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万人返乡创业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农民,返乡,创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5-29 10:06
农民,正在成为令人羡慕的有奔头的职业。2017年,全国返乡创业人员已超过740万,未来,中国还将建立促进乡村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乡村就业创业规模水平也将得到明显提升。
“现在的城里人已经离不开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现在农村也欢迎下乡创业的城里人。”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列举出两个鲜活的数据:2.8亿农民工进城打工;全国现在超过700万人到农村创业、创新,并且人数还在快速增加。
今年4月初,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转型中的农民与农村”分论坛上,韩长赋介绍,这些到农村创业创新者,“主要是搞的新产业新业态,从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初加工、电商、网购,等等。”韩长赋认为这一“逆城市化现象”是个好现象,双向的流动给城市和农村都带来了活力,当前我国小农国情还会长期存在,所以要使返乡下乡的农民和小农户结合起来,“欢迎下乡,支持返乡,要带动老乡,不是代替老乡,实现双赢”。
3年前,同样是在海南博鳌,当来自各个国家的首脑、世界500强企业的CEO、国际顶级智库的专家们在讨论世界经济进程、亚洲发展前景时,一场名为“返乡故事会”的草根论坛在距主会场不远的地方举行。前媒体人陈统奎就是其中一员,他也是海南返乡大学生论坛的发起者之一。从2012年开始,每届论坛都吸引数百名有志返乡的大学生参与。
彼时,陈统奎就发现,在海南、福建、江西、四川、云南、上海、北京、河北、河南、浙江等省市,“返乡创业”渐成浪潮。
从青年及农民工返乡到“万众返乡”
自“返乡故事会”诞生的2012年开始,做了十多年农村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团明显感受到,一些早已跳出“农门”的知识青年以及在城市谋生多年的农民工,正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成为中国的“新农人”。
为了分析解读返乡青年的心路历程和返乡创业模式,2013年11月,杨团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乡建中心等机构专门主办了一次“返乡青年汇北京站活动”。在活动中,杨团表示,如今这个以知识青年和农民工为主的群体引领的返乡潮,是一场新的社会运动和创新过程。而这一返乡潮将在今后5至10年达到新高潮。
实际上,回顾中国历史,不难发现,整整一个多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中国青年可以说是“前仆后继”走向民间奔赴农村。如今的知识青年返乡创业,被学术界称之为“百年来第六波返乡创业潮”,是伴随我国城镇化历史进程出现的,由城而乡,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是一种历史趋势。
3年前,《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寻找中国小康故事”,为公众讲述了一群城市里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的故事。李勇冠、卓齐辉、谢佳宏、陈聪、辜迅翔、陈统奎……这些没种过地但却有知识、有理想的青年才俊回到乡村,将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最现代的观念技术结合起来,为改变自己的故乡、留住我们的乡愁而奋斗,闯出了一条“创业和创新”的反哺桑梓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工创业创新作为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部署,在培育创新人才、解决农村“三空”难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形成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成为发展现代农业至关重要的动力来源。2016年年底,在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工作视频会上,韩长赋发表讲话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已达700万,其中农民工480万。
就在这次视频会召开的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简化市场准入、改善金融服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用地用电支持措施、开展创业培训、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创建创业园区(基地)等政策措施。这是促进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份重要指导性政策性文件,也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的一项重要举措。
时隔一年多之后,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7年)》。报告指出,不断拓展的农牧结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网购电商、乡村养生养老等领域,成为农民就业创业的巨大平台和重要载体,大批赋闲农民、返乡人员、退伍转业军人甚至农村残疾人员等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实现了就业创业。
