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模式创新与改革推进策略
- 来源:工业经济论坛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6-13 10:11
摘 要:我国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模式是一项以电子商务平台为信用纽带,供应链上多方参与,并通过信用合力共同完成的企业信用或钢材商品本身价值融资的系统性工程。随着我国钢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未来我国钢铁电商平台在交易结算方式上的灵活便捷性、对金融服务机构对接的高效性和低成本的运营高效果性等优势,都将会推动我国钢铁全产业链向着有利于商业信用氛围建设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钢铁供应链;供给侧改革;物流金融;钢铁电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866 (2018) 01-036-007
工业经济论坛 URL httpwww.iereview.com.cn DOI 10.11970j.issn.2095-7866.2018.01.005
引言
伴随我国钢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模式创新与改革正当时。未来将会有大量中小钢铁贸易流通企业因为生存环境的变化、盈利空间的压缩和演绎“蓄水池”角色的核心竞争力丧失而被动退出或被迫重组,最终只会有少数拥有雄厚资金实力、具备较好信誉和丰富供应链上下游资源以及拥有较强融资和信贷能力的大型钢铁贸易流通企业脱颖而出 [1-3] 。
正所谓“剩者为王”,上述这类企业由于自身综合实力雄厚、可延伸性强,多数已经或者正在将触角伸向我国钢铁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当中,并已经开始介入甚至完全自营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业务。可以说,“十三五”时期内,它们将会向我国现代钢铁全产业链领域的“大物流、大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逐渐完成“过渡”。而出于对经营拓展和各类资源掌控能力的渴望,这些大型钢铁贸易流通企业自身对开展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业务的需求表现也将愈发强烈。
一、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产品潜在广阔市场空间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各行各业改革创新力度十分“强劲儿”。同时,这一年也是我国钢铁行业去产能的“攻坚年”。我国始终强调,“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尤其是要继续推进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而从财政政策来看,2018年我国财政政策预算大幅宽松的可能性并不大,或更加注重通过规范化PPP、专项金融债等方式实施“托底经济”战略。而财政政策稳中求进,“准财政”加速扩张和PPP加速落地发力的同时,铁路投资、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方面定会相应加大投资力度。政策重心依然会主要指向供给侧改革、降税减费和保障民生等方向。不过,在“防风险”的基础上,“促改革”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国资国企、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等关键领域改革会进一步实现突破。从宏观趋势来看,这些为我国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模式创新与改革奠定了一定基础。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7年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称《报告》)显示,我国经济总体持乐观态度。可见,我国经济结构整体已经出现改善,新旧动能切换下总体表现健康,我们要保持政策定力和对经济波动的容忍度。《报告》中还提到“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和去杠杆之间平衡”。这些都表明货币政策取向是在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前提下,适度偏紧,从而推进金融杠杆进一步去化。总体而言,2018年我国货币政策将在稳健中性的基调下,在适度、适时情况下出现“从紧”态势。
而从行业发展环境来看,追溯过去,我国钢材市场价格在2015年末跌至近20年低点,全行业深陷经营困难之后,2016年赢得机遇,全国钢价开始上演加速反弹,2017年的价格走势表现更是堪称惊人,让钢铁生产企业再次实现大幅盈利。究其缘由,这两年我国主要受到钢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频炉出清和环保限产政策持续发力、供应侧收缩预期强烈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钢材市场价格和需求出现双双回升。不过,虽然钢价的上涨让钢厂有所收益,可对于我国钢铁贸易流通企业与终端用钢企业来说,还依然深陷在经营困难的境况之中。
不过,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和基建投资拉动内需的刺激,当前我国钢铁物流行业总产值仍存有“稳中增长”势头。由此可见,我国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产品客观上潜在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比如:这些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未来将会对城市居民住房需求带来极大刺激影响,倘若按照每平米60千克的用钢量加以估算,钢材需求甚至包括与钢材需求相关联的钢铁物流金融需求当量,无疑将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面对如此庞大的钢铁物流业务市场需求,如何将广阔的市场蓝图变为现实,亟待我国有关部门及市场的进一步调节与积极推进。
二、缘何匹配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产品创新
