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产学研用联动 助推产业创新发展

  “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以“催生多重效应,引领产业创新”为宗旨,自2011年启动以来成功举办七届,活动参赛者众多,已发展成为全国软件行业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顶级软件设计大赛,被喻为全国软件产业创新的“风向标”。目前,第八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

  大赛始终致力于引导高校在校学生积极参加软件科研活动,切实增强自我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科学、严谨的竞赛形式,为青年学子展示科研成果、展现创新实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搭建了产学研融合平台。

  八年以来,大赛始终秉承“政府指导、企业出题、高校参与、专家评审、育才选才”的方针,聚集了国内百余家软件骨干企业;囊括了包括全部985、211高校在内的千余所本科、高职院校;吸引了万余支团队,将近十万名软件、计算机专业学生参赛,帮助软件百强企业和骨干软件企业解决多项共性技術难题。

  大赛积极服务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基于大赛平台,充分挖掘软件服务重要环节——软件设计、开发领域人材的创造力,激发高校人才的创新智慧、创业激情,并对接创投机构,进一步推动优秀软件设计竞赛作品应用于实践。

  大赛已经成为产教协同的实践平台、引培并举的人才高地、创新创业的福地沃土、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以及走向国际的业内先锋。累累硕果使得“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的品牌效应集聚凸显。

  产学深度融合

  共育产业精英

  根据企业真实需求作为大赛出题素材,是活动的最大亮点。重点软件骨干企业所出的赛题全部来源于实际研发中的需求,能够更多地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弥补高校软件专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不足。同时,参赛学生提交的优秀作品,也直接给企业的研发提供了参考,促进软件行业的发展。

  为整合华东地区的高校资源优势,加快华东地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促进科技与软件产业发展,促进华东地区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同时为华东地区的企业储备和吸引高校人才,激发华东地区的创新创业的热情,掀起华东地区软件产业发展的高潮。第八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将在华东地区开启分赛区,得到了企业、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以大赛为抓手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常州市为加快培育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先进制造业,实现打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的目标,积极要求承办第八届“中国软件杯”华东分赛区的比赛。

  结合第八届大赛整体赛题设置,常州市相关企业根据自身业务及研发领域需求,单独设置了部分赛题。在宣传常州市人才激励政策的同时,培育搭建“赛训、实训、培训”体系,聚集IT产业新兴人才,进而吸引更多优秀的项目落地常州市,为产业繁荣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借助国家级大赛的品牌影响力和媒体宣传力度,提升常州的城市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

  为更好地宣传赛事,帮助高校和企业无缝对接,解答参赛选手的疑惑,2019年4月18日晚,第八届“中国软件杯”校园巡展常州站讲座在河海大学如期举办。

  常州市天宁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万俊、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杜世舰、“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组委会特聘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邵兵、航天云网数据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王磊、大赛组委会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动并讲话。

  河海大学及附近高校的学生近3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宣讲会现场,组委会还采用视频直播的方式,与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同学分享现场的精彩演讲。

  杜世舰在致辞中表示,河海大学于1915年建校,是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一流学科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物联网工程学院是以培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人才为主的学院,拥有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与南京本部相关学院共建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有5个硕士点,5个本科专业,5个研究所和中心,在校本硕博和留学生近2500人。

  杜世舰提到:“河海大学高度重视软件类大赛的组织,将大赛列为一级学科竞赛,感谢大赛为大学生搭建了自由、开放、创新的平台,加强了高校人才培养和新兴信息产业人才需求的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实践物联网工程品牌专业建设、计算机专业‘卓越计划建设、教育部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聚焦制造业转型痛点

  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

  万俊在讲话中指出:“第八届中国软件杯华东分赛区的比赛有三个特点:第一,专业性强。聚焦制造业企业痛点,解决传统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大数据背景下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难题。第二,区域性强。长三角、珠三角是中国经济的两大发动机,其中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本次华东分赛区赛题设计的初衷,是帮助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突破转型瓶颈,赛题全部反映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参赛选手设计的优秀作品很可能会被企业采纳,被视为转型升级的法宝,使其真正走向应用;同时优秀的参赛选手也会成为企业重点关注的人才。”

