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西合作”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中西合作,电影
  • 发布时间:2018-05-16 11:08

  笔者近期旁听了一位美国创业者的融资会谈,其商业模式是:吸引中国资本投资一些电影制作的前期环节,开发剧本、发展影视项目,然后把它们打包卖掉,或者继续融资进行拍摄。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有中国元素和中国演员,但却面向美国市场而不考虑中国市场。当被问及面向美国市场的项目为何不在美国融资时,这位创业者并未给出正面回答,他说:中国元素的影视内容很难走出国门,现在有美国电影人愿意开发相关的好莱坞项目,中国投资人为什么不愿意做“能让中国内容走出国门的领军人物”呢?

  这让笔者联想起2012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环形使者》,影片为拿到中国投资刻意加入中国演员和相关剧情,但在海外版中却将这些内容删减掉,后来被主管部门当作“假合拍”的典型。然而,当中国本土电影市场快速蓬勃发展,国产片质量不断提高并能更好满足中国观众需求时,这些打着“有中国元素”旗号在中国融资的海外项目越来越不被我们的影视公司看好。一些来自美国的所谓“电影人”发起的融资项目,其中一部分甚至5年10年都没启动,不过,这倒也不会让人感到惋惜,因为这些项目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被开发出来。

  再回到上文提及的融资会谈,这位美国创业者还忽视了另一个问题。当有投资人问到他如何保证这些项目能在美国市场获得成功时,他给出的答案是:这些项目的合作者都是经验丰富的美国电影人或是曾在大公司打工的高级管理人员。这样的答案显然不具备充足说服力。虽然这位创业者正在或即将开发的项目有可能非常扎实上乘,但他没能在项目介绍和质量把控层面下足功夫。比如,不论这些项目需不需要增加所谓“中国元素”,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剧本质量。如果剧本质量不过关,那么在好莱坞竞争激烈、人才济济的市场上,这些项目又有谁会愿意购买或投资呢?

  可喜的是,如今,面对所谓的“中西合作”,大部分中国电影人都有了基本共识——你的项目最好在一开始便设定好目标市场,要么是“华语片”针对中国市场,要么是英文片针对海外市场,“华语片”不要奢望靠海外市场收回投资,非六大IP大片的英文独立片也不要奢望能顺利成为中国的引进片并在中国票房大卖,毕竟每年引进片的数量有限。也就是说,试图两边都讨好的项目往往会两边都水土不服。

  这个行业共识也说明中国影视公司对项目的评估和把握能力正在逐年进步。对中国电影而言,聊再多“有没有好莱坞基因”“要不要走出国门”之类,都是空谈。剧本写出来再拍出来,最终还是要拿到市场上让观众检验,再花哨的项目介绍,再高大上的商业模式,如果不能真正感动和吸引观众,其底色都是苍白的。

  丘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