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里克·维克 西游漫记

  • 来源:摄影之友
  • 关键字:新疆,拍摄,自我发展
  • 发布时间:2019-03-31 18:05

  对帕特里克·维克来说,《去西部》既是他自己的故事,也是一部关于新疆历史与现在的文献记录。它如同一趟自我剖白之旅,告诉你奋斗的意义是什么,又是为了什么。

  PATRICK WACK帕特里克·维克

  法国摄影师,1979年出生于戛纳,现长居上海及柏林两地。2006-2017年间在中国拍摄人像、纪录片和商业摄影,其作品曾在上海、北京、新加坡、柏林等地展出。

  你是以什么契机开始这个摄影项目的?为什么选择在中国的新疆进行拍摄呢?

  有多种原因促使我开始这个项目。中国“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政策的启动,让我注意到了丝路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新疆,并产生了在这里进行长期的纪实项目的想法。这其中的地理及政治意义,便是我在新疆拍摄纪实项目的契机。同时,我也想赋予这个项目一些现代意义,结合我曾在美国生活的经历,试着以摄影的方式探讨美国西部和中国西部的某些内在关联。

  此外,我也想去一个从未去过的中国地区,从民族、文化、宗教、视觉等方面展现这个地区的不同之处。

  这个项目是从何时开始的、持续了多久?你去了新疆的哪些地方?

  我第一次去新疆是在2016年的4月,最后一次是在2017年的7月。我在新疆总共停留了两个月,几乎去过了所有地方。

  你提到过这个项目与美国边境的传奇色彩有关,那么你认为美国边境与中国边境有哪些异同之处?

  说起美国西部难免会让人联想到牛仔和拓荒者,它们往往是个人主义和自由的象征,但中国的西部并非如此。有趣的是,美国的西部开发,意味着一个人要通过个人努力致富、为自己和家族赢得发展机会,在强调“资本”和“自我发展”的同时,也有着几分传奇色彩。而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几乎全部是在政府的资金支持下进行,许多人是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背景下选择去新疆建设基础设施和新城镇的。

  你是如何看待你镜头中的新疆的?

  一个绝世美丽和无尽悲哀并存的地方。它拥有令人难忘的广阔山水,崎岖山脉和迷人湖泊,崭新的建筑和荒乱的废墟同时存在,机会与不确定交织在一起。

  可以分享一则本次刊登出的几张照片

  中国“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政策的启动,让我注意到了丝路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新疆,并产生了在这里进行长期的纪实项目的想法。这其中的地理及政治意义,便是我在新疆拍摄纪实项目的契机。

  背后的故事吗?

  以第一张图片为例,当时我们在喀什格尔火车站,正要坐火车去于闻。整个车站都被正午强烈的阳光所覆盖。人们排成队向前移动,然后这位优雅的维吾尔族女士走了出来。我只来得及在她离开时拍了一张背影,我猜也正是这个背影使她多了一丝神秘气息。

  当地的维吾尔族女人大多穿着艳丽,而她在此之上又增添了更多明艳的色调。闪亮的布料、复古的裙饰花纹、脚下的高跟鞋以及高挑的轮廓都让她显得如此的与众不同。

  你常用的相機和镜头是什么?可以分享一些你的拍摄经验吗?

  我一股会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相机和器材,不过新疆的这个项目我只用了Mamiya7。其中大部分照片用的是80mm的镜头,有些也用了43mm和65mm的镜头。我一直使用的胶卷是Portra400,然后过曝一到两挡。

  我的拍摄经验是,要找到对作品而言最合适的相机和镜头,尽量避免更换器材以保持拍摄视角的连贯和稳定。我发现很多中国摄影师习惯于携带许多相机和镜头,我认为这没有必要。

  你第一次来中国是什么时候?为什么选择移居来中国?

  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2006年的春季,然后就一直在上海住到了2017年。我现在在柏林办公,但仍然有30%的时间在中国,因为我大部分的工作委托依旧在这里。我也想一直在这里做我的个人项目。

  目前你已经有了两个长期摄影项目Out West和There Are Men,你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我在中国已经做了很多项目,不过这两个是最主要的。我已经开始着手于下一个项目,新项目是有关长江入海口的。

  范绥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