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仍需紧盯“关键少数”

  日前,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五个督察组陆续对山西、辽宁、吉林、安徽、山东、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等10个省份实施督察进驻。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在违法围填海问题整改中编造假文件、虚假整改、顶风作案,甚至加快推进违法项目建设;山东省潍坊市为快速完成河道治污整改,主要依赖投放药剂“突击式”治污;安徽省安庆市、宣城市为谋求地方经济发展,违法侵占、变更江豚自然保护区和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一大批对生态环保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的问题在“回头看”中被发现并陆续被媒体曝光,引发社会舆论一片哗然。与此同时,对于此次环保督察“回头看”,下沉督察看实效,动真碰硬敢问责,社会公众纷纷点赞,拍手叫好。

  舆论一怒一赞之间,生动反映出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向往已经成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必需品”。生态环境不断向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尽管“两山”理论和新发展理念在各部门、各地区以及广大干部群众中早已不算陌生。但从此次“回头看”反映出的情况看,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的理念恐怕还没有足够“深入人心”“付诸行动”,许多地区“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回头看”,督察组已累计向被督察地区交办转办有效举报14262件;被督察地区已完成查处4124件,约谈416人,问责404人。

  仔细分析这些被发现的问题,绝大多数并非当事地区、当事人员不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是当生态环保和一时的经济利益、地区的发展利益冲突时,有关地方、有关单位最终放弃了环保责任。很多问题还是历史遗留问题、老大难问题、短期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尖锐的问题。“要十几万人的饭碗,还是要一两百条扬子鳄?”宣城地方干部面对记者暗访时“理直气壮”地反问,凸显了少数地方干部仍然认为抓环保影响发展、损害效益,用敷衍塞责乃至弄虚作假来应付环保督察。

  下决心新老问题一起抓、一起治,需要把“回头看”变为常态机制,出重拳、严问责,彻底打消部分地方、部分企业的侥幸心理。与此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这场发展观念的深刻革命,已经到了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地步。事实上,大量的国内外案例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验教训一再证明,环保和发展绝不是对立的,以空气污染、水体恶化、人民健康为代价的发展,只能带来一时的繁荣,带不来让人民满意的幸福生活。今天,如果我们继续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不仅得不偿失,而且终会付出成倍的代价。

  此次环保督察“回头看”,让人们再一次看到了中央的决心、增强了对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的信心。加强环境保护,不仅是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如果说,当前“环保督察”列出了几百个“问题清单”是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那么将回应整改方案向社会公示,继而全面开展严格、科学、专业的整改工作,让整改结果经得起公众监督,对得起人民百姓和子孙后代则是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第二步、第三步。换言之,整改“回头看”反映的问题,不仅要整改环保问题本身,更要全面切实推进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大力整治“回头看”中发现的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念问题和工作作风问题。环保督察整改也应“刀刃向内”,深刻剖析“关键少数”的发展观、生态观,倒逼绿色发展理念和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入脑入心、落地生根,让环境保护成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意识,让绿色发展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主动选择。

  必须承认,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紧,必定要政府、社会、企业、人民齐心协力付出艰辛的努力。作为带路人和先锋队,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各级政府部门,更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壮士断腕的决心、破釜沉舟的勇气,一张蓝图干到底,积小胜为大胜,让祖国大地的绿水青山成就人民百姓和中华民族的金山银山。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