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丘吉尔演讲集,有很多不同的读法。首先,可以把它当作一本励志书。第一重激励来自丘吉尔的人生经历。大家知道,仅从天赋判断,丘吉尔作为演说家的优势并不明显。他“走路弯腰,上唇无力”,嗓音并不洪亮,还饱受口吃困扰。上帝并没有把最好的牌发给他,他却靠艰苦的努力、超乎寻常的自我约束和顽强的学习获得了重新洗牌的力量,成为二十世纪公认的伟大演说家。对资质平常的我们来说,这个故事是不是足够励志?第二重激励来自演讲本身。它们大多是丘吉尔在个人政治生涯或英国最艰难的时刻,以全部激情与勇气发出的“狮吼”,几十年过去,世事变迁,但那种不服输的男人气概与坚忍不拔的高贵精神仍然从字里行间喷薄而出。
“永不退缩,永不疲倦,永不绝望”,各位读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心中默念这充满魔力的咒语,回顾一下苦难深重的战争年代,也许你会重新鼓起奋斗的勇气。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本书的“鸡汤”功效只是副产品。
丘吉尔身处二十世纪前半叶世界政局的最前沿,是那个时代所有重大事件的亲历者、见证人、主要领导者。所以,它是一本充满文学色彩和个人印记的二十世纪上半叶国际关系史。当然,它讲述的主要是英国的光荣与梦想。无论你对这段历史是否了解,相信在认真读过之后,都会产生新的认识,新的感悟。其中大量鲜活生动的细节,可以填补历史教科书的空白。它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作为议会之母的英国议会如何进行日常辩论与重大表决;“二战”中的英国是如何面临重重困难但却斗志昂扬;冷战的“铁幕”怎样一点点笼罩了欧洲;联合国又是怎样从设想变成了现实。但需要特别警惕的是,它的历史叙述相当主观,甚至充满偏见。读者如不冷静分析,就会被其话语的超强感染力所迷惑。
丘吉尔的另一种叙述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就是他对共产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政权毫无保留的诋毁、毫不掩饰的憎恶。早在“一战”时,丘吉尔就对新成立的布尔什维克大加挞伐。“二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丘吉尔又先人一步向社会主义宣战。其态度之偏激、言辞之恶毒,当时就令许多听众大为反感。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也实在有失公正。但需要明确一点:丘吉尔的态度虽然激烈,却代表着西方世界的主流意见,上世纪五十年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斗争原本就针锋相对,绝不含糊。
不过,丘吉尔并未因此而沦为狭隘的党派政客,仍然进入了二十世纪最伟大政治家的行列。因为他能够在危机时刻跳出意识形态壁垒,从英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全人类共同利益为重,毫不犹豫地与苏联结为盟国,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显示了政治家应有的胸襟与胆略。一边在与苏联积极合作,一边随时提防着共产主义的进攻,这就是丘吉尔代表的西方政治家的一体两面。所以,从历史、政治角度进入这本书,你会发现一个更全面、更复杂的丘吉?尔。
翻译《丘吉尔演讲集》虽然不至于像翻译诗歌那样“谋杀”了原作,却也很难曲尽其妙,甚至不乏错漏碰缺。但译诗虽难,一代代译者仍前赴后继,因此本书译者也就不揣浅陋,斗胆尝试,终于完成了这个充满艰辛与收获的过程,向伟人致敬的过程。结果如何,敬待读者诸君的审视。
文/温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