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构筑人才高地
- 来源:今日中国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8-29 09:40
进入 2018 年以来,中国一些城市密集出台了大量引进人才的措施,在高端人才服务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旨在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环境。
人才新政聚天下英才
2018 年 5 月 16 日,天 津 市 正 式对外发布“海河英 才”行 动计 划。短短 20 个小时,就有 30 万人注册并下载“天津公安”APP 办理落户申请。面对蜂拥而至的人流,天津不得不“打补丁”出台解释政策提高落户门槛。进入新时代,中国各地对于人才的渴求格外热切。
2018 年 3 月,北京发布《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提出要“通过多种 方 式 不拘一格地 为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创新主体引进紧缺急需人才”。这些人才聚焦在重点领域,包括加大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金融、体育、教育卫生、高技能等 7 类人才的引进力度。
武汉、西安、南京、成都等多个城市反应迅速,在短短时间内相互跟进。引进人才的措施货真价实,有的大大降低了落户门槛,有的则拿出真金白银进行各种补贴。
早在 2017 年,西安就推出了人才新政 23 条,新政的实施为西安吸引了40 万名“新西安人”。而 2018 年发布的西安新政 13 条聚焦全球高技能人才,条条都是全国“首次”,为实现人才用得好、留得住提供政策支持。在招揽人才方面,海南也下了“重本”。在自贸区“满月”之际,《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数量浩大,提出到 2020 年吸引各 类 人才 20 万人左右;到 2025 年,实现“百万人才进海南”目标。
在引进人才方面,香港也不甘落后。2018 年 5 月 8 日,为积极配合 创科业界在吸引人才方面的需要,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以弥补香港长期以来科技人才不足的现状。
一直以来,中国高层多次强调引进人才的重要性,谈及人才政策,习近平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他曾经表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他还发自肺腑地强调:“人才政策方面手脚还要放开一些,要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
作为世界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前不久,中国教育部对外发布数据显示,2017 年,中 国 出 国 留 学人 数 首次 突 破 60 万大 关,达 60.84 万人,同比 增 长 11.74%。同 年留学人 员回国人 数 较 上一年 增长 11.19%,达 到48.09 万,其中获得硕博研究生学历及博士后出站人员达到 22.74 万人,同比 增 长 14.90%。2017 年度,中国留学生出国学习、回国服务规模双增长,与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契合度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遥遥领先,但中国的人才、尤其是顶尖人才却一度在不断流失。中国校友会网 2013 年发布的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称,高考状元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业后,大多数选择留学深造,保守估计全国“状元”出国留学比例高达 60%,而学成后有将近70% 选择留在海外。
中国留学生遍布世界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经过多元文化的熏陶、全球化视野的历练,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愿,是全新的国际化人才群体。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对人才的重视日益成为共识。在不断加大力度的人才战略推动下,人才的大规模回归正日渐成为现实。为了打造更好的“留人”环境,中国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千人计划”“人才签证”“留学生创业”等,为储备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的都市生活巨大变化的背后处处是商机。从 2013年以来,中国开始出现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
1978 年到 2017 年底中国出国留学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留学回国人数稳步提升,高层次人才回流趋势明显。其间,在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有共计 313.2 万名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留学生人数的 83.73%。中共十八大以来,随着留学回国人数的不断攀升,已有231.36 万人学成归国,占改革开放以来回国总人数的 73.87%。
在这些归国人才中,有众多重量级人才,他们的回国,让中国部分科技实力迅速提升。
2004 年,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密码之父”姚期智卖掉在美国的房产,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加入清华大学。他的回归,填补了中国在计算机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白,让中国计算机理论研究真正与世界接轨。2017 年 2 月,姚期智与杨振宁一道放弃美国国籍、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时成为热门话题。
回国参与中国科研建设的还有行业领军人物施一公、谢晓亮、王贻芳、陈宇翱、陆朝阳、戈钧等青年才俊。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后创建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其创业文化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活力。他们的回归使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科研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海归科学家们正逐渐成为中国学术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政策助力人才回归
高层次人才回流国内背后,是一系列鼓励政策在发挥作用。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把科技强国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发展”“人才”“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高频词。早在 2018 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就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民日报社肖伟光博士认为,“将三者并列到‘第一’的高度来阐释,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
缘 于 李 克 强 总 理 的 一 次 批 示,2017 年 2 月,国务院 18 部 委曾合力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清障搭台”,破解难题,要求有关部门合力研究解决其中突出的优惠政策享受难、落户就学办理难、开户融资难、知识产权应用难、政策限制放开难、文化理念融合难等“六难”。
在不断加大力度的招才引才战略中,“千人计划”已经为中国成功引进数千名栋梁之才。2010 年,中国又启动实施了“千人计划”青年项目,截至2017 年,2900 余名 35 岁左右的优秀青年人才被引进,被学界誉为“中国未来的院士群体”。
入 选《自然》年度十大 人物的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在拓扑物态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的丁洪科研团队,2017 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获得者、流体力学家陈十一……许多“千人计划”专家将先进科研管理理念和经验做法带回国,在人才和科研机制上大胆突破、先行先试,对国内人才机制创新产生了积极影响。
2018 年 是“千人 计 划”实 施 10周年,10 年来,“千人计 划”分 14 批引进 7000 余人。这些人才绝大多数来自美欧等科教发达国家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跨国企业,包括 6 名诺贝尔奖 得主、80 余名美 欧 等发 达国 家科学院、工程院等机构的院士。他们的回国,使中国基础科研水平稳步提升。比如,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施一公 等海归人才带 领 下,自 2009年以来,已在《自然》《科学》等世界顶级 期刊上发文 70 多篇,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
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述,“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如今,改革进入 新时期,不断完善的人才引进计划使得更多人才萌生了来中国创业落户的信心,“中国引力”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凤凰”归巢,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