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潮后的裸泳基金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8-20 16:12

  2016年下半年是基金发行高潮,当时共有758只新基金成立,并创出历史新高,相当于1998年至2011年上半年的13年之和。而两年后的今天,部分基金正经历着业绩落后的煎熬

  新成立的灵活配置型新基金数量最多,占到1/3,现在却有9家公司此类基金累计收益亏损。九泰集中发行定增基金,金信痴迷于发起式基金,两家公司都是此类基金亏损较多的公司

  金鹰量化精选是由分级基金转型而来,但转型后持股风格单一,业绩亏损超30%,在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垫底

  纯债型基金本应收益稳定,无奈中融融丰纯债踩雷“14富贵鸟”,净值增长就此一蹶不振

  “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巴菲特此言经常被投资界人士挂在嘴边,但现实依旧是:热潮之时一哄而上,退潮之后遍地残骸。

  2016年下半年是新基金成立最高峰,但历经两年的运作,在市场的跌宕起伏中,那时成立的基金有部分产品收益垫底,成为退潮后的裸泳基金。特别是在发行热潮中成立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定增基金、量化基金,受伤尤为惨痛。

  2016年下半年基金成立热情高

  2016年下半年,绝对是应该载入中国基金成立史的重要阶段,这半年创出新基金成立数量最多纪录,至今未被刷新。

  2016年下半年,共有758只新基金(以全部初始基金为样本)成立,同比增幅121%,环比增幅93%。两项数据令人瞠目结舌。这半年新成立基金数量,相当于从1998年到2011年上半年的13年间所成立新基金之和。

  不过,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

  基金经理队伍未能突然扩大,导致“萝卜快了不洗泥”。证券市场盈利机会没有突然增加,挣的钱无非是此消彼长。是热潮终会褪去,经过两年运作,这些新基金的表现也多令市场失望。

  现在沪深300指数和2016年下半年接近,当时成立的新基金,到现在(截至2018年8月8日,下同)亏损20%以上者有35只。

  分类型来看,混合型基金操作灵活,是各家基金公司的发力重点。半年之中成立的混合基金占总量46%,其中最热的品种当属其中的灵活配置基金,占到了成立总量的1/3,平均每家公司诞生4只产品。单看那些成立数量超过4只的公司,计算从成立到现在净值增长率平均值,有9家公司为负值,没给投资人赚到钱,九泰和金信是亏损最多的公司。

  成立数量增多的喧嚣背后,单只产品数据中却透露出隐忧。平均单只基金首募份额只有9.24亿元,创出当时近两年的新低。尽管有数只大规模定制基金拉高平均规模,但最火的混合型基金,也创出自2014年下半年之后的最低值。

  当初大干快上带来的问题现在逐渐显露,不能给投资赚钱甚至亏损,这些裸泳者要反思一下当年成立新基金是否足够慎重,当初满腔热忱的认购者,是否将永远背对让他们亏损的公司?

  喧嚣过后

  九泰金信灵活配置基金亏损多

  灵活配置基金亏损产品较多5家公司中(表1:灵活配置型基金亏损前5名),九泰和金信最有代表性。

  九泰基金于2014年成立,与众多基金公司由券商或银行等大股东发起设立不同,这家公司由昆吾九鼎投资、同创九鼎投资公司、拉萨昆吾九鼎产业投资公司、九州证券分别出资,各自占比26%、25%、25%和24%的基金公司,是首家PE(PrivateEquity私募股权投资)投资管理机构发起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后发行的第三只产品就是定向增发基金——九泰锐智定向增发基金,同时也是市场上第四只定增基金,就此掀开了九泰“锐”字系列定增基金的篇章。

  九泰锐智定向增发基金首募规模只有3.6亿元,但当时定增基金能够以低于市价20%左右拿到定增股,定增实施之后,股价多数时间都远高于定增价格,虽然定增基金的估值不是简单地以市价计算,但多数都是盈利状态,该基金在2016年以盈利27.86%的成绩成为当年同类基金收益之首。

