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风台的拓荒路

  •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 关键字:智能服务,AR热潮,商业化
  • 发布时间:2019-06-30 10:48

  在漫威系列中,上天遁地、无所不能的钢铁侠有着AI管家贾维斯提供的各项智能服务支持。通过可视化投影,钢铁侠得以知悉前方的交通路况,并通过语音直接下达命令,获取最及时的帮助。

  如今,天才史塔克家族打造的黑科技,正在慢慢被转化为现实。在中国的街道上,头戴智能眼镜的警察们在街口巡逻,每位匆匆路过的行人信息都被投射在AR眼镜屏幕上,一旦发现了潜藏的嫌疑人,系统会立即进行提示。在追捕疑犯的过程中,警方能通过眼镜,直接与后台沟通,实时调集更多警力进行支援。

  这款智能眼镜的制造商名叫亮风台已累计为超过500家各领域企业与机构提供服务,并在2019年5月8日完成了新一轮1.2亿元的融资。

  AR(增强现实)一直是科技领域的热词。早在50多年前,计算机图形学之父和增强现实之父萨瑟兰开发出了第一套名叫“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增强现实系统。但对于AR的探讨,长期停留在学术界中。直到2016年推出的Pokemon GO,才真正带动了全民对于AR的认知。同年,腾讯QQ开创了AR新玩法,率先使用AR在奥运会期间发布全民传递火炬活动,全球超过1亿人参与,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在中国兴起了AR热潮。

  当年全民传火炬背后的AR底层技术提供商,就是亮风台。作为国内首家推出双目AR眼镜的公司及技术开发平台,深耕于AR行业的亮风台一路硕果累累,取得十余项全球权威评测世界第一的成绩,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数量超过了国内其余AR公司的总和。

  然而,置身于新兴行业,企业要面临的挑战不仅在于如何从同业中脱颖而出,还有来自整个市场的低认知度。当用户对于行业尚未有完整了解时,如何提高客户的认可度?在缺乏前人借鉴参考的情况下,公司的产品方向该怎么走? 这些都是十分棘手的难题。

  作为中国首批进军AR行业的公司,亮风台走在最前沿的同时,也意味着缺乏同业参考借鉴。在观察亮风台的发展历程时,我们打破了时间轴,着眼于一家新兴行业的科技公司,如何在这条拓荒路上,开垦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亮风台有其独特的解决之道:在普及新兴技术的同时,不断摸索市场需求,对产品实行标准化定位,再利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被亮风台创始人兼CEO廖春元称为“亮风台模式”。

  开疆拓土:打破市场的认知局限

  技术推广的关键在于要让用户做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

  北卡大学Ronald Azuma教授发布的报告精确定义了AR的三个特征:将虚拟和现实结合;实时互动;基于3D的定位。但学术的语言太过枯燥,在AR技术得以普及前,市场上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主动了解这份干涩语言描述的“硬核科技”。

  廖春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2014年一场再平凡不过的展示会上,亮风台的員工们照常出现,向大众进行AR推广。在公司所属的展台上,员工们精心放置了一系列仿真塑料水果,当天他们要演示的是AR技术的一项重要功能——3D识别。这项现在早已为人熟知的智能识别技术,但在当时连推广都尤为困难。观众们怀揣着好奇,纷纷挤在亮风台的展台前,反复询问着相同的问题:“你们是卖水果的吗?为什么不拿真的水果出来?”

  廖春元回忆道:“2015年以前,我和其他人谈起AR的时候,感觉大约99.99%的人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身为清华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高材生的廖春元在学术科研的道路上荣誉满载,但却在亮风台商业化的道路上走得极为艰难。

  “当技术跑到了市场前面,那段时间对我而言,就像是进入了无人区的感觉,非常寂寞。除了学术界以外,很多人都没有听过AR这个词。”从公司成立起,廖春元不断与各行各业接触,但即使是如今已从亮风台大量购买眼镜的工业和公共安全领域,彼时依然没有给出乐观的回应。“技术挺新颖的,但实际工作好像用不上”“很高科技,但跟现实还是有点距离”是廖春元收到最多的评价。在认可技术的同时,厂商们给出了一封封婉拒的信。

