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470主板赏析
- 来源:微型计算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X470,主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6-14 10:15
ROG CROSSHAIR Ⅶ HERO
从外观风格来看,ROG CROSSHAIR Ⅶ HERO(WI-FI)主板与上一代ROG CROSSHAIR Ⅵ HERO主板较为接近,无论是PCB还是散热片都采用全黑配色,突出神秘与黑暗美学。在主要热源MOSFET处,主板则配备了由铝合金打造,具有大量鳍片的热管散热器,并在I/O背板处设计了内置RGB灯效的大型防尘罩。同时,主板的X470芯片组也拥有大型的铝合金散热器,主板整体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舍得用料、做工精致。
而借助X470芯片组的采用,技术的发展,CROSSHAIR Ⅶ HERO(WI-FI)主板也有不少更新之处。首先从型号上就可以看到,这款主板最大的特色是集成了WI-FI模块。它采用了支持2×2双频 2.4/5GHz、MU-MIMO(多用户多入多出)技术的802.11AC+蓝牙4.2的 WI-FI模块,其最大理论传输速度达到867Mbps,这样即便用户的书房或宿舍不方便布置网线,也能通过无线模块畅玩“吃鸡”。当然它也配备了稳定、可靠的英特尔I211-AT千兆网卡,更加重要的是,不论用户是有线上网还是无线连接,主板提供的GameFirst Ⅳ网络游戏加速软件可以通过多网关聚合优化技术、自动/手动设置,合理规划游戏数据包的手段来提高网络游戏的使用带宽、优先级,降低游戏延迟。
同时CROSSHAIR Ⅶ HERO(WI-FI)主板的内存超频能力也有显著增加,在X370主板上很多主板的最高内存支持频率只有DDR4 3200,而随着锐龙2处理器的到来,CROSSHAIR Ⅶ HERO(WI-FI)主板的标称最高内存支持频率达到DDR4 3466,已经非常接近英特尔的Z系主板,那么在实际使用中它是否能支持这么高的内存频率?是否还能支持像DDR43600这样的高频内存呢?我们将在后面的评测中进行验证。
全程测试搭档
安钛克(Antec)HCG850 GOLD电源
为了稳定地完成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测试,并满足后续超频测试的需求,我们在本次测试中采用了安钛克(Antec)的HCG850 GOLD电源。从产品型号上,不难发现这款额定功率为850W的电源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了80PLUS金牌认证。其内部通过配备主动PFC、全日系电容,高效率的转换结构以及固态电容的加入,该电源的标称转换效率最高可达92%。同时尽管该电源的功率并不小,但借助DC-DC全桥式LLC架构,它得以采用小尺寸外形设计,长宽高分别只有140mm、150mm、86mm,可用在MINI、中塔、全塔各种机箱里。而为了提升稳定性,这款电源还配备了支持智能温控模式的120mm液态轴承静音风扇。线材方面,该电源提供了数量丰富的全模组线材,最多可提供2个CPU ATX12V (4+4)pin接口、6个PCIe显卡(6+2)pin供电接口,以及10个SATA供电接口,完全可以满足大部分游戏玩家的需求。最后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款电源拥有长达10年的质保时间。
超频测试搭档
芝奇Sniper X DDR4 3400 16GB套装
鉴于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标称内存支持频率提升到了DDR4 2993,不少X470主板的最高内存支持频率更达到DDR4 3466,因此尽管我们在默认性能测试中使用的还是DDR4 3200内存,但在超频测试中我们则采用了芝奇专为第二代锐龙台式处理器优化设计的芝奇Sniper X DDR4内存。该内存与之前芝奇的Flare X系列类似,都是为锐龙优化过的产品。而与Flare X不同的是,这款内存使用了更大的散热片,且散热片采用了更具电竞风格的数码迷彩配色。