2017年,全国返乡创业人员已超过740万,其中返乡农民工占72.5%。越来越多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历背景、不同职业经验的人加入到返乡创业的大潮中。全国从事休闲农业的人员达到900万,带动了700万户农民从中受益;返乡下乡创业人员中82%以上创办的都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类项目,广泛涵盖特色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
“是一支庞大的力量,是巨大的人口红利”
1983年出生的李勇冠是海南省临高县人,2002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06年毕业后先是留校工作,任华中科技大学资助中心主任助理,之后在武汉大学任MBA联合办学培训部主任。在异乡打拼的李勇冠颇为成功,他不仅有了一份令人羡慕、受人尊敬的“体制内”高校教师工作,还在武汉开了十几家快递门店。
2013年10月份的一次回家探亲经历,彻底改变了李勇冠原有的生活轨迹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他第一次前往多文镇头神村,发现那里的老百姓“守着金山过穷日子”,当地的多文空心菜名声在外,却没有相对成熟的商业化运作,经营不成规模,也缺少品牌溢价能力。作为一个知名农产品品牌,多文空心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菜进入滞销减产的恶性循环,消费者吃到正宗多文空心菜的难度越来越大。更让李勇冠感到气愤的是,市场上打着“多文”名头的空心菜鱼龙混杂。
探亲假结束后,李勇冠做出了“疯狂”的举动,他辞去高校教师的工作,一口气卖掉十几家快递门店,然后不顾家人的反对,离开武汉,“返乡”做起了“农夫”。
李勇冠与谢佳宏、陈聪等几位返乡大学生为重塑多文空心菜品牌奔忙的时候,在海南岛东南部沿海的万宁市,也同样有5名返乡大学生,他们在专心致志地养殖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的和乐蟹。
和乐蟹产于万宁市一带的海中,在小海边长大的万宁小伙子卓齐辉对和乐蟹有着特殊的情感。但从十几年前开始,小海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乐蟹没有了栖息地,数量一下子就少了很多。和乐蟹原本是海南的四大名菜,可是在2011年出台的“琼菜名菜标准”中,只见文昌鸡、嘉积鸭、东山羊的身影,而和乐蟹却被临高乳猪取代了。
卓齐辉在2009年就注意到了这个事实,当时他就读于北京培黎职业学院,一次同学聚会,聊起海南美食,卓齐辉自豪地炫耀起家乡那金黄肥满、十指留香的和乐蟹蟹黄,讲得大家“唇唇欲动”,他随即托家人寄几只和乐蟹给同学们尝尝鲜,结果却得知正宗的和乐蟹不仅价格高昂,而且产量稀少。
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卓齐辉较起了真。此后,他开始对和乐蟹的产业现状和生产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和乐蟹产业假蟹泛滥、真蟹少;和乐蟹的产地万宁小海因环境恶化导致野生和乐蟹产量锐减,而和乐蟹的养殖产量又因农民养殖技术低下而一直上不去。
卓齐辉和高中同学辜迅翔一起查找了大量的和乐蟹养殖资料,争取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东南亚水产技术部门、海南大学海洋学院等机构的帮扶指导,还成立了团队准备立项筹备和乐蟹保育中心,他们梦想着能在毕业后回家“大干一场”,但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
为了“阻止”孩子“下乡”务农,卓齐辉的父母把他“安排”到了国外,在南美洲从事贸易工作。辜迅翔也因为父母的反对而进入海口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但身在异乡的他们,竟都放不下对家乡小海日益恶化的环境的担忧。2012年底,他们各自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另外3个同样已经在城市里有了稳定工作的高中同学一起,回到乌场村,来到小海边,自主创业当起了养殖和乐蟹的“农民”。
曾经,返乡创业的李勇冠要想各种各样的办法与村民们不信任、观望的态度进行“周旋”,卓齐辉要面对村民们的不理解甚至“嘲笑”。但现在,他们都在各自的故乡中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这与农村“双创”热潮涌动的大环境不无关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称各类返乡下乡人员“是一支庞大的力量,是巨大的人口红利”。农村“双创”的主题人员中,既有具有农村户籍的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返乡人员,也有具有城镇户籍的科技人员、有意愿有能力的城镇居民、龙头企业管理人员等下乡人员,还有农村能人和农村青年等本乡人员。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宣传推介第二批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的通知印发,北京绿山谷芽菜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桂琴、天津市蕴华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士国、山西省临县碛口李家山麒麟山庄旅游文化生态有限公司董事长成贵生、江苏一号农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方俊、山东绿鑫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臧永芝等100位优秀带头人入选。他们当中,有的人将小小芽苗菜做成了大产业,有的正在探索“稻鱼共生”的致富路,有的是带人致富的新乡贤,有的从海外归来致力于发展有机农业并取得丰硕成果,还有的通过发掘乡村生态休闲功能让家乡的热土绚丽绽放。