  对于AR未能得到广泛认可的原因,廖春元打了个形象的比方:有一名汽车工程师来到古代,他告诉人们,有一种更好的出行方案,能让出行的速度极大加快,并询问人们对这项新技术,有哪些本土化要求。人们的回答是:要有几匹更好的骏马,能拉着马车一路飞驰。

  对于技术的认知,局限了人们的想象力。当汽车工程师征询人们对汽车设计的要求时,人们联想到的只有马车,而不是能自行驱动的汽车。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很难对市场进行全面科普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只能消极等待。干坐在办公室,等着技术与市场的同步,期待某日民众对于AR技术的认知突然呈爆发式增长,这是下下策。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亮风台积极寻找商业化的方向。在经历了无数从科研到商用的坎坷波折后,廖春元得出了新的沟通之道:那名汽车工程师,不该在描述美好蓝图后,随即便询问用户对于出行方式的新要求。“因为用户更习惯做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尤其是面对新兴科技时,用户尚未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如果你询问他们的需求,用户自己都不清楚自身的需求是什么,只有一个模糊抽象的认知,又怎么能回答你?”

  因此,2015年,亮风台正式推出第一代HiAR 眼镜,对于这款怀揣尖端高科技的眼镜,亮风台的期望却放得很低。“第一代眼镜就是铺路,不为了盈利,而是以免费试用的形式,请特定的目标厂商尝试探讨,让厂商切实感受了解AR眼镜,寻求未来合作机会。”廖春元表示。

  亮风台针对特定的目标公司,免费将产品奉上,让公司对AR有直观的认识。由此,廖春元也在和客户不断的探讨中找到了突破点,在教育、展览、旅游等偏体验的场景中,AR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外界给了廖春元积极的反馈:“这类酷炫眼镜很适合让学生、游客佩戴,提高他们的兴趣。”通过这个切入,亮风台令潜在客户切实感受到AR技术所带来的交互体验是传统技术无法实现的。

  此后,廖春元开始寻求与大公司的合作,巨头的影响力广泛,有助于迅速对市场进行科普。2016年7月,亮风台与腾讯合作,在奥运期间推出了“QQ-AR火炬”,覆盖366个城市、157个国家,全球超过1亿人参与,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史上最大规模在线火炬传递活动,打开了国内AR营销、AR活动时代的局面。这次活动让AR技术迅速普及,不仅是B端的商家,C端的网民们也伴随着好奇,真切体验了一把AR。对于亮风台而言,“QQ-AR火炬”的活动还有更大的意义——在国内众多同类AR公司中,亮风台通过与腾讯的合作脱颖而出,被巨头认可的亮风台,由此在业內打出了名气。

  继腾讯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找到亮风台商讨合作。2017年,亮风台与上汽集团合作,推出了AR汽车说明书。同年,亮风台与支付宝达成合作,为品牌提供 AR 营销服务。在2018年3月亮风台联合奥利奥、支付宝推出的饼干“扫一扫”活动中,用户只需打开支付宝AR扫一扫不同造型和摆放方式的饼干,即可解锁AR游戏。凭借品牌大使王源广泛的影响力,新浪微博相关话题#王源饼干游戏机#共吸引2.4亿人次阅读,1 382.2万次讨论。

  “亮风台”这三个字,在AR行业有了不容置喙的一席之地。

  探索标准:用户需求才是王道

  将高科技商业化的过程,就是调校技术与用户需求的过程。

  亮风台投资人、源星资本管理合伙人于立峰说过:“在快速发展的智能领域,创业公司应该有清晰的商业应用场景,拥有明确的软硬件产品形态。”只有拥有了清晰的落地场景,产品才能大规模投入商用。为实现这一切,首先要对企业产品进行标准化。