这款内存的编号为F4-3400C16D-16GSXW,由两根内存组成,单根内存容量为8GB,采用单面8颗粒设计。其在全默认设置下的工作频率为DDR4 2133,但可借助支持AMD D.O.C.P或英特尔XMP技术的主板,在BIOS中将内存频率一键提升到DDR43400。在DDR4 3400下,它的工作电压会提升到1.35V,时序设置为16-16-16-36@1T,因此它在高频工作下的延迟并不高,性能值得期待。同时为了保证内存在高频下的工作稳定性,除了散热片这款内存还采用了多达10层的PCB设计,一般而言采用多层PCB可以让设计人员更从容地控制线长、线路分布更加合理,线间的干扰与发热也能得到减小,为内存带来更好的电气性能。
我们如何测试
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实际测试来看看,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到底具备怎样的水准。本次测试中我们将主要对锐龙72700X、锐龙5 2600X两款产品测试,了解它们在处理器性能、内存、缓存性能上有怎样的提升,以及在实际应用、游戏上能为用户带来怎样的体验效果。因此我们不仅将使用一代的高端旗舰锐龙7 1800X、中端旗舰锐龙7 1600X与锐龙7 2700X、锐龙52600X进行对比,还将与其竞争对手Core i7-8700K、Core i5-8600K在性能上进行全面的比拼。
测试平台一览
处理器:锐龙7 2700X、锐龙5 2600X、锐龙7 1800X、锐龙5 1600X、Core i7-8700K、Core i5-8600K
主板:ROG CROSSHAIR Ⅶ HERO(WI-FI)、华硕TUF Z370-PLUS GAMING
内存:芝奇FlareX DDR4 3200 8GB×2、芝奇Sniper X DDR4 3400 8GB×2
硬盘:东芝饥饿鲨VX500 512GB SATA SSD+希捷3TB
显卡:GeForce GTX 1080 Ti
电源:安钛克(Antec)HCG850 GOLD
8代酷睿危险了
处理器性能测试
测试简介:首先从处理器性能测试来看,两款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表现相当不错,它们不仅完全战胜了与其对应的上一代锐龙产品,更在绝大部分处理器性能测试中都获得了全胜。如在《鲁大师5.15》处理器性能测试中,锐龙7 2700X、锐龙5 2600X的处理器性能领先Core i7-8700K、Core i5-8600K多达28%。
而在实际的wPrime 1024M科学运算中, 锐龙7 2700X的计算耗时比Core i7-8700K少了近13秒,锐龙5 2600X的耗时比Core i5-8600K更少用近23秒。原因非常简单,与第一代锐龙产品,两款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拥有更高的工作频率,而与对应的Core i7-8700K、Core i5-8600K相比,它们的核心数或运算线程数更多。如锐龙7 2700X采用8核心16线程设计,而Core i7-8700K则只有6核心12线程配置,锐龙5 2600X与Core i5-8600K虽然都采用6核心设计,但锐龙5 2600X仍完整地保留了SMT同步多线程技术,因此拥有多达12条计算线程,而Core i5-8600K的超线程功能则被屏蔽,所以只有6条计算线程。当然在单线程性能上,英特尔处理器相对于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仍有小幅优势。
延迟显著缩短 缓存带宽提升
内存与缓存测试
测试简介:由于第一代锐龙处理器难以支持DDR4 3200以上的内存,所以为了进行公平的对比评测,在所有默认性能测试中,我们在所有平台上还是均使用DDR4 3200内存进行测试。而从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来看在内存频率、延迟设置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实际内存与缓存延迟相对第一代产品都有显著的降低。其中锐龙7 2700X的内存整体延迟从锐龙7 1800X的73.5ns下降到66.6ns,锐龙5 2600X的内存整体延迟也只有67.3ns。
在缓存延迟上,第二代锐龙台式处理器的L1、L2、L3三级缓存延迟相对第一代产品也都有降低,其中L2、L3两级缓存的延迟降低效果最为明显,差不多缩短了1.6ns~3.5ns。同时在缓存带宽方面,锐龙7 2700X相对锐龙7 1800X也有明显的变化,从第一级到第三级的缓存带宽都有一定的增加,如L1缓存的读取带宽提升了高达82GB/s。而锐龙5 2600X的L1缓存读取带宽相比锐龙51600X也提升了多达69GB/s。
