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与乔布斯只有一根网线的距离

  “如果资本看中了技术和创意,没准儿就能诞生下一个‘乔布斯’……总之,是下一个传奇”

  In no way,这组简洁有力的字母雕塑得就像一扇门,摆放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入口。

  作为我国首条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特色街区,这条北临北四环,西靠苏州街,全长220米的街道,四年前还是海淀图书城,如今已成为全球创业者们的朝圣之地。

  “自2014年6月12日正式开街以来,截至2018年6月12日,中关村创业大街联合入驻机构四年累计孵化创业团队2921家,总融资额277.8亿元,累计举办活动4899场;同时,在国内设立分支超过100家,对接国际项目超过400个,向全球输出创新创业理念、服务与资源。”中关村创业大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聂丽霞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这里已成为中国新时代改革开放创业创新的新名片。

  一杯咖啡,一个传奇

  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的3W咖啡馆有一款畅销的明星饮品,名为“总理咖啡”。

  一进门,这家创业咖啡馆摆放的照片,记录了2015年5月7日李总理在这里和青年创业者们边喝咖啡边聊天的场景。

  “那天上午10点,总理走进来,就坐在那张木椅上,自掏30元钱喝了杯香草味卡布奇诺咖啡,与这里的青年创业者们谈天。”3w咖啡馆负责人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回忆。

  当时,一群创业者和投资人正在热火朝天地谈论项目:一位孩子只有7个月大的妈妈在筹建一家母婴购物网站,一个做互联网金融的企业负责人正在向投资人介绍项目……

  看到总理进来,他们纷纷围拢过去介绍各自的创意。其中一人甚至拿出手机,向总理展示自己开发的、寻找球友的App。

  听到大家的各种奇思妙想,总理感叹道:“这里精彩纷呈,什么想法都有!真正知道社会需求的是大众,这正是大众创业的精髓所在。”

  如今,不少顾客来到3W咖啡馆都会去总理曾坐过的位置,端着“总理咖啡”自拍留念。

  “可别小看这杯咖啡。”创业者老谭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素有“草根创业者”地标之称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实现创业所需的“找人、找钱、找技术、找市场、找圈子”,可能都要从坐下来一起喝咖啡开始。

  3w咖啡、车库咖啡、Binggo咖啡、IC咖啡……创业大街上飘满了咖啡的浓香。

  买一杯咖啡能工作一天,一张办公桌就可以注册企业。“其实不止是喝一杯咖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樊鹏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这里的咖啡馆是为创业者搭建交流平台和衔接项目资本的地方。如果资本看中了技术和创意,没准儿就能诞生下一个‘乔布斯’……总之,是下一个传奇。”

  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典型案例

  “从这里出发,你离乔布斯只有一根网线的距离。”这是创业大街上一家咖啡馆墙面上的广告词,也是创业者们心中的梦想和野心。

  自2014年6月12日正式开街以来,截至2018年6月12日,中关村创业大街联合入驻机构四年累计孵化创业团队2921家,总融资额277.8亿元,累计举办活动4899场。

  2014年开街之初,创业大街就将重点放在搭建和培育创新创业平台上。

  到了2015年,创业大街推出“创业会客厅服务平台”,引进财税、知识产权、律师等一站式服务资源。

  2018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中关村创业大街又为创业者带来一个好消息:

  “创业者无须到现场,各种创业服务和政策,细化成‘商品’,在政务服务平台的网上即可购买。”创业会客厅有关负责人李吴傲告诉记者,过去创业者想办理普通商标注册,得到创业会客厅线下平台至少三趟,才能办理完成。现在通过线上平台,购买平台提供的第三方办理机构产品“普通商标注册”服务,花费1590元就能办理完成。

  樊鹏对本刊记者说:“中关村创业大街的成功,可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典型案例。”

  “不仅专门设立了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引导资金,还提供有机的产业配套、先进的技术支撑和高效的政府服务。种种利好因素组成了适宜创新的生态系统,让创业大街成为了创客们安放梦想的最好之处。”他说。

  全球创新社区

  在创业大街一家联合办公空间里,韩国VITRUV人工智能教育项目的创业团队成员金贤洙的汉语说得十分流利。2015年中国创新创业氛围从创业大街兴起之时,就吸引了他的关注。

  2016年6月,他成为创业大街的运营管理公司的一名实习生。在一次服务韩国创业团队来创业大街加速孵化的活动当中,他结识了其中的VITRUV团队,并在2017年4月份成为其中一员。

  “从买书者,到实习生,再到创业者,我在这条街上实现了三次变身。”他说。

  创业大街上,不仅创业团队有越来越多的“洋面孔”,连为创业者服务的机构也迎来不少国际友人。德国人魏叶特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创新创业环境的吸引下,经过竞聘考核,曾在咨询公司工作的魏叶特成了创业大街全球孵化业务部高级经理。与海外创投机构、大企业、大使馆等平台对接,吸引海外优秀项目来北京落地,是他每天的工作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创业大街建成并投入运营国内首个全球创新社区,成为科技部首批“中意众创空间”,对接国际项目超过400个,成功落地来自美国、瑞士等国家的13家企业,并设立了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加州-北京创新中心、中瑞创新中心等服务机构。

  “随着中国‘双创’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未来将有更多国家的政府机构、财团、创业者来到这里,学习中国如何将‘双创’理念落到实处。中关村创业大街也将继续以‘产业创新’和‘全球创新’为核心,向全球输出创新创业理念、服务与资源。”中关村创业大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聂丽霞说。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融雪/北京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