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国葬礼遇的流浪汉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安葬,回忆,流浪汉
  • 发布时间:2019-04-16 22:49

  2010年1月22日,美国华盛顿近郊的阿灵顿国家公墓迎来了一位“特殊”的逝者——享年六十一岁的雷蒙德·威维尔,他生前是个流浪汉。身着深蓝色礼服的海军少尉甘布瑞,代表国家,双手向逝者家属奉上了一面国旗……画面通过电视传进了千家万户,也唤起了人们对“威维尔够不够资格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争论的回忆。

  威维尔曾经在军中服过役,但一天仗也没打过,也没有留下任何荣誉记录。退伍后,他做过机械师、焊接工,后来开始酗酒,导致家庭破裂,妻子带着五个子女离他而去,他成了一个流浪汉。

  六十岁的威维尔已在外流浪了二十三年。后来他老了,很想结束流浪生活,再见见妻子儿女。怎奈自己一生无作为,无言回去。他越来越厌恶流浪生活。

  威维尔的心愿被一位热心的社区义工得知,就帮忙让他进了一家工厂,做焊接工。重操旧业,威维尔很珍惜这份工作,把它当做回家与妻儿见面的救命草——只有干好一份工作,才能堂堂正正与他们见面。

  转眼到了第二年,威维尔盘算着:等干完这一年,除了路费,还能小有积蓄,到时候回家,也不算太落魄。

  就在威维尔六十一岁这年的一个晚上,威维尔居住的集体公寓发生了大火。火灾中,威维尔不顾个人安危,先后救出了五名同事。当他再次冲进火海时,体力透支,最终没能从火场中活着出来。

  因为联系不上他的家人,威维尔的遗体要被作为无主遗体处理。这时,威维尔曾帮助过的一个义工觉得不应该让好人这么悄无声息地离开。于是,他通过各种努力找到了当时的海军少尉甘布瑞。

  听了威维尔的故事,甘布瑞觉得很震撼,决心为威维尔做点事。当务之急是找到他的亲人。经过三个多月的曲折寻找,他们终于找到了威维尔的女儿伊丽莎·威维尔。伊丽莎听到父亲的死讯后泪流满面,心情久久无法平复,最后,她说了一句:“我为父亲的改变和作为感到骄傲!”就是这一句话,提醒了甘布瑞——威维尔不是普通人,他是因救人而牺牲的英雄,足以和战场上的战士相媲美。将他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与那些为国捐躯者同眠,才是对他生前义举的最高褒奖。

  “威维尔的确舍己救人,但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合适吗?要知道,安葬在這里的许多人都为国家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对于这样的想法,您不觉得有些轻率吗?”甘布瑞少尉的想法一经提出,就遭到了一些人的强烈反对,“为一个流浪汉申请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自公墓建立一百多年来,还没有先例!”

  出人意料的是,一周后,甘布瑞的申请被批了下来,面对质疑声,甘布瑞的回答掷地有声:“这样的决定,是社会对牺牲自己拯救他人者的敬意,是对人格不分高低贵贱的一种尊重。不要再称他为流浪汉,要知道,他是一名退伍军人,是一名为救人而牺牲的退伍军人。”

  柯玉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