从目前来看,伴随虚拟金融市场不断壮大,“十三五”时期可能是我国金融市场复杂波动的关键时期。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加快构建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对于今后加强金融机构与钢铁物流企业对接协作、支撑实体经济稳步转型发展必将产生着积极促进影响和示范效应。而创新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模式,实际上就是寻找一个平台,可以力争为我国钢铁全产业链条提供全面金融服务支持,加以改善我国钢铁供应链物流产业中“产、供、销”链条中资金流的稳固性、有效性和流畅性,从而有效提高我国钢铁全产业链物流各节点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一)金融机构要走“市场化”,以“客户需求”出产品
对于一个国内生产总值超30000亿元的市场来说,只有商票贴现、保兑仓、动产质押、保理业务等几款金融服务产品,数量实在稀少得可怜。而从企业经营思路来看,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变化起伏不定,多元化的“买方市场、卖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其经营观念已经向新型的现代化企业市场营销观念转变。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新型企业经营观念是始终以终端需求为导向,核心是需要长期的、可预见的和能够大大促进供应链共赢的新生态。
实践证明,新型金融服务产品推广效果并不乐观。经调查发现,出现此类状况不是对新型经营观念的否定,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于许多金融服务机构对目标市场选择不当,市场营销方式和手段等不够灵活和“接地气儿”。尤其是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在经营决策、产品管理和市场监督等诸多环节上仍带主观色彩,忽略考虑新型金融服务产品目标对象的“个性化与多元化”特点。事实上,由于受到传统体制约束因素较多,改革起步又相对较晚,我国金融服务机构经营观念特别是国有金融服务机构的经营观念仍处在“传统保守型”队列。可面对当前已经高度开放的金融环境,加快转变观念、增强市场化意识已发展成为“迫在眉睫”的攻坚问题。与此同时,这更需要我国金融服务机构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要加强新型金融服务产品的市场调研和开发论证,使其尽快实现“产得出、销得出和有效益”。
具体而言,就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金融服务机构当前要做的事情是:加快设计开发出符合当前市场变化和具备自身特点的新型金融服务产品,去寻找风险可控度高的客户群体安排体验使用,并加强新型金融产品营销推广,在有效支持融资企业发展的同时完成自我产品创新。值得强调的是,这一进程同时要求金融服务机构对客户群要一视同仁,不能随便以没有对应的专门金融服务产品为由,将其拒之门外。比如:我国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创新产品与钢铁贸易流通保理业务,考虑其本身具备所有参与方的“互联互保”机制,只要风险指标可控,金融服务机构应该尽可能的降低对受信对象的进入门槛、规模限制等传统障碍,保证新型金融产品的真实体验感与市场亲近感。
(二)构建银企“双向信用”,孵化“和谐信用”生态圈
现代钢铁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与信用关系控制如图1所示。信用是行业企业发展的生命。同样,现在的银行也是企业,如果银行失去信用也是无法生存的。一般企业失信会影响银行信贷投入,而银行失去信用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金融大环境。显而易见,“失信”这两个字,在过去只会令人想到某个企业、某个人的失信,造成恶劣的行业影响,但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种失信有可能也会是银行违反事先约定规则而造成的呢?不论是说“总行信贷额度不够、材料审核排队时间太长”,还是以“总行还没批、人民银行有窗口指导意见、头寸盘子不够”等各种所谓的正当理由来开脱,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银行与企业双方的诚信问题。许多企业承受着“成本提升、资金链断裂”等沉重包袱与经营风险。
进入“十三五”时期,为加快构建银企之间“双向信用”体系,逐步营造“平等互惠、互相尊重”的信用氛围,使信用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社会经济形态,我们不妨率先设计开发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产品,促使其成为我国长期、稳定和高效配合我国钢铁贸易流通企业运营的银企合作诚信样本。具体而言,可以把钢铁电商平台作为此次创新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业务的综合媒介,以此为我国钢铁贸易、加工、融资、交易和物流仓储等钢铁全产业链上各环节提供综合服务。而通过钢铁电商进行供应链条金融服务的创新方式,既能有效解决金融服务机构在风险管控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又能统筹许多企业的跨区域经营、结算和融资问题,还能通过电商平台“大数据”、“云计算”功能提供可视化的交易监控流程,从而促进我国钢铁供应链上各环节的钢材交易和融资效率快速提高,并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功效。
当然,作为第三方钢铁电商平台,要努力成为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的综合提供商和钢铁全产业链的大力整合者,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其中,许多钢铁电商交易平台还须加快解决平台自身的安全性、即时性、便捷性与风险控制性等问题。特别是我国钢铁贸易流通行业一直以来就有“资金结算量大、风险控制要求高”的行业特征,使得许多参与交易的商家对电商平台结算方式仍然抱有一定担心。另外,许多大型钢铁贸易流通国有企业,无论是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还是整个社会地位都很大,这些无形中都会加大完成供应链整合和创新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的钢铁电子商务平台的推进难度。不过,随着我国钢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未来我国钢铁电商平台在交易结算方式上的灵活便捷性、对金融服务机构对接的高效性和低成本的运营高效果性等优势,都将会推动我国钢铁全产业链向着有利于商业信用氛围建设的方向发展。