因此更低的内存与缓存延迟意味着处理器的数据传输系统可以更快速地将待处理数据传输给运算核心,而更高的缓存带宽则表示处理器在一个周期内可以收到更多的待处理数据。所以借助这两方面的进步,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也就能更高效地完成运算任务。显然除了更高的工作频率,这也是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相对第一代锐龙在性能上拥有优势的一大原因。
全面制胜 实际应用测试
测试简介: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在各种实际应用软件中的表现如何。从结果可以看到,不论是在图形渲染还是金融运算、压缩解压缩、AES加密、视频转码,乃至图片编辑处理等各种常见的日常应用中,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相对第一代产品,以及竞争对手都有明显的优势,全面胜出。原因与处理器性能测试类似。
对于老产品来说,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拥有更高的工作频率,更高效的内存与缓存系统。对于Core i7-8700K、Core i5-8600K来说,它们的运算核心或线程数更多,而当今的应用软件对多核处理器的支持越来越好,很多软件都可以调用所有运算线程,这也使得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具有更快的执行速度,消耗时间更短。
如在典型的HandBrake 4K视频转1080p H.264应用中,我们仅仅是对一个4K视频(容量在2.2GB左右)片段转码,Core i5-8600K的消耗时间就比锐龙5 2600X多用了38秒,Core i7-8700K的消耗时间也比锐龙7 2700X多用了20秒。这要是对整部影片进行转码,使用酷睿系列处理器的用户显然就要多花不少时间。
同时在普通人常用的压缩与解压缩,以及一般进行色彩转换,添加各种滤镜的图片处理中,可以看到两款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执行速度也拥有不小的优势,评分都显著高于其对应产品。而在专业的渲染、AES加解密应用上,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凭借更多的运算线程数,遥遥领先两款酷睿处理器。Core i5-8600K由于线程数过少,在这些应用中甚至无法匹敌第一代的锐龙5 1600X。显然在日常应用中,一款核心数、线程数更多的处理器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更高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不相上下
游戏应用体验
测试简介:游戏测试方面,可以看到借助处理器单线程性能优势,在1080p分辨率下,两款酷睿处理器在游戏中的平均运行速度相对于锐龙处理器还是有小幅优势,不过优势不大。在当前火热的《绝地求生:大逃杀》游戏中,两款八代酷睿处理器的帧速相对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领先幅度也就1~2fps。在较早的DOOM4游戏中才能获得1~10fps的优势。
不过测试中的两款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都属中、高端旗舰,一般也会搭配如Radeon RX Vega或GeForce GTX 1080 Ti这类高端显卡,常常采用4K显示器,在3840×2160这样的高分辨下进行游戏,而在这种应用环境下,几款处理器在游戏中的平均运行帧速就没有太大的差别—在一些游戏中或许是锐龙处理器领先,在一些游戏中,酷睿处理器也会获得小幅优势,但彼此的差距非常小,帧速差距在3fps之内。毕竟高分辨率、高画质设置下影响游戏运行流畅度的主要瓶颈还是在显卡上。因此综合来看,在搭配高端显卡的情况下,这几款处理器都可以给玩家带来非常流畅的游戏体验,没有太大的差别。
有所上升
功耗与温度测试
测试简介:综合以上测试,从性能上来看,两款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是让人满意的。那么在功耗与发热量上,它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特别使用了AIDA64的系统稳定性测试,测试中我们使CPU、FPU、CACHE三大与CPU相关的部分全部进入满载状态运行半小时,并在运行半小时的时候记录处理器的工作温度、平台功耗,测试中的散热器则统一使用为锐龙7 2700X搭配的幽灵Prism风冷散热器。
