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广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科技成果

6 月 15 日,“纺织之光”安全防护用纺织品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推广会在西安举办。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李桂梅、郑俊林,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翠竹,西安工程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孙润军,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强以及来自安全防护领域的科研院所与企业代表共300 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郑俊林主持。

搭建行业新技术交流平台

首先,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翠竹发表致辞,她表示,为搭建行业新技术交流平台,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纺联科技部和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共同举办了这场公益性活动。这是今年基金会支持的第 3 场公益性推广活动,也是基金会连续 9 年支持的第 26 场公益性科技成果推广会。

张翠竹向与会嘉宾介绍了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的详细情况。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前身是1996 年 10 月成立的“钱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截至2017 年底,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已支持表彰、奖励纺织科技奖 1273 项、应用基础研究 48 项、科技成果推广 128 项、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 91 项、优秀教师和学生共计 3674 人、优秀科学成果奖 1114 项、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 175 人、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16 人及 23 家获奖单位,用于公益活动支出超过7000 万元。她谈到,此次会议将重点介绍个体安全防护面料的研发现状、发展趋势及设计应用等 6 个项目,让参会的技术专家们在今天的科技成果推广会上充分交流、相互学习。

会上,张翠竹还为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颁发了捐赠证书。

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科技成果涌现

随后,六位行业专家为与会嘉宾带来了精彩的报告。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公司代表林娜作了《个体安全防护面料舒适性研究》的报告。她重点谈到,研发方法要注重系统化,形成追踪溯源 ;注重面料研发与原料选择、纺纱方式、织物设计、后整理工艺、服装设计相结合,提高面料的服用舒适性。

陕西电力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军虎对《电力行业个体安全防护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解读,并针对电力防护的发展提出标准、装备方面的展望,希望实现“人体 - 环境 - 服装”的匹配与协调,期待开发气囊式防护服、智能化防护服以及调温式防护服。

天津工业大学副教授郑振荣解读了《热防护织物的研发与应用》,她表示,以传热学基本理论为基础,应用有限元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模拟求解,预测纺织材料的热防护性能,具有简单、快捷、成本低、节约资源、减少烟毒等优点。纺织材料是多孔纤维材料,构建其三维几何模型,可以使传热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泰美达销售总监毕景中对安防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他表示,在安全防护用纺织品产业价值链的建构中,上游纤维原料起着关键的串联引导作用。以安全防护用纺织品为代表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具有其特殊性,客户需求导向明显,需要构建跨学科研究、跨领域合作的长效机制。

北京科纺职业装研究院设计总监、高级服装设计师刘薇解读了《科技功能性材料在安全防护职业装中的设计应用》。她表示,功能性科技材料分四个类型方向,一是特种安全防护性功能,防止或减轻人体在危险或不良环境下的伤害 ;二是具有社会统一规范的职业制服,是在一定社会集团和团体按照一定法规和规范所穿着的服装 ;三是通用功能性服装,在人体工学和生理学基础上,提高或改善机能需求的服装 ;四是健康保健功能材料服装,在人体工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提高或改善人体机能需求的服装。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警用装备检测中心主任邱日祥的报告——《国内外警用个体防护标准差异分析》,由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安全防护用研发中心主任樊争科代为讲解。他表示,警用个体防护装备的发展方向是高性能化、轻便化、模块化、多功能化和集成化、人性化。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