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悄然生变 结构性存款跑赢保本产品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7-30 15:19

  29万亿元的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如何转型,不仅关乎金融去杠杆方向,也切实影响普通投资者的收益。随着银行理财新规、细则逐渐落地,银行理财市场正在悄然生变

  7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理财新规”),同日,央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资管新规细则”),对于过渡期内行业执行资管新规的操作细节进行了进一步明确,比如非标投向、产品估值、新老对接等问题。

  某股份制银行位于深圳一营业网点的理财经理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政策落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市场上卖得好的依然是结构性理财产品,这些优势明显:5000元的起点,收益率相对较高,约定保本。

  “目前市场上新发保本理财几乎销声匿迹,市场中仍以封闭式预期收益类产品为主。”另外一家国有大行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未来随着理财新规的持续落地,银行理财业务将更加规范,投资者理财将更加安全。

  资管新规剑指29万亿资金

  据普益标准测算,472家商业银行(不包括外资银行)二季度末存续11.26万款理财产品,较2018年一季度减少233款,环比下降0.18%,存续规模约为29万亿元,较2018年一季度环比增长0.08%。

  面对29万亿元银行理财的巨大规模,监管层此次发布两项新规与今年4月发布的资管新规总体核心原则保持一致:即打破刚兑、去通道化、去资金池化。

  普益标准相关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上述两项监管文件对资管新规实际执行过程中的细节进行了更为清晰的指引,具体理财新规的变化体到现在:第一,公募理财产品门槛从现行5万元降低至1万元;第二,净值化管理有所放宽,允许符合条件的封闭式理财产品采用摊余成本计量,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暂参照货币市场基金估值核算规则;第三,过渡期安排有所放松,银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照自主有序方式制定本行理财业务整改计划,过渡期结束后,对于因特殊原因而难以回表的存量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权类资产,经报监管部门同意,商业银行可以采取适当安排,稳妥有序处理。

  资管新规细则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明确公募资管产品可以“适度”投资一部分“非标”资产。第二,明确过渡期内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投资新资产。第三,6个月以上的定期开放型理财产品可以采用摊余成本法计价。第四,过渡期后对剩余非标产品处置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且回表节奏银行可自主把握。

  业内人士认为,理财新规与资管新规执行细则的发布意味着宏观政策在向更加务实的方向调整,以更好地把握去杠杆的节奏和速度。在近期资管新规实际执行过程中,有较多的“非标”资产难以通过银行表内资产进行承接,导致实体经济出现较大融资缺口。两个细化文件的出台有助于缓解目前非标资产快速萎缩导致的金融条件快速紧缩的压力,为金融去杠杆提供更加务实、可行的操作原则,促进“非标”资产有序退出,降低银行资产快速标准化带来的踩踏风险。

  收益率继续回落

  自资管新规落地以来,部分银行存量产品逐渐退出,银行理财出现“量价齐跌”的局面。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506家银行共发行了2.8万款银行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减少3906款。以6月为例,2018年6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11319款,环比减少778款,降幅为6.43%,较2017年6月份减少3265款,同比减少22.39%。

  收益率方面,6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较5月份下降0.0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下降。进入7月后,收益率依然走低,当月前三周银行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为4.78%、4.76%及4.75%。

  融360分析师认为,银行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持续下降主要是由于近半年来市场流动性较宽松,收益率略有下降趋势,但整体水平比较稳定。下半年,市场资金面有望保持目前的相对宽松状态,受P2P行业爆雷、股市持续下跌等影响,部分投资者的资金将回归银行理财产品,因此,下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或将继续小幅回落。

  多家银行网点的销售经理也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最近理财预期收益率呈下滑趋势,银行在月末、季末也会有一些优惠活动,但是力度明显减少。

  从不同类型银行来看,城商行和股份行的理财收益相对较高,国有银行、农商行的理财收益率偏低。

  融360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大连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34%,排名第一,广东南粤银行、华兴银行、唐山银行、浙商银行分列2至5名,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为5.33%、5.32%、5.31%、5.3%。排名前五的银行中有4家城商行、1家股份行,收益差距都很小。

  在收益排名前30的银行中,有18家城商行、8家农商行、4家股份行,无国有行。

  对于城商行理财业务收益率相对较好的原因,华南一家城商行相关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城商行相比国有行灵活性更高,资管能力又比农商行强所以在理财业务上表现的更好一些。

  不过,业内人士要提醒投资者的是,挑选银行的时候,不能光看收益率,还要综合考察产品类型、购买门槛、银行资管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假结构性存款大行其道

  理财新规对今年发展如火如荼的结构性存管业给出监管方向:结构性存款应当纳入商业银行表内核算,按照存款管理,纳入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保费的缴纳范围,相关资产应当按照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相关规定计提资本和拨备。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应当具备相应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

  数据显示,2017年10月底的6.9万亿元增长至今年5月的9.26万亿元,增幅达34%,不过在资管新规落地后,结构性存管开始降温,6月结构性存款半年来首度环比负增长,收益率方面,同样有所回落,7月13日~19日当周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08%,较上一周下降了0.3个百分点,降幅较大。此外,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结构性产品虽然保本,但预期的收益率未必能达到。