而从测试结果来看,第二代A M D锐龙处理器的工作温度、功耗较第一代产品都有明显上升,锐龙7 270 0X、锐龙5 2600X的满载工作温度均达到79℃,平台满载功耗也上升了约25W~28W。究其原因在于第二代台式处理器拥有更高的工作频率,在长时间处于满载状态下,锐龙7 1800X、锐龙5 1600X的工作频率为3692MHz,而锐龙7 2700X、锐龙5 2600X的工作频率则可以分别稳定在3900MHz、3975MHz,处理器的工作温度与功耗自然会有所提升。
我们认为对于一般不超频的用户来说,虽然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温度有所提升,但原配的风冷散热器是可以满足其需求的,毕竟锐龙处理器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在95℃以内,仍有一定的冗余范围。对于搭配电源来说,由于处理器满载状态下,平台功耗接近200W,要是再搭配一块TDP在250W~300W左右的高端显卡的话,为保险起见,再为超频、扩展配件留下一定的冗余,我们建议用户最好为这两款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搭配额定功率在600W以上的电源。
最高可达4.3GHz
超频能力测试
最后我们也通过使用水冷散热器对两款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超频能力进行了测试。前面说到,AMD也针对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推出了版本号为1.3的RYZEN MASTER超频软件。从界面上看,1.3版本的RYZEN MASTER有所改进,每颗核心的频率都以条状加数值的方式更加醒目的显示。同时它的控制功能也仍然很强大,可以对处理器频率、电压、内存频率、电压,SMT同步多线程技术,以及每颗处理器核心的开启或关闭等多个项目进行全权控制。对于一般用户来说,用它进行超频也非常简单,只要调节处理器频率、工作电压,再点击Apply就可以在操作系统里进行实时超频。
而经过我们多次尝试,我们发现两款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在水冷环境下、核心全开的状态下,最高可超频率就在4.3GHz左右。在这一频率下锐龙7 2700X的CPU-Z多线程性能将提升到5288.2、CPU-Z单线程性能提升到489.9,而锐龙5 2600X的CPU-Z多线程性能则可提升到3950.5,单线程性能达到482.9,性能均获得了明显提升,其所需工作电压在1.439~1.46V左右。不过问题是在4.3GHz下,它们的工作状态不是非常稳定。
因此我们又稍微降低了频率进行测试,最后锐龙5 2600X可稳定在4.2GHz下完成不少测试,而锐龙7 2700X则可在4.25GHz下完成测试。总体来说作为旗舰产品,锐龙7 2700X的体质要更好一些。从测试成绩来看,在核心全开超频到4.2GHz、4.25GHz时,处理器的性能还是获得了一定的增幅。如锐龙7 2700X在4.25GHz下的《鲁大师》5.15处理器性能提升了8.3%,3DMarkTime Spy的CPU成绩提升了高达15%。同时在锐龙5 2600X这款产品上也有类似的效果,CPU-Z处理器单线程性能提升了6.2%,CPU-Z多线程性能提升了8%。可以说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超频潜力还是能为用户带来一顿比较丰盛的免费大餐。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极限超频玩家手中,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也是一款利器,借助液氮这样的极限冷却介质,它具备超频到5.7GHz左右的潜力,CINEBENCH R15处理器渲染性能更可提升到近2500cb。
可支持DDR4 3600
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内存超频性能测试