  最后万俊向在座所有同学发出热情的邀请,期望大家重点关注并积极参与第八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华东分赛区的赛事。把专业知识和所思所想都表现在设计中,凝聚在作品中,让作品在比赛中大放异彩。

  大赛组委会代表姚萌随后就大赛的背景及意义、大赛的历史、大赛的成果及亮点、第八届大赛的整体安排等方面对大赛进行了全面阐述。据介绍,大赛是落实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重要举措。

  大赛覆盖软件人才培养每一环节,以大赛为牵引,强化了软件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和协作形式,创建了以“政产学研用”为核心的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帮助我国软件百强企业解决了许多共性技术难题。姚萌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踊跃报名参赛并取得好成绩。

  邵兵对本届大赛的赛题进行了详细的解析。邵兵结合自己连续担任“中国软件杯”大赛评委的评审经验,针对学生的提问,从技术手段、设计思路、重点切题技巧等角度赛题进行了生动的讲解。邵兵表示,在历年评审参赛作品的过程中,作品的完整完备、亮点和创新性、能够实现赛题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等方面,是优秀参赛作品的重要考量。邵兵还提醒学生要注意作品复现的方式,可以通过视频或PPT等方式将作品介绍清楚。

  借助大赛平台,国内软件骨干企业与众多学校达成合作意向,不仅彰显了大赛的桥梁纽带作用,还凸显了赛事对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探索。航天云网是本届大赛的出题企业之一。

  王磊就纺织布匹表面瑕疵识别系统、基于移动端在线设备故障诊断平台、绿色车间监测App、能耗综合分析应用APP、基于工业设备的企业大数据的分析与展示等五道题目的赛题的思路和整体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王磊提到,目前在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主要通过专业的布匹检验员站在验布设备前通过肉眼发现布面疵点再进行疵点的标记。“纺织布匹表面瑕疵识别系统”要求参赛队伍通过图像处理、纹理识别、信息融合,深度学习等技术,对产品质检过程中高速相机抓取的瑕疵图像数据进行瑕疵类型大数据建模,对瑕疵图像相关信息进行学习与记忆存储,不断优化疵点的检测和分类。

  最后,学生们踊跃提问,与各位演讲嘉宾围绕参赛流程及赛题设计等问题进行交流,收获颇丰。

  相关链接

  常州经济新名片:工业互联网

  2019年,常州市工信局将以“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为引领,加快培育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先进制造业,积极构建自主可控、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

  为实现上述目标,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塑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围绕《关于塑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的实施意见》精神,提升产业链能级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常州制造向常州创造、常州速度向常州质量、常州产品向常州品牌转变,力争产业创新力、企业竞争力和产品影响力走在全国前列。

  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智能制造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重点优势产业,实施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创新赋能、行业标准领航、工业互联网培育等一系列行动计划,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产业标杆。

  二、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抢占发展战略机遇

  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明星企业,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三大体系,深入推进应用融合,筑牢产业基础,突破发展瓶颈。

  办好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争取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与常州市开展合作,将工业互联网打造成常州工业经济的新名片。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硬件为突破,加快发展智慧经济,抢占产业发展主动权,营造全市上下齐推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以高质量投入带动高质量发展

  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工业经济“三位一体”发展战略部署,促进广大工业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以增量带动存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工业企业环保投入,主动提升能效利用水平,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行清洁生产,推广工信部发布的重点行业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和改造项目,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统筹稳增长与优环境关系,力促企业转型升级

  坚决落实蓝天保卫战行动要求,统筹兼顾生态环境与生产运行,稳定企业发展预期。

  充分发挥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评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将“效益”“环境”等因素纳入指标体系,实行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

  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入推进化工“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推动化工园区规范化建设,稳妥推进重污染企业关停搬迁。

  五、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动产业高端发展

  堅持把智能制造作为优先支持的方向,鼓励企业创建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推进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应用。

  加强企业创新载体建设,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依托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牵头建设跨地区、跨领域、面向全行业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同时重点推进石墨烯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能源与信息创新中心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

  深入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发掘更多强基项目,坚持夯实工业基础与高端发展并行。

  六、优化政务服务效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高度重视企业减负工作,认真落实降低企业成本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构建一流的企业发展环境。

  加大重点项目服务力度,发挥三位一体专项资金导向作用,优化项目支持方向,提高政策扶持精准度。

  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产业层次不断升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