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

【摘要】今天的社会是网络信息的时代,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成为共识,以人为本的图书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职能之一,必须适应形势的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发挥教育科研职能,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资料;资源共享;信息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6-0008-01

学校图书馆是一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服务师生的学习机构,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忧读者之所忧,想读者之所想,切实为读者服务。要在管理上体现人本思想,树立“读者第一”的观念,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文化需求的读者群,把图书馆办成师生的精神家园。同时,过去的图书管理模式陈旧,图书资料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不能保证教学科研工作及时地获取有效的文献信息。在信息社会里,随着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文献资料存储能力大大提高。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加快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先进电子信息手段创新图书管理来实现图书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已势在必行。

1 现代图书资料管理的形态

1.1 在信息网络化,全球数字化,资源共享化之前,图书馆和图书馆之间资料交换,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存在很大障碍,特别是每个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都是独立的,其他图书馆或本图书馆服务范围以外的人员,基本上无法索取本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并且传统的纸质文献也无法进行快速文献传递,这就阻碍了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今天,网络化、数字化迅速发展,传统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变,图书资料工作走出了时空的限制,资源相对贫乏的局面被打破,资源共享已成现实。

1.2 改变信息渠道,提高传递速度,拓宽服务领域。计算机和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信息传递渠道,而且信息社会中的网络资源,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相似文献资源的比对和分析,如中国知网的“知网节”等,所提供的科学的比对和分析结果,提高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只要拥有一个有效的终端地址,就可以从庞大的国际网络中检索到自己想要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延伸了图书资料的工作服务领域。可以说,互联网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信息交流渠道,加快了信息传递的节律,大大提高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现代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信息载体的数字化和信息传播的网络化是文献资料数字化的外部直接动因。数字化是信息化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给图书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发达的信息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的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这些信息资源主要涉及学校的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以信息知识单元为主,根据师生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组合,并提供给全校师生,为老师的教学和师生的学习、科研以及科技成果查询服务。现代图书资料管理必须走现代化、网络化的道路。然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学校图书资料的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管理手段落后、服务模式陈旧。查找资料极其麻烦,工作效率低下。二是文献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利用率低。学校资金本来就紧张,用于购买文献资料的经费更是不足,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文献资料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三是有些管理人员没有更新业务知识,新的服务手段不能得到很好地运用,导致服务内容单一,缺乏对文献资源的深层次挖掘和加工,仅仅满足于传统的书刊借阅和书目信息服务,难以满足师生多层次的需求。

2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设想

2.1 注重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图书管理人员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联系图书馆与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图书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体现者与践行者。他们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素质、创新理念、敬业精神越高,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就越好。因此,图书馆管理中必须彰显“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更好地挖掘他们的工作潜能,创造性地开创图书馆管理的新局面。随着信息网络化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资料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形式也越来越复杂,与传统的图书管理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将一些原始的纸质资源转换成新型的数据库资源。把丰富有价值的馆藏文献有序地变成共享资源,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图书管理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技能,熟悉各种电子出版物的特征和使用方法,了解网络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每个图书馆员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更新和补充新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层次、全方位、复合型的图书馆管理人才。

2.2 依托特色专业、重点学科,突出特色馆藏信息资源,建立特色数据库。一般来说,每个学校都有特色专业、重点学科等,它们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国家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龙头作用,能够带动和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采集应向它们倾斜,现代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系统且全面地收藏这些专业和学科的文献资料。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正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加工和整理,使之有序化,建立馆藏信息的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的特色数据库,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资源的作用。

2.3 加强数据库建设和对文献信息的深度发掘,满足用户需求。数据库建设是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基础工作。没有这一基础,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毫无意义,也无从实现资源共享。只有建立相应的通用型、标准化的数据库,图书馆才能实现各项工作的自动化,才能借助于网络,通过计算机对数据库的资源进行利用,共享全球资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但馆藏数据库建设,则必须依靠学校自身力量,需要长期辛苦积累才能完成。图书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各种类型的馆藏文献数据库,逐步实现馆藏资源数字化,增强馆藏文献的易检索性和可传递性。在开发馆藏信息资源、建立数据库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标准、规范,以保证信息资源的相互兼容和共享性。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文献信息深度发掘,满足各类读者求广、求深、求新的多样化需求。

3 结论

文献资源共享是当今图书馆人的理想服务模式。多年来,资源共享受到资金、技术条件、网络资源等条件的制约,一直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大多数图书馆没有真正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目前,条件已经具备,我们急需做的就是加快各个图书馆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为师生提供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