最后我们还借助ROG CROSSHAIR Ⅶ HERO(WI-FI)主板,通过芝奇Sniper X DDR4 3400 8GB×2内存,测试了第二代锐龙处理器对高频内存的支持能力,而其结果则非常令人满意。在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上,芝奇Sniper X DDR4 34008GB×2内存不仅可以轻松地一键超频到DDR4 3400使用,更可超频到DDR4 3600下带来AIDA64读取带宽突破51000MB/s的强悍性能。要知道第一代锐龙处理器一般最高只能支持到DDR43200。因此毫无疑问,在内存性能,在对高频内存的支持能力上,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也获得了大幅的提升。
让对手难以招架
综合以上测试可以看到,凭借12nm LP工艺、Zen+架构,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不仅在处理器性能、内存性能、高频内存支持能力上完胜上一代锐龙处理器,面对主要竞争对手第八代酷睿处理器的相关产品,它们也毫不逊色,更在处理器性能、实际应用体验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另一方面在本文截稿时,Core i7-8700K的售价在2899元,Core i5-8600K的售价在1999元左右。而作为新品,锐龙72700X、锐龙5 2600X的上市售价却分别只有2699元、1799元。
显然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延续了AMD传统的高性价比优势,它们势必将给以“牙膏厂”闻名的竞争对手施加巨大压力—要么降价,要么增加更多核心。而传闻也显示下一代非极致版Corei7处理器终于将采用8核心16线程设计。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随着应用软件、游戏对多核心多线程处理器的优化越来越好,像锐龙这样尽可能在一定的价格范围内采用多核心、多线程配置才是处理器正确的设计方向。
作为20 0 0元级唯一可以买到的高频8核心16线程锐龙7 2000系列处理器,以及1500元级唯一可以买到的高频12线程锐龙5 2000系列处理器,相比竞争对手的产品,它们显然具备更大的吸引力,在下一代酷睿处理器上市之前,将给对手带来难以招架的攻击,有望成为中高端市场的装机热点。
快速升级是如何实现的?
AMD大神为您揭开二代锐龙背后的故事
从前面的测试可以看到,相对Core i7-8700K、Core i5-8600K这两款产品,与其对标的锐龙7 2700X、锐龙5 2600X处理器在处理器性能、实际应用性能上都有明显的优势,那么AMD是如何在短短一年之内让锐龙处理器的性能不断升级呢?对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又有怎样的期望,为什么在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中没有接替1800X的锐龙7 2800X呢?在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发布会上,本刊记者有幸见到了多位参与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相关工作的AMD高层,并对他们进行了专访。
MC:可以看到12nm生产工艺为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性能提升至关重要,那么在生产工艺的转换过程中,AMD与代工厂商格罗方德的合作是否顺利呢?
Joe Macri:和格罗方德的合作并不是一个挑战,因为AMD和他们有着非常良好的磨合以及合作历史,格罗方德之前也是AMD公司的一部分,所以AMD跟他们的关系更多是兄弟般紧密的合作关系。在生产工艺上,AMD目前也在和工程团队一起探究整个芯片设计方面的物理极限,由于整个芯片结构的限制,现在需要做一些更多更复杂的处理,并全面考虑整个系统的成本。同时从客户角度出发,我们要确保每单位成本下的性能也是最优的,因此要确保做任何一个部署的时候,选择的节点对我们自己和客户都要有意义,这也是为什么AMD决定在12nm工艺后将去开发7纳米生产工艺,这也是我们跟格罗方德讨论之后的结论。
MC:AMD对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期望是什么样的,认为它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比如在市场份额方面和消费者选择观念方面能够做出什么改变?