李勇冠也发现,在自己的家乡,越来越多的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开始返乡了,而家乡也将他们视作技术人才、农业经纪人,非常重视、尊重他们。
乡村就业创业还须大力促进
李勇冠现在有了两个“总经理”的身份--海南春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南临高方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临高规划建设了500亩空心菜示范基地,覆盖到两个自然村,引导更多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前年,李勇冠将多文空心菜远销到了外省,空心菜地头平均收购价格从原来的每斤1块多提高到了4块5角钱左右,年产量大约在25万到30万斤左右,村民信心大增。2017年年初,农业部公布当年的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公告,多文空心菜榜上有名,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李勇冠一直很重视引导更多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首先是要培养一批职业农民、新型农民”。
让多文空心菜“走出海南”的同时,李勇冠也在思考,农民的就业怎样才能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为了帮助更多没有产业的农民增收,也为了打造当地新业态,李勇冠思忖之后,做起了菊花系列产品,现在,菊花也是临高县发展起来的20多个产业扶贫项目中的重要项目之一。
卓齐辉创办的克莱布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是唯一一家被核准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和乐蟹”的企业。去年,公司在政府贴息贷款的支持下新增了300亩和乐蟹生态产业园一期示范区。“政府出台印发了一份扶持方案,专门支持生态池塘改造和种植红树修复生态,目前已经完成了园区的部分建设。”卓齐辉介绍道,实际上,最近这三年公司的养殖规模一直在扩大,同时公司也在生态养殖上不断地去尝试新的方法,“去年在万宁市政府的扶持下我们成立了‘万宁和乐蟹研究所’,今年年初成立了‘万宁水产学会’,这些机构的成立都是想先从科研学术上更深入更全面地服务于生态养殖,寻找生态和生计之间的矛盾点,努力打造环境友好型养殖生产模式”。
卓齐辉和他的小伙伴们一直坚持用自然农法来有机饲育,杜绝任何药物成分进入池塘,现在,他们还在池塘里种植了红树,使螃蟹从“半野生”养殖恢复到原来的野生环境养殖,用红树林错综复杂的根系为好斗的和乐蟹提供独立的栖息场所,进行红树林生态系统改造后的效果大大超出了预期,各项常规检测的水质指标都处于良好状态。在做生态养殖方面推广的同时,他们还在制定“和乐蟹生态养殖”地方标准。
“返乡创业需要有耐心。”卓齐辉告诉记者,这是返乡创业6年来,自己最想说的,因为随着时间和身边资源的积累,开始面临着很多选择和诱惑,如何保持初心坚持做一件事还是很难的。
去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李勇冠觉得,乡村振兴其实也是乡村人才的振兴,因为从思想到行动都离不开人,另外农村也必须要有产业,因为农民最直观的感受是收入增加了多少、生活质量提高了多少。卓齐辉也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实际上是鼓励更多有能力的人返乡创业,带动农村科学发展,“战略提出后我们返乡创业者逐渐被村民认可了”。
令李勇冠、卓齐辉感到开心的是,当年一起返乡创业的小伙伴们现在基本上也都还在团队当中,但李勇冠也坦承压力很大。不过,他们这些返乡青年们在互相交流时一般都不吐苦水,大家都以聊产业为主;卓齐辉观察到的现实情况是返乡创业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能够坚持做并且做得好的并不多,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在尝试返乡创业。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大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的通知,要求大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通知指出,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对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中国还将建立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乡村就业创业规模水平也将得到明显提升。到2020年,将培训农村创业创新人才40万人,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1万名,宣传推介优秀带头人典型300个;培育100名国家级、1000名省级和1万名市县级农村创业创新导师;建设300个国家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100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人员培训基地。
农民,正在成为令人羡慕的有奔头的职业。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鄂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