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捷径,才能更快到达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网龙,教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9-01-19 19:49
网龙的雄心,源于对教育的使命感
“我们要让教育变得更加有质量和公平。”
说这句话的是网龙首席执行官熊立博士。2018年11月13日,在GET2018教育科技大会上,熊立把去年网龙的工作总结成三件事,“让中国的教育变得更加有质量和公平”就是其一。
网龙是做网络游戏起家的公司,创建于1999年,正是中国网络游戏起步的时候。彼时的熊立刚刚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2004年,熊立提前拿到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期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共计20余篇。
提及在短时间内跨专业修读博士,“因为90年代普遍认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本科选专业也受此影响,”熊立笑称:“读了大学以后,发现自己的兴趣其实更偏管理工程。”
五年前,熊立来到网龙,在此之前,他在国内另一家颇具盛名的游戏公司——盛大网络集团任职。那时的网龙,正在从如日中天的游戏业务中开辟新航道:组建数字教育团队。
2014年4月的一个晚上,熊立与网龙董事长刘德建在位于福州的网龙长乐基地谈了30多分钟,“刘德建先生认为教育是一件极具使命感的事情,网龙投身其中是想用更好、更先进、更人性的方法去帮助人们更高效地学习,去对未来的教育做出贡献,这也成为我加入网龙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想要攀登珠峰?”“因为山就在那里!”
网龙并不是国内第一个兼顾游戏和教育的公司。在做游戏期间,网龙更多地专注于自主研发的游戏内容,而非代理国外的游戏。在创立十几年后开拓教育领域的过程中也把握着同样的关键点,就是内容。
对此,熊立这样解释:“我们跟其他做教育的公司的差别,就是在内容和工具制作的能力上有很多积累。我们做教育和做游戏过程当中共同的一点,都是希望用比较新的技术和该领域的传统模式做一些结合,能够改变传统的运作方式。”
游戏本身其实是一种内容生产,教育的本质也是如此。熊立直言现阶段做内容是个苦活儿、累活儿,因为相比于投入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人们更愿意选择那些投入少见效快的事业。但即便是深耕游戏内容近20年的网龙,也不敢在今天教育内容的开发上少花一分力气。
“我们为什么做内容?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知识、信息传递的过程。首先要有信息可传递。”在网龙这套“内容至上”的逻辑里,倾注大量人力物力所做的教育课件、上百万学习词条等内容,看似投入产出不平衡,但这些内容其实是最有价值的资源,有了这样的“内容工厂”,就可以支撑后面研发的平台产品,也就掌握了“数字教育”的主动权。
或者用熊立的话一言以蔽之:“因为自己做的就是数字教育,所以我们觉得这个过程(内容生产)必然要做。”
技术是手段,普惠是目的
2018年,我国数字教育在冰与火之中开辟着新的版图。纵观国内名目众多的数字教育产品,很大一部分只是把线下的课本内容搬到线上,不过对于网龙来说,“教学资源数字化”不仅仅如此。
科技如燎原的野火卷席各行各业,教育领域更是如此。然而从技术的研发到概念的大热再到真正实现落地,能够走完全程的企业却是凤毛麟角。2016年,也是所谓的“VR元年”,VR技术与产品开始在国内开疆拓土,网龙没有错过这次机遇。同年,网龙协助政府打造中国·福建VR产业基地,并一鼓作气在VR开放平台上打造了全球最大的3D素材库,以及人人都可以操作的VR内容编辑器,让基于VR的内容生产和设计不再有技术门槛。
2018年,曾经喧闹着想要从VR中分一杯羹的企业纷纷退场,而网龙的“VR+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已投入应用。在网龙的虚拟实验室里,学生不需要任何实验材料,只需要一套VR设备,就可以在虚拟世界利用仿真实验器材,模拟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多学科真实实验场景。其安全性、可操作性自不必说,重要的是,实验的进程、效果完全掌控在学生自己手中。
2018年,网龙联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组织了一场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手大赛,参赛教师通过网龙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和工具,在101教育PPT赛事平台上制作教学课件,大赛征集有效参赛作品一共35707件。意想不到的是,在一千多份获奖作品中,一等奖获得者很多是来自于新疆、青海等偏远地区。
这意味着什么呢?熊立用做菜来比喻,一般情况下,一道菜是否能做好,考验的除了厨师的功底外,更多还要考虑食材的优劣。而在提供同等优质的食材时,普通的厨师只要稍加培训,也能做出美味的食物。因为技术的门槛大幅度下降了,此时,人的灵感不再受经验、资质等条条框框束缚,创意与想象力重新成为了教育的主宰。
熊立笑称,组织这场比赛的初衷原本是希望让优秀的教师做出更好的教案,却没想到收获了意外之喜。这在网龙未来的内容生产模式上提供了新的思路,更让人感叹的是,技术让教育变得更加公平了。偏远地区的教师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实现和一线城市一样的数字化教学,而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孩子们,何尝不是在享受全国各地的人们的精神成果呢?