Jim Anderson: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预计将会沿袭一代产品的成功态势,从营收以及市场占有率都将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市场对第一代锐龙处理器有较高的热情,主要因为在每个价位段上我们都部署了相应的产品,相对同等级竞品有明显的优势。AMD一直在思考如何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最好的性能,所以在一定程度上,AMD是想在未来去引导和改变客户对AMD产品的期待,也就是只要消费者购买的是锐龙产品,不管购买的是什么价位的产品,都能提供令他满意的性能,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还将继续延续这种主题和战略。
另外,用户对产品线的印象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我们希望锐龙成为高性能的代名词,就像法拉利代表了高性能的跑车。现在来看,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从性能和技术上都能够代表高性能产品,有力提升AMD的品牌形象。在今年上海举办的2018年F1中国大奖赛上,AMD也会跟法拉利合作赞助他们的车队。
Joe Macri:很高兴看到锐龙的名字能够跟高性能划上等号。AMD工程师团队为此深受鼓舞,所以AMD的工程师团队在做每一款产品设计的时候,都会全力以赴,以期待能打造更好的品牌形象。
MC:我们看到在第一代AMD锐龙处理器中有非常经典的锐龙7 1800X,但是到目前为止,在第二代AMD锐龙台式机处理器中,我们却没有看到有相应的锐龙7 2800X来取代它,这是为什么呢?
Jim Anderson:这是因为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中的锐龙7 2700X和2700在价格和性能上,已经很好地覆盖了以前锐龙7 1800X所属的市场价格段。当然,我们不排除在今年未来某一个时间点上会推出编号为锐龙7 2800X的产品。
MC:我们注意到,本次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宣传口号是“游戏利器 帧无压力”,那么AMD针对游戏有哪些新的动作,有没有可以跟大家分享的?
Jim Anderson:现在很多新上市的游戏对多线程处理都非常友好,所以我们会坚持保持AMD新处理器的核心和线程方面的优势。业界的共识是未来游戏将继续向多线程处理方面发展,如果是这样的话,AMD锐龙产品将会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定位,DirectX 12和多线程优化是未来游戏的大方向,这也是AMD锐龙处理器为什么获得用户认可的重要原因。
David Mcafee:这里再介绍一下AMD自己开发的Vulcan API,它对多线程游戏有非常棒的优化,它的原型是由AMD开发,最后形成了现在大家熟知的业界标准,其中AMD、NVIDA和Intel都在这项API里占有重要的话语权和投票权,让Vulcan能够成为业界的标准。所以在未来,多线程游戏肯定有一个非常光明的未来。让新引擎和新游戏能够被市面接受,带动多线程对整个游戏行业的引领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我们当然希望它能够走得更快一点,能够更好地去把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优势发挥出来。现在已经有一些新的游戏的引擎加强了对多线程优化,这种势头在2018年到2020年里可能由量变产生质变,但毫无疑问,对未来的游戏来说,采用多线程计算是一个趋势。
在与游戏厂商的合作上,最新的3A大作《孤岛惊魂5》就是一个例子,它是最近一个紧密配合AMD产品的游戏案例,针对AMD的硬件产品做了大量优化。还有著名的游戏公司Bethesda,AMD和他们共同开发了多款最新的游戏,包括他们最近的VR大作《德军总部》(Wolfenstein 3D,又称《刺杀希特勒》)。综上所述,AMD和多家游戏厂商以及游戏引擎的开发商都是有非常多的资源投入和很紧密的配合,还有很多相关游戏在开发的过程中,但我们暂时无法做出过多的披露和评论。
再补充一点,AMD一直在做的努力和投入不仅仅是针对游戏端,实际上针对AMD处理器产品,还有很多的应用程序也做了相应的优化,还有跟微软的各种紧密合作,确保大家在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时候有更好的体验。游戏,应用,操作系统。缺一不可,这就是AMD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MC:最后我们想了解一下,未来锐龙处理器的技术发展是怎样的?
Jim Anderson:现在除了基于Zen+架构、12nm生产工艺的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之外,AMD还在开发基于7纳米生产工艺的Zen 2核心架构。除了这个之外,工程师还在做第三代核心:Zen3的技术攻关,所以2018年围绕12纳米会有一系列产品,而在之后的7纳米制程上会有Zen2和Zen3两个架构。AMD现在采用多代路线图的方式,因此每一代产品都将会拥有更多核心,更多功能,更多创新,然后在未来几年里,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新产品面世,这样可以保证AMD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在2018年后半段以及2019年会陆续推出全新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