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BN2018:广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进行,重点看这5个

一.4K超高清电视

CCBN2018在显著位置展示了4K超高清电视推进情况,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广东广电网络在4K超高清电视制播、传输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中央电视台的4K超高清频道将于2018年10月1日开播。央视4K超高清电视的主要技术指标为,分辨率为3840X2160,帧率为50P,图像量化bit为10bit,具备HDR高动态范围,色域为ST2020,声音为5.1环绕声和三维声。2017年12月23日,广东广电网络播出全国首个4K试播频道——广东影视4K超高清频道,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提供4K直播、点播服务。

广东广电网络已启动新一轮数字家庭行动,正努力建设以家庭智能网关为核心的超高清数字家庭网络。同时,建设以4K超高清视频、下一代互联网、有线无线融合网络应用为标志的新数字家庭示范区,以实际行动推动4K电视网络应用和产业发展,抓住4K契机推动转型升级。

二.向网络+平台的转型转型

智慧广电既是国家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电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广播电视融合覆盖网研究一直是广电的重要创新项目。在智能机顶盒、高性能同轴带接入技术(HINOC)等关鍵技术展区人们纷纷向工作人员咨询。这些灵活的产品和技术方案,可满足多种应用场景。此次参展的智能机顶盒、遥控器可支持蓝牙和红外的遥控实现方式,可实现遥控器全向操作,不受指向性影响;可连接各类智能外设,譬如个人穿戴设备、健康管理设备、智能家居等;还能采用语音+体感的操控方式进行操作。

贵广网络的智慧广电探索在CCBN引起了广泛关注。贵广网络对于智慧广电的探索,贵广网络建设智慧广电的思路可以概括为构建“一云、双网、三用”的智慧广电新体系,推动智慧广电与智慧社会建设的全面融合发展。

从技术层面看,智慧广电要以智能化的下一代广电网络为基础,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超高清等新兴的技术,构建泛在的智慧广电的技术生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从应用层面看,智慧广电通过对广电行业资源的统筹利用,不断地创新服务业态和方式,为个人、家庭、社会各界提供智慧服务,不断地拓展民用、政用、商用服务领域,促进广电与各行业的深度的融合,打造泛在的智慧广电产业生态,推动全社会智慧化可持续地发展。

三.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3.0

CCBN2018还展示了TVoS3.0的技术演进、融合业务创新支撑能力以及应用示范。主要介绍了TV0S 3.0的技术演进、融合业务创新支撑能力以及应用示范。包括基于硬件安全层级的超高清业务与内容保护、TV0S云视频游戏和云视频VR展示、TV0S人机交互等。TV0S 3.0已经和人工智能相结合,通过智能语音替代复杂的按键操作,给用户带来了便捷的操作体验。

四.2020年将初步建成全国应急广播体系

CCBN2018展示了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在新媒体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和应用上的创新与实践,包括预警信息自动适配播放系统,以及为此建立的网站和APP。建立了重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平台,开设了寻人、求助板块提供应急服务。

在3月21日召开的2018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18)公共服务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孙苏川、国家应急广播中心主任高南军与来自企业的代表就聚焦应急广播发展这一主题分享了各自的见解。

“基于广播电视传播覆盖体系向公众发布应急信息是世界公认的有效手段。”孙苏川介绍,美国、日本、英国等国都已经把广播电视作为政府应急系统中的重要信息传播通道。美国于1963年开始建设的紧急告警系统(EAS)、日本于1985年开始建设的灾害紧急警报系统(EWBS),均向公众提供紧急告警服务。

据介绍,我国在卫星直播系统、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海上应急广播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四川、内蒙古等10余个省(区、市)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应急广播系统试点建设。我国应急广播体系与广播电视体制相适配,分四级建设。目前,应急广播技术标准体系表已经拟定并完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也已经基本完成。

高南军介绍,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成中央、省、市、县四级信息共享、分级负责、反应快捷、安全可靠的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同时他还提到,应急广播不仅仅局限于灾害发生之后作出通报,国家应急广播的预警信息自动适配播发系统2017年全年累计收录了全国水利、气象等各类应急信息60万余条,地震速报500余条,相关媒体信息4万余条,目前,系统已与四川、河北、江西等9个省级应急广播相关系统完成对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