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收银台

  零售业兴起时,第一批职场女性从家务中解放,骄傲地拥有了自己的工作。然而,繁重的工作、微薄的薪水很快就让她们不堪重负。如今,在零售业的战场上,还没来得及改变艰难处境的她们,却已经被电商巨头的新型技术生吞活剥,消灭殆尽。

  在评估全球气候变暖的状况时,北极熊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数量随着冰川的消融而逐渐减少。在劳动领域,超市的收银员们也面临着相似的处境——她们是产业发展的直接关联者,同时却也是受威胁最深的人。如今,自动化设备迅猛发展,人们不禁担心,也许有一天,这群柜台前忙碌的身影会从超市消失。我们为她们的前途感到忧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忧虑——是否有一天,我们的工作也会被冰冷的机器取代?在零售商业的战场上,收银员这个职业很快就会被以亚马逊为代表的电商巨头们生吞活剥,消灭殆尽。

  在美国西雅图,这样的情形已经上演。亚马逊公司在那里开设了第一批线下无人售货商店:顾客进门时扫描手机识别身份,便能直接进入商店购物。购物结束后,人们可以直接拎着装满商品的袋子离开、而不需要经过专门的结账程序。商店里的摄像头会拍摄整个购物过程,并自动生成记录。

  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核磁共振仪中,每一个消费的细节都不会被遗漏。在这个商店里没有收银员,也没有排队等待结帐的焦虑的人群。数字化发展的科技又开始玩弄它惯用的戏法,就像当年淘汰唱片和录像带那样,幕布一揭就让收银柜台退出历史。

  我们的生活,似乎已经和这些在柜台后面忙碌的身影紧密相连,我们也同情在科技发展时代即将面临失业的她们。然而,当我们自己去超市购物时,却仍然控制不住地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排在队伍中的我们嘟嘟嚷嚷,抱怨她們动作太慢;排到自己了,又在她们飞快扫描时颐指气使,大呼小叫。收银员。这个在当今社会变革中首当其冲的职业,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曾被轻视和抱怨。有这样想法的人不止是每天出入超市的顾客,还有职业研究方向的学者。我们在写这篇文章时曾咨询两位专门研究收银员职业的社会学家,但他们都说自己“已不再研究这一课题”,“无法为您提供帮助”。另一位研究零售行业的经济学家,也早就更换方向溜之大吉了。法国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出具的调查报告表明,如今42%的职业都面临着数字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自动化变革,其中也包含脑力劳动行业。专注于研究工种变化和中产阶级的社会经济专家们不再对收银员感兴趣。这群曾经稳坐结账椅的人,如今不免感到摇摇欲坠。

  现代杂货商

  人们眼中收银员的固有形象,就是坐在商品传送带后面忙碌结账的身影。60-70年代是她们的黄金时期。这是法国大众消费时代的开始,也是小商贩时代的尾声。面对不可抗拒的时代洪流,原来的杂货店店主们也许也只能选择关掉自家的店铺,然后去超市谋求一个收银员的职位。1963年,法国第一家家乐福大卖场在巴黎附近的一个小城开业。卖场占地2500多平方米,人们可以在里面选购各种各样的商品。家乐福的开业,还和法国著名作家佛朗索瓦.萨冈有一些渊源——她的姐夫便是创办人之一。这个巨大的卖场当时拥有5000种商品、450个停车位以及比其他商场低20%的价格优势。配备超大键盘的收银机器闪着红光,运转不停。一位曾就职于家乐福的老员工回忆说:“那时,周一到周六,每个收银台后面都得安排两个女孩,一个在系统中输入产品信息进行结算,另一个专门负责给她递东西。这样效率会更高一些。”