  对此,融360相关分析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受资管新规影响,保本理财将退出市场,于是很多银行将结构性存款当成保本理财的良好替代品,今年上半年,结构性存款发行量及规模大增,其中出现了很多假的结构性存款。根据规定,银行需要有衍生品交易资格才能发行结构性存款,可以避免一些没有资格的银行发行假的结构性存款。

  华宝证券杨宇团队认为,理财新规明确并强调银行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需具备相应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前期部分不具备相应资格的银行发行的假结构性存款不复存在,结构性存款迎来规范发展时期。

  不过,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从实际操作来讲,即使没有衍生品交易资格,个别银行仍然可以设计并发行可以近乎100%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假结构性存款,所以假的结构性存款并未被堵死。

  真资管未来可期

  自资管新规正式出台以来,其中“打破刚性兑付”的要求给银行理财业务的展业环境造成了较大冲击。

  普益标准分析人士指出,严监管之下银行理财业务将面临五大挑战:一是净值型产品发行所带来的投资者教育、资产投资和资产估值难题,二是公募产品投资范围的改变所带来的资产承接难题,三是估值方法及刚性兑付打破对投资者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投研能力与交易能力建设尚待提升,五是专业化辅助系统的开发尚未形成体系。在这五大挑战之下,银行理财业务必须改变以往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向精耕细作的“真资管”和“真财富管理”经营模式转型。

  从市场现状来看,银行理财业务结构在监管驱动下继续深入调整。与一季度相比,2018年二季度同业理财规模继续加速下滑,零售理财规模继续攀升,产品存续数量增速放缓,银行理财提质增效发展趋势逐步显现。

  银行理财产品开始向净值化转型,但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投研能力和系统支撑,难以推出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产品,对中小银行而言,净值化转型难度相对较大。

  小小金融CEO刘小峰表示,银行理财新规最重要的一条是对理财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而不再给予保本承诺,这为理财产品投资股票型基金提供制度支持,改变了现行理财产品只能投资货币型和债券型基金的情形。

  “对理财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将考验银行的投研能力和主动管理能力。这对银行的影响非常深远,那些缺乏投研能力的银行,其理财业务规模将会呈总体收缩趋势。”刘小峰预测,未来,银行要占据更多的理财市场,需要进一步提高投研能力,这就要求银行必须加大投研人才引进力度,造就一批知晓客户、精通国际业务规则、熟悉境内外资产配置的精英型财富管理师队伍。

  从这个角度讲,现在一些中小银行尤其是农商行可能不具备发行某些理财产品的能力,以后将更多代销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业内人士指出,理财咨询和产品代销可能是未来小银行理财的主要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资管新规落地,资管业务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已渐成趋势,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已有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和南京银行等9家商业银行先后公告拟设立资管子公司,响应转型要求,推动银行资管业务迈向更独立、更高效的运作模式。

  对此,普益标准研报认为,“真资管”时代已然来临,未来银行资管的竞争不再仅限于收益水平,更需在产品线规划、大类资产配置、风险管理、交易对手筛选和管理、投研能力建设、IT系统建设等方面做好基本功,在客户需求挖掘、客户营销体验等方面做好延伸和拓展服务,最终取得全方面、多维度的竞争优势。

  链接·Link

  资管新规陆续落地对银行理财的影响全梳理:

  1.2017年11月17日,央行等公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金融机构对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让投资者明晰风险。

  2.今年4月28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资管新规正式落地。

  (1)在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方面,新规明确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核心要素,提出期限匹配、限额管理等监管措施,引导商业银行有序压缩非标存量规模;

  (2)在产品净值化管理方面,新规要求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明确刚性兑付的认定及处罚标准,鼓励以市值计量所投金融资产,同时考虑到部分资产尚不具备以市值计量的条件,兼顾市场诉求,允许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

  (3)新规统一同类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要求监管部门对资管业务实行平等准入,促进资管产品获得平等主体地位,从根源上消除多层嵌套的动机。同时,将嵌套层级限制为一层,禁止开展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

  (4)在合理设置过渡期方面,经过深入的测算评估,相比征求意见稿,新规将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给予金融机构充足的调整和转型时间。

  3.今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同日,央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于过渡期内行业执行资管新规的操作细节进行了进一步明确,比如非标投向、产品估值、新老对接等问题。

  (1)实行分类管理,区分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同时,将单只公募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由目前的5万元降至1万元;

  (2)规范产品运作,实行净值化管理。要求理财产品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鼓励以市值计量所投资资产;允许符合条件的封闭式理财产品采用摊余成本计量;

  (3)规范资金池运作,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延续对理财产品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三单”要求,以及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的限额和集中度管理规定,要求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需要期限匹配;

  (4)对理财产品投资单只证券或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提出集中度限制,公募理财产品可以投资证券市场;

  (5)控制杠杆,有效管控风险。在分级杠杆方面,延续现有不允许银行发行分级理财产品的规定;

  (6)过渡期(即2020年底)结束后,对于因特殊原因而难以回表的存量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权类资产,经报监管部门同意,商业银行可以采取适当安排,稳妥有序处理。

  《投资者报》记者 闫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