  尝到甜头之后,2016年下半年,九泰基金一气成立了5只灵活配置基金,其中3只是定向增发基金。8月11日,九泰锐益定增首募22.43亿元,年度管理费2%;8月30日,九泰锐丰定增首募8.84亿元成立,管理费年化1.8%;9月26日,九泰泰富定增成立,首募3.35亿元,管理费年化2%。

  即使不考虑2017年管理层出台的限售股减持新政对定增股的影响,如此密集成立,确实有些冲动。

  定增基金比普通股基管理费高1/3,达2%,这样高的费率只在QDII产品中出现过。由于涉及到海外托管等众多事宜,QDII的管理费高企并未招来市场批评。而定增基金的高费率就引起市场质疑,能给投资人带来收益吗?

  事实证明,过了2016年的风口,由于市场不可抗力,定增基金不再是“香饽饽”,地位开始下滑。

  2017年5月,被市场称为减持新政的《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发布,恰好九泰锐益定增基金购入的定增股逐渐进入解禁期,由于定增股东所持股票减持时间要延长,事实上增加了这类基金的持股成本,降低了流动性。

  从成立到现在,九泰锐益定增基金单位净值就未超过1.1元,最高时盈利也在6%以下。没有盈利憧憬,导致二级市场交易长期折价,投资人渴望赎回退出,减少些亏损。

  该基金设置了受限开放申购赎回日,在此期间以申购数量确定赎回数量,由于申购量稀少,基本难以赎回。如果把申购者看成是下海者,赎回者是想上岸的人,基金公司的规则是,有1个下海者,才能对应有1个上岸的人。

  然而,愿意上岸者众多,希望下海者寥寥。

  第一次赎回受限日是2017年2月6日~10日,赎回数量众多,申购稀少,换成比例是,第一天每224个上岸的人对应1个下海者。后面三天此对应比例仍无改观,每74个、1241个、140个想上岸的人中,才能分到1个下海者。

  今年8月6日~10日的受限申赎赎回,其申购赎回相差更大,确认比例分别是6.67万人、5695万人、10.31万人,已无法计算。

  站在水里想上岸的人黑压压一片,站在岸上想下海者白茫茫不见。持有人苦于退出无门。

  如果说九泰受伤于定增,金信基金则是在发起式基金上崴脚。发起式基金成立规模门槛低,恰好这个过低的规模,可能成为业绩的羁绊,不能够有效分散投资。

  金信基金成立于2015年7月,是首家管理团队出任第一大股东的基金公司,管理团队持股合计达35%。从公司成立时起,金信前五只产品都是以发起式基金的形式成立。

  2016年6月8日,金信转型创新成长首募1.8亿元成立;7月1日,金信量化精选和金信智能中国2025两只基金同日成立,首募分别是1000万元和2000万元;金信深圳成长于同年12月成立,首募1000万元。至此,金信半年之内成立了4只灵活配置基金。

  新公司人员紧张,担任金信转型创新成长和金信智能中国2025的基金经理是同一人,他同时还兼任金信新能源汽车经理。从基金投资上看,基金经理要精通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两个领域才能胜任,同时还要有“转型创新成长”这样的策略研究能力,才能管好这三只基金。

  管得多了就难以专注,基金业绩难有保障。2017年,金信转型创新成长排名同类后1/10,金信智能中国2025也跑输同类基金。

  今年一季度,金信转型创新成长净值增长跑赢业绩比较基准,3月8日其更换基金经理,二季度内,新基金经理跑输业绩基准6.87个百分点。

  按照监管规定,发起式基金成立3年后,如果规模低于两亿元,就要清盘,以上金信旗下产品今年二季度末规模远低于这个标准,4只规模加起来也不够,留给这些基金的时间还有一年。

  生不逢时

  金鹰量化精选垫底普通股基

  按照大类统计,业内把最低仓位80%以上的量化基金归入普通股票基金中。2016年下半年是普通股基的小年,却是量化基金成立的大年。然而,除少数产品收益靓丽,多数业绩难看,金鹰量化精选就是其中的典型。