  但对于新兴行业而言,在缺乏历史参考的情况下,标准化究竟指的是什么?到底具备了哪些功能的AR眼镜,才能算得上标准化?关于这一点,2016年的廖春元同样迷茫过。彼时,亮风台推出了第二代HiAR 眼镜。有了之前铺路的基础,这次眼镜是作为商品,配置了各项尖端科技,冲着盈利的目的发售,却没有预料之中的良好效果。

  “第二代的产品很酷炫,安装了各项先进技术,作为demo收获了众多好评。但作为商品,在落地的过程中,用户反映其实用不到这么多功能,并且由于双目一体的设计,再加上叠加了众多功能,导致眼镜的重量上升,不适合长久佩戴,散热效果也不够好,”廖春元回忆道,“将高科技商业化的过程,就是调校技术与用户体验的过程,它已经超出了纯粹的技术理念范畴。”

  此后,亮风台花了足足两年的时间进行调整,直到2018年才推出了第三代HiAR 眼镜。较之于第二代眼镜,第三代更多是在“做减法”,减去不必要的技术应用。公司的首要考虑因素不是最尖端的实验室技术,而是用户的需求。为了保证用户的佩戴体验,亮风台对原有的眼镜重新设计,将电池部分与眼镜分离,避免了第二代产品长久佩戴过重的问题。

  时隔两年后,原本在2016年吸引众多目光的手势识别技术,却从第三代眼镜中消失了。“还是要结合用户感受,虽然这项技术看着有趣,但实际应用中,在已经有了语音识别的情况下,用户对手势指令需求并不大。但从公司角度而言,为了实现手势指令,还要在普通摄像头之外增加深度摄像头,平白增添了成本,却不能达成效果。”

  廖春元反复思考标准化的定义。标准化不仅在于需要具备哪些功能,还在于不需具备哪些功能。一款标准化的眼镜,是在保证用户舒适度的情况下,选择最能稳定量产的、能匹配大量用户场景的功能。这未必是研究室中最尖端的科技,或是华而不实、缺乏合理性价比的酷炫产品,却是最符合用户需求,能让他们愿意为之买单,并广泛应用的眼镜。

  当产品适宜了市场,市场又追上了技术时,亮风台的第三代眼镜在高科技与商业化之间,终于找到了微妙的平衡点。除了教育机构以外,曾给出过婉拒信的工业、公共安全行业,也在看到第三代眼镜后,纷纷对亮风台伸出了橄榄枝。云南的安防部门戴上了亮风台的眼镜在街上巡逻,连接了警方数据库的眼镜能在茫茫人群中快速识别出重点人员,协助警方锁定嫌疑犯。

  制造业也看到了AR眼镜运用的广泛空间。特别是像飞机制造这样的复杂工程,操作工人上岗时,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和长达数月的实习,才能成为较为熟练的员工,并且多数情况下,只能做一两种工作。但近年来制造业的操作工人越来越偏向年轻化,流动性也随之提高,对新员工的培训成了一笔不小的成本,也影响到了公司的产能与效率。

  通过佩戴AR眼镜,操作工可以从眼镜屏幕上看到操作指令与说明信息,在无法记住所有程序的情况下,也能执行作业。“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目标,就可以简化成学会使用智能眼镜,提取关键资讯,或是与远程专家进行沟通。” 廖春元解释了眼镜的用途。

  对于亮风台而言,这项应用更大的意义在于示范效应。当一家工业企业推广后,其余企业也会纷纷效仿,从格力、上汽到菲尼克斯;从云南公安到广州公安,亮风台做到了“有清晰的商业应用场景”,大规模投入商用。

  双轮驱动:硬件为体,软件为魂

  软硬结合才是完整的产品,两者在技术层面各有不同,却在实际应用中不可分离。

  受制于人力、财力、资源等限制,很多硬件公司只专注于硬件,并不会涉及软件和底层技术。创业企业亦如是。软件的研发流程与硬件完全不同。并且硬件公司没有能力去做软件的调优,特别是在新兴技术领域,不知道如何把控软件研发边界,如何从底层算法层面调优,如何让软件和硬件完美匹配,软件研发上疑虑重重,就无法推进产品和技术研发的边界,为用户提供服务更优解。要完成这一系列任务,对于硬件公司而言,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前期积累,却未必能获得等额的回报。