(三)搭建“多方协作”机制,提高钢贸商“融资信用”
通常条件下,经济是金融繁荣的基础,而中小企业是经济构成的基础。不过在现实操作中,金融机构往往会通过种种手段、种种方法给予大型企业过度信贷,使其信贷规模冗余,而对于中小企业的合理信贷需求却往往过分强调“规避风险”不予以满足。这就形成一种市场“贷无门”的现象:“放贷的”找不到放贷对象,“想贷款”从来摸不着贷款的门。而这种现象在我国钢铁贸易流通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两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对整个钢铁供应链上各企业的授信多数存在封闭、自偿和可连续等特殊标签。所谓“封闭性”,是指银行通过设置封闭性贷款操作流程来保证“专款专用”,一般借款人是无法将钢铁贸易流通信贷资金挪作它用的;而“自偿性”是指还款来源就是钢铁贸易流通过程中自身产生的一些现金流;“连续性”则是指同类贸易行为在我国钢铁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可以持续连续发生。
鉴于此,我们建议金融机构未来应该适当考虑、探索创新与中小钢铁贸易流通商的信贷资金合作,因为这是促进我国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市场融资环境发生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手段。有了这一转变,未来银企双方就能借助钢铁供应链关联体之间信用展开多方协作,逐步实现供应链“共好式”发展。譬如:有一种银行融通仓(即存货融资),这种融资模式主要以仓单质押和动产质押为主,是我国钢铁贸易流通商以流动实物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信贷业务的主要形式。这种新型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不仅可以为钢铁贸易流通商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物流与加工服务,还能为其提供间接或直接的金融信贷服务,极大提高了我国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体系的整体运转绩效活力。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模式主要构成关系如图2所示。
三、金融服务机构亟待创新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产品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多年市场调研和论证显示,未来加快完善我国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体系必须具备以下两大条件:一是现代钢铁物流服务与金融服务机构要存在一致的目标客户群体;二是要能够在第三方钢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支撑下完成物流、资金流“相对闭环且可视化”的在线控制过程。以“西本新干线”标准商品电商交易平台的运行特点为例,经营规模较大的钢铁原料、生产、贸易、流通和加工商都可以作为这个产业链条上的核心关联体,利用有效合约保障其在钢铁供应链流通过程中顺利实现钢材商品的在线交易、仓储物流与货权转移等关键贸易行为。
显而易见,我国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模式是一项以第三方钢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信用纽带,钢铁全产业链上多方企业共同参与,并通过信用合力共同完成的企业信用或钢材商品本身价值融资的系统性金融工程。一般情况下,这一过程也要求参与供应链的银行、信托、保理和小额贷等各类金融服务机构要主动加强对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参与各方的经营背景的调查、商业模式的理解和非风险层的沟通谅解,争取一起携手共同构建出一种“互信、互助、互利”的长期稳定又协同共赢的战略关系,避免“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因地制宜”的信贷操作潜规则,更要摒弃传统的“一刀切”武断做法。
譬如,目前我国钢铁贸易流通行业的“互联保担保机制”并不完善,缺乏有效金融监管。五年前,风靡一时的钢贸“互联保担保机制”本应是金融服务机构针对钢铁贸易行业的一项信贷服务创新,其通过多家钢铁贸易流通企业联保担保的方式,给予圈内需求客户融资贷款。这种联保担保方式在“福建钢贸圈”很兴盛,一般是通过一批钢铁贸易流通企业联合注册一家联保担保公司,再向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申请贸易贷款,然后由担保公司分发给需求企业,解决了不少中小钢铁贸易流通企业融资难问题。与此同时,各类金融服务机构也乐意将贷款通过这种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联保担保公司实现放贷行为,有时一年的贷款额度可以达到几十亿。可是在我国钢贸危机来临时,这些金融服务机构一并采取了紧急“一刀切”的断贷停贷措施,可能会加剧市场危机。
步入“十三五”时期后,伴随我国钢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我们应该加快构建全国钢铁流通贸易行业企业信用分级评定管理办法,试图通过社会行业组织建立第三方市场化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口碑统计和发布工作,并根据不同信用评级分别推荐给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并鼓励它们对信用条件良好的中小钢铁贸易流通企业进行公平授信和担保融资。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确保一些优质的中小钢铁贸易流通企业正常经营,另一方面通过分步退出“缺乏竞争优势、虚构贸易背景、关联程度密切、存在不良记录以及盲目扩张”的企业客户,形成现代钢铁贸易流通行业企业进退有序的良性运作机制,真正保障我国现代钢铁全产业链领域的“大物流、大金融、大数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