  从2004年第一只量化基金成立到2014年,10年间共有26只量化产品成立。在2016年下半年,加上转型而成的量化基金,新涌现出的量化基金达24只。

  数据证明,量化基金并不是建个模型就能赚钱。这半年中成立的量化基金,从成立到现在亏损超过20%的有10只。

  金鹰量化精选亏损32.49%,在同期成立的量化基金中亏损较大,也在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垫底(表2:普通股票型基金亏损前10名)。

  金鹰量化精选的前身是2012年6月5日成立的金鹰中证500指数分级基金。当时分级基金销售火热,有数家基金公司因此规模迅速壮大,于是跟进发行的公司一哄而上。

  但是,先来吃鲜桃,后来把树摇,没能抢得市场先机的基金,难有规模壮大机会,转型就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

  2016年8月,金鹰中证500指数分级基金转型成现在的金鹰量化精选。按照基金合同所述,金鹰量化精选以“多种量化模型方法,精选股票进行投资”,但实际业绩并不尽如人意。

  2017年是其第一个完整运作年度,净值亏损17.62%,在量化基金中垫底,在普通股票基金中亦是倒数第一。2018年,仍旧没有改变垫底势头。从转型到现在近两年,该基金累计亏损32.49%。

  同样的市场环境,同期成立的景顺长城量化新动力成立至今,净值增长29.8%,远远跑赢金鹰量化精选。

  纯债基金踩雷失误源于不够分散

  中长期纯债基金,既不像二级债基持有股票,也没有一级债基参与定增被套的危险,被认为是市场上最稳健的品种。但是,在公司债券打破刚兑、违约风险频发的大环境下,些许的失误就会造成业绩折戟沉沙。

  2016年下半年,同样是债券型基金的成立高峰。半年之内,成立了292只债基,同比2015年增加4倍有余,首募规模增加7倍以上。半年创造的成立纪录,至今也未被超越。

  此前,纯债基金也有亏损的情况,但每年亏损数值不会太高。但现在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垫底10只产品中(表3: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收益率倒数10名),亏损幅度最高达50.2%,中融融丰纯债就是这只悲剧基金。

  中融融丰纯债是中融基金公司成立的第一只纯债基金,目的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产品线,无奈重仓的债券踩雷,断送了基金净值增长前程(表4:中融融丰纯债基金重仓债券)。

  中融融丰纯债亏损源于“14富贵鸟”债券违约。2016年四季度,此基金购买了“14富贵鸟”公司债15万张,占到了当季度末基金资产净值20.32%,仓位超过了基金法规中“一只基金持有一家公司成立的证券,其市值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百分之十”的规定。由于基金规模缩水,2017年第一、二季度持有债券数量未变,因此仓位分别升至25.8%、29.3%,2017年末更是达到47.2%。

  从2017年6月开始,在港股上市的富贵鸟经营持续恶化迹象已经显露,“14富贵鸟”债券受托管理人——国泰君安证券公告称:富贵鸟股份有限公司至少存在49.09亿元资产金额可能无法收回,外加上30亿元的债务总额,若这些资产无法收回,可能导致资不抵债的情形。

  文绉绉的官方语言,翻译成白话,基本是在宣告此债券不能还本付息了。

  此债券从2016年8月一直停牌到今年3月,3月1日复牌当天大跌83.14%,3月2日又跌了14.29%。

  中融融丰纯债今年一季度内净值亏损40.65%,基金份额缩水近30%。

  在降杠杆的大环境下,债券违约已经不是新闻。今年以来有6只债券基金亏损超过20%,3月“15华信债”大跌,5月“11凯迪MTN1”构成违约,身处北京和上海的基金公司,旗下均有踩雷的债券基金,受伤轻重与重仓程度成正比。从这个意义上讲,踩雷后基金净值陷入泥潭,既有客观原因,但也需要检讨公司自身管理问题。

  《投资者报》研究员 常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