  但亮风台不一样。作为国内最早进入AR行业的第一批公司,亮风台从早期就强调同时发力软硬件的双轮驱动模式。即使在2015年,亮风台尚且只是一家小小的创业公司,在推出第一款眼镜之前,便已积累了三年软件开发的经验和大量的底层技术。

  软硬件在技术的层面各有不同,却在实际应用中不可分离。如何通过技术接口,在企业自身的App和系统上加入AR功能?如何保证在加入AR插件后,整个App所占容量不会过大,加载速度不会变慢、不会出现闪退等状况?如何让用户只认为这是一次小小的更新,丝毫不影响用户体验,实际对于App而言,却是加入了全新AR接口?这一切,都离不开软件技术的支持。

  “为什么我们在跟运营商合作的时候,会更受欢迎?如果我只做了硬件,对方还要去找其他人去做软件、做适配,解决用户对行业的需求。反之,如果我只做了软件,又要去找合适的硬件厂商。而在行业层次不齐的情况下,这尤为困难。客户需要的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对接零散的公司。如果一家公司软硬件具备,也能帮助它们一体化解决需求。” 廖春元解释道。

  更何况,企业对于软件的要求会不断调整。例如眼镜的物体识别与跟踪并不一定完全稳定,虚拟数据才刚显示,用户稍微移动了一寸,虚拟数据便飘移到其他物体上;又例如在亮风台与上汽的合作中,鉴于使用车辆可能在24小时的任意时间,要面对夜晚弱光线的操作环境,这就需要在软件部分进行算法研发,增加弱光环境下的识别精准度。

  当AR硬件公司自身不具备软件技术时,它只能接入第三方软件,而软件公司的产品并未在AR智能眼镜这种新终端中进行过研发测试,未必能做出满意的产品。这在无形中不但增加了成本,还延缓了结项交付时间。当客户提出需求时,亮风台的软件团队能做到第一时间响应,及时根据用户要求,配合硬件团队做出调整,保证了全程沟通的高效。

  这样高效迅速的软件团队,并不是一朝一夕能炼成的,而是需要时间与经验的积淀。在2016年“QQ-AR”火炬活动中,亮风台的AR SDK经历了上亿用户的打磨,大量实践的检验,也使得亮风台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AR”背后的“CTO”,将包大小等多项参数做到行业最优,为此后与AR眼镜的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从2013年就与百度91手机助手合作的亮风台,从那时起就开始了初步的大规模数据积累。在经历了长达六年的积累后,亮风台的AR云平台得以平顺发展,沉淀了大量的数据,形成DaaS、PaaS到SaaS的AR服务链路,能够直接为用户提供“云端”一体的解决方案,商业壁垒构筑。通过软硬件应用,进行数据沉淀,亮风台不断加速模型学习,完成了技术的自我循环和进化的闭环,在一次次软件研发中,打磨技术的利剑。

  与此同时,伴随5G时代的来临,AR的基础建设也将进一步完善,产业落地加速。源星資本管理合伙人于立峰表示:“5G技术与AR技术的结合将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一方面,AR技术的全面成熟将成为5G时代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另一方面,5G的低延时、高带宽、高传输速率又为AR技术的应用带来更加丰富的可能性。随着5G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判断,2019年是AR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元年。”

  5G的推广也让亮风台看到了更广阔的空间。这不仅在于已经落地的营销互动、智能制造、公共安全等领域中,用户体验的进一步提升,更是能增强现有的虚拟体验,拓展出全新的应用场景,开启视觉入口的新纪元。

  纵观亮风台七年来的历程,无论是在成立之初,利用有限的资源以试用商品的形式向特定商户进行推广、联合巨头打响业内知名度、对于标准化产品的不断摸索,还是寻找科研与商业之间的平衡点,在软硬件方面同时发力形成业务闭环,解决客户一体化需求,亮风台都为AR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立足与发展提供了极佳的拓荒样本。

曹欣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