  流水线工种

  上世纪80年代,是超市收银员美梦结束的时代。她们的工作不仅不再时髦,而且成为了异化劳动的代表。她们就像第三产业的一个操作系统,思维与劳动都跟随机器的节奏,而自己本身的意义,似乎就是一个开启和关闭机器的人。摇滚乐队Elmer FoodBeat甚至专门写了一首歌来调侃她们——《勒克莱尔超市的收银员》。其歌词听起来下流而侮辱,用她们所谓的幽默颠覆了这群站在柜台后的女孩的社会地位。在日复一日流水线般枯燥的重复工作中,她们腰酸背痛,却还成了不堪入耳的歌词里的泄欲工具。到了90年代,她们又一次站在产业革命的前端,放下手打价格的键盘,转而拿起了条形码扫描仪。柜台上“哒哒”的键盘敲击声逐渐被“哔哔”的扫描声所取代。在那样一个时代,她们处在女性主义运动、第三产业与就业非稳定化这三重浪潮的中心。被动的兼职选择、微薄的薪水、被割裂的工作时间……根据法国劳动部“统计促进署”的统计,如今仍从事这一职业的人,80%都是女性。

  在收银柜台后坐了几十个年头之后,到了21世纪,这些收银员终于站了起来。因为第一批自动贩卖机出现了,顾客们可以利用机器自助扫描货物来结账。于是收银员们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人分管4-10台机器的监督员。她们终于可以站起来走动走动,而不用坐在柜台后面囤积脂肪了。逃离了那些重复又无聊的扫码动作、对她们来说自然是件好事。但新的工作形式并不见得简单。她们需要在同一时间监督不同的机器,看住那些想方设法顺手牵羊的人,还要应付不懂操作的笨拙的顾客。当机器发生故障时,她们需要及时出现,帮助顾客结账,安抚其焦躁的情绪,或在必要时重新启动机器。这样一来,可以说她们无处不在,但在人们的眼中却成了被忽略的“隐形人”。劳动社会学家马修.霍克来这样解释她们的处境:“她们不再直接与金钱打交道。但正是因为脱离了资金管理的工作,有些人甚至还被降低了薪资。”

  被宣告的慢性死亡

  不管怎样,这些收银员们还是默默顺应了自动化的潮流,不断接受新的工作方式。但总是追逐更多的销量、人员流动与盈利的超市老板们却仍在犹豫。劳动部的调查显示,在自动扫描技术被引进的15年之后,整个法国仍然只有1.2万台自助结账机,同时却有19万个人工收银的岗位。机器结账虽然快捷,却难以避免故障和错误;使用机器,对顾客的自行操作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在这样的对比之下,传统的人工收银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优势。

  除了自动结账柜台,另一种新的技术也开始普及——自动条形码阅读器。在顾客将商品放入购物车时,它就自动识别登记。不过,这样的扫码技术也还不是万无一失的,在实际操作中总是有一些“漏网之鱼”。尽管技术尚不成熟,交易自动化的趋势却依然顽强地存在着。欧尚超市在莫城试验了一种隧道型的结账设备。在“隧道”中,被放在皮带上的商品将会被360度扫描,以确保扫码记录的准确性。这是一个独特的创举,大型超市的老板们都纷纷谨慎地试验着。不过,试验到什么时候才能正式投入使用,从而彻底取代人工呢?人们不得而知。

  “大型零售商们都在谨慎地进行服务结构的重组。他们第一步先用机器替换掉那些退休离岗的收银员,”马修.霍克来补充道,“大家都在慢慢地摸索前进,不敢一下子惊动工会和消费者。”欧尚超市的民主工会代表吉.拉普拉丁将收银自动化的发展寄希望于顾客意识的转变,因为“顧客们在乎他们的购物行为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经济部长在1月底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大家都知道,5-10年后就不再有人工收银。那么,到时候面临失业的收银员们,我们能给她们什么呢?如何重新定义她们的身份?她们以后又将何去何从?”然而很快,他又小声提出建议:亚马逊可以把它在西雅图的无人收银商店里使用的技术,作为商品卖给其他的大型零售商,就像如今提供的云端科技服务一样。

  如果有一天,收银员这个角色真的从商场中消失了,我们或许也能够向亚马逊求助,让它给每家每户都装一个联网又配备语音设备、还有结账功能的家庭助理,功能跟亚马逊的人工智能助手Alexa类似——它的名字,就还是叫Alexa吧。

  摘自:《海外文摘》2018年6期

  让.菲利普.皮萨尼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