆脱HPE复杂且相互重叠的产品系列,并且管理程序支持不足。

  “挑战者”为:

  ● 思科:优点包括思科在网络架构中的领导地位,以及解决超融合架构中节间网络挑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是管理程序支持不足、备份和灾难恢复有待提升。

  ● 华为:优点包括FusionCube在亚洲和EMEA地区的市场优势以及有着坚实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基础。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是FusionCube在北美地区的市场表现和第三方支持不足以及存储功能有待提升。

  ● Pivot3: 优点包括易于使用、Acuity产品线有能力支持更大范围的客户工作负载。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是与公有云提供商的整合滞后于市场,API整合和报告有待提升。

  Stratoscale和微软被列入“有远见者”象限,Scale Computing、DataCore和HTBase则被列入“特定领域者”象限。

  尽管新版本为纯软件公司留足了空间,但却排除了一些以硬件设备为中心的HCIS分析厂商。原因在于虽然他们可能会提供HCIS设备,但是他们依赖于开发核心超融合软件的合作伙伴。Gartner表示,少数厂商被列入了“荣誉提及”部分,这部分厂商虽然没有满足新魔力象限的入选标准,但是也值得一些对超融合构架软件感兴趣的公司考虑。这些厂商为:富士通、Hitachi Vantara、联想、红帽和StarWind Software。

  Gartner 最后总结称,“随着主要的系统厂商收购初创公司或是将服务器与HCI软件方案捆绑在一起,超融合正在逐步进入企业当中。企业领导者们应当关注由服务器平台厂商通过OEM提供的HCI软件的能力和局限性。”

  作者/Ann Bednarz 编译/范范

  本文作者为Ann Bednarz,主要负责为《网络世界》采访报道IT职业、外包和互联网文化方面的新闻。

  原文网址

  https://www.networkworld.com/article/3263646/data-center/hyperconverged-infrastructure-gets-its-own-gartner-magic-quadrant.html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