“互联网本质就是公平和便捷。”熊立这样总结道。
踮起脚能够得到的东西,是你最应该做的事情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产品是俘获用户心智的敲门砖,但不是全部。如今热衷于“游戏+教育”业务模式的企业不在少数,这些公司也许可以把数字教育产品做得很好,却往往因为缺乏关键的“教育基因”而难以在业内立足。对此,熊立坦言:“我们要突破自己原来做2C游戏的商业模式,去重新看待我们这家公司的教育业务。”
2015年以来,网龙先后收购了多家国内外知名的教育企业,包括服务覆盖了128个国家用户的国内智能语音技术服务提供商驰声科技、专为K12儿童研发并提供创意教育游戏的美国公司JumpStart、为全球K12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和家长提供通信和协作平台的Edmodo……
全球化投资并购的原因很简单,“要弥补自身不擅长的部分,我们2014年尝试过推出自己的学生Pad,坦率来讲,我们确实不具备做硬件的基因。但同时又需要有这样一个搭载自己内容和软件的平台,所以我们收购了普罗米休斯。”
熊立所说的普罗米休斯(以下简称“普米”)是一家英国上市公司,有着20年的硬件历史,全球市场占有率位列前茅,但也遭遇着亏损的窘境。网龙收购普米后,把自身所长的内容与平台嵌入到普米制造的硬件中,使之不仅仅是简单的电子白板,还涵盖了大量教学软件和教学内容的资源。此后,普米的销售量与利润连年攀升。
很多时候,清楚自己不去做什么,要比想做什么更加重要。在教育领域,网龙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这是很重要的原因。“我们不具备很多传统或现代教育所应该具备的部分,但是我们有自己擅长的,我们把擅长的部分和其他的产品进行结合。把优势继续放在产品的设计和内容制作上,而不是自己本身并不擅长的领域。”
“所有人都有目标和理想,”熊立缓缓说道:“但每个人在每个阶段的目标都可能是不同的,我觉得蹦一蹦够得到的东西,才是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
互联网如宇宙,有边而无界
从2014年到2018年,接二连三的大动作让网龙迅速在全球打开局面,目前其教育版图已覆盖全球192个国家,在海外拥有9000万以上的线上注册用户, 可以说是数字教育企业出海拓展国际市场的成功典范。在GET2018教育科技大会的演讲最后,熊立不乏豪情地说:“我们特别希望在明年能够带领国内绝大部分做教育产品、做教育内容的公司一起出海,帮助数字教育企业活得更好。”
认真算起来,网龙的海外扩张之路其实早有渊源。本世纪初,作为首个走出国门的游戏公司,网龙的游戏产品在包括英、法、西班牙、阿拉伯在内的180多个国家成功运营,到如今海外游戏用户累计注册逾6500万。这为当下的“教育出海”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从网龙大刀阔斧地加速全球化收并购进程开始,能够明显看出网龙要在教育领域下一盘大棋。今年4月,网龙再次拿到俄罗斯莫斯科市政府的电子白板招标项目,与2017年3月份的项目共计为超过2万间教室、近4万名教育从业者,提供沉浸式互动学习技术。8 月中旬,网龙先后与尼日利亚和肯尼亚两国政府发表了“非洲数字教育倡议”,计划围绕基础教育、终身教育和未来教育这三个方面,由网龙输出完整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
教育信息化转型是全世界都需要经历的阶段,而通过有针对性地输出更新迭代过后的技术,能够帮助更多的国家跨越经济的鸿沟。“像尼日利亚这样的国家,相对来说科技和经济发展还很落后,而我们一旦跟尼日利亚签订合作,则意味着尼日利亚的很多教室可以从20年前的水准变成我们现在的水准,不需要走过去我们走过的弯路。”
当然,海外市场的培育也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当前世界各地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仍然存在,这同时体现在硬件投入和软性资源的配置上。“定制化”或许就是解决不平衡的破局之匙。
因为有足够的内容作为底层支撑,软硬资源有了更多的组合方式。针对部分国家和地区,网龙将产品解决方案分为类似三通道平台的简化版和从电子白板到Pad到互动教学的高端配置版。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网龙之所以都能打开市场,扎实的内容“基本功”是核心原因。
进步,始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共享
网龙数字教育团队目前已发展到三千余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各大高校以及传统教育机构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网龙也在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方式建立研究院,包括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培生教育、戴尔等校企联动发力数字教育。有趣的是,熊立很少在公开场合提起网龙的这一手好牌。
