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管局報告看澳門的財富觀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薪资,富翁,福利
  • 发布时间:2019-03-20 21:45

  據政府金融管理局1月4日公佈的統計顯示,11月份的廣義貨幣供應回升,逹6330億元,其中澳門元的份額保持平穩。與此同時,居民存款及貸款均按月上升。流通貨幣及活期存款分別上升1.5%及0.5%,居民存款較上月上升1.5%至6,170 億澳門元,非居民存款則減少7.5%至2,303億澳門元。本地私人部門貸款按月上升0.8%至4,960億澳門元。對外部門貸款則下跌0.1%至5,015 億澳門元。綜合計算,私人部門貸款總額較上月增加0.3%至9,975億澳門元;營運比率本地居民貸存比率由10月底的59.0%下跌至58.5%,而包括非居民部份的總體貸存比率則由 91.7%上升至92.6%。由金管局新聞稿附圖表所見,貨幣供應量上升1.5%逹6330億元,居民存款上升1.5%逹6170億元,平均每個居民存款約93萬元,私人部門貸款按月上升0.8%至4,960億澳門元,平均每個居民貸款約75萬元。經過本地主流報媒轉載後,坊間議論紛紛:澳人均存款近百萬,你拖後腿了嗎?

  按統計局早前公佈的澳門居民入息中位數19000元看,超過半數以上居民扣除了生活開支,子女教育或自身進修開支,或有供樓或租樓開支,若計劃一次旅行一個家庭起碼近近地都要花費數萬元,這樣東扣西扣,其實兩萬元薪資真正有剩餘的不多,何來有閒錢放在銀行等息收?這也是為什麼一份金管局數字統計,看似對居民並沒有利害影響,竟然有主流媒體報導,網媒爭相轉載,重點是澳門人均(不分老幼)存款身家近百萬的噱頭,不但沒有令市民感受到莫名的優越感,反而是有種被代表了的心裡發虛意味。靜靜地問句:澳門通街百萬富翁,你接受嗎?

  從專業的角度,我們尊重知識,由一班薪高福利優厚的專業人士砌出一份政府數據有多麼容易,或者說有何難度,恐怕難的就是尊重社會現實,照顧到廣大市民的切身感受。事實上,很多市民都是實實在在為三餐每日營營役役,有工開意味著有飯錢入袋,哪管你政府公佈什麼財政儲備幾千億、人均收入中位數、人均收入GDP有多亮麗。對於市民而言,若政府數據停留在數字遊戲層面,根本就是閉門造車,徒有專業高度。這種報告不公佈就算了,一公佈,等同要市民認數,難怪乎幾乎大部分市民都要集體叫屈了。

  一直以來,官方引以為豪的是有持續增長的經濟、充裕的外匯儲備、審慎的公共財政政策以及可靠的聯繫匯率制度等良好的實力。然而,在一切都看似美倫美奐的表象之下,一份統計數據就曝露了兩個問題,其一是,居民存款上升1.5%逹6170億元人均存款93萬元,一個家團分分鐘存款三四百萬元,你有嗎?若你沒有的話,也只能提示身邊富人太多了;其二是平均每個居民(不分老幼)貸款約75萬元,是否意味著另外一件事:很多人其實已經發生了嚴重的財務危機?當局有否公佈這筆貸款主要去向在哪?投資還是置業?眾所周知,住戶存款是衡量民富的一個重要指標。按照中國內地人均存款4.6萬元相較,澳門人均存款93萬元,足以顯示澳門人真的太富有了。但是,由官方公佈的這些看似亮麗的數字,究竟能否代表一個地方的財政狀況的真實性:澳門居民真的如此富有?值得省思!令人咋舌的還有,在如今的“負利率時代”之下,澳門仍有人均93萬元的存款量,政府有否關注到居民的理財意識有問題,當一個地方居民的儲蓄風氣遠盛於投資理財,這是否是一個好的跡象?相信任何一個熟悉經濟事務的官員不會對此沒有感覺的。

  “官為民役”的道理世所共知。我們認同特區政府有開放統計數據的良好意願,但也要考量到公佈數據有否逹到預期的目的,而非簡單地發放機器處理的數據,不用理會這些數據如何為社會運用或否有成效。本人認為,居民對這份報告的感受事小,反而官方公開數據有否意義才是事大。在官方而言,一份數據報告的出臺,是例行公事,是政績的表現,做法沒有錯,但對於一般市民而言,一份誇張到離譜的收入統計,明顯脫離他的實際收入所得,又有何意義可言,這是否行政當局想見到的結果?這些本來是政治常識,官員沒有理由不知道,一份報告所引發的分析,且疑點重重,這也足以促使有關部門加以警覺,畢竟,一份官員自己都不能自圓其說的報告,再怎麼妙筆生花,又何以要求居民不以之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對待呢!

  煜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