在熊立的观念里,所有数字教育里面的师资力量,均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数字教育必然要对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合理的调配做更大的贡献,而不仅仅是单纯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
目前,国内成长较快的教育企业,不管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的教学模式,都会面临一个瓶颈:受制于优秀老师的数目。而这恰恰应该是数字教育企业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大家都认同数字教育会成为未来很好的蓝海,就是因为数字教育突破了教师地域和数目的瓶颈。这两年所有成功的商业模式,都只是把老师放在线上授课。这是最简单的,但是我们自己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径。”
熊立所说的“不同的路径”,是要像Uber一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教育资源,转变高校教师以及科研机构的身份,实现资源的公平与共享。“信息资源流通了,获取信息的成本才会大规模下降。我们希望通过合作改变现有的模式。成为一家没有传统教师概念的教育公司。”
8年多来,网龙累计投入数十亿教育成本,通过学习内容与学习工具双轨并举,搭载国际化渠道向全世界开放。未来,网龙期望能真正地改进整个教育系统,促成全球教育行业平台的诞生,以终生学习社区提升全人类的学习方式。
当我们奔跑的时候,世界属于我们
2016年网龙开始涉足VR的时候,有人曾问熊立怎么看待VR。时隔两年,网龙的“AI+教育”开始落地,又有人问他对AI的看法,熊立都只是回答:“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事实上,AI的资本热潮已经过去一年有余,这一年里,AI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很多领域,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表层部分雏形已现,但在超越固定算法的领域,我们仍知之甚少。没有必要夸大AI在教育乃至各行各业的作用,而技术,一定是在人类使用的过程中慢慢发展的。
“人类刚刚发明火车的时候,当时火车行驶速度还比不上马车的速度,大家还是把马车作为主要行驶工具。但是这并没有阻挡火车取代马车的进程。后来马车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人们也忘了火车还有开不过马车的时候。”
要想跟上“火车”的速度而不被时代远远抛下,就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了解新生事物、走出舒适圈、接受新想法,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奇心。
“互联网是一个不需要家庭背景,不受其他东西限制的领域,你可以在这里面看到所有的新东西。你要在这个社会上适应下去,就要保持相对年轻的心,因为这个行业最早是因为年轻人起来的,一直到今天,还是年轻人最喜欢的行业。”熊立不无感叹地说:“老和不老的标志,就看你对新事物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不走捷径,就是捷径
网龙的企业文化是由7个词组成的:激情、学习、创新、争取、追求卓越、公平、客户至上。
这里的“学习”并非是常规地学习外部知识,而是一种“终生学习”,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信念。从认识自己开始,回答我是谁,我能做什么;然后见天地,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抬头看星河灿烂,低头踏飞石泥土;最后见众生,内敛锋芒,登高自卑,超脱于物质世界的满足,追求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这是曾国藩家书中写给儿子的一句话。一个习惯于将每件事都做到认真极致的人,不会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一家敢于为了理想死磕的公司,不会满足于风口的纸醉金迷。路就在脚下,而英雄的征途永远未完待续。
文/艾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