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之梦—沙漠大改造

  •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
  • 关键字:中国,沙尘暴,保存率
  • 发布时间:2019-08-11 20:59

  在中国西部,有这样一个地方:清朝时期,它曾被钦定为皇家牧马场,幅员辽阔,水草丰盛,牧民雄霸草原,世代放牧,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美不胜收!然而仅仅100多年的时光,因过度放牧和气候干旱等原因,这片土地已变得面目全非:草场沙化日益加剧,加之风灾、雪灾侵袭,取而代之的是一场接一场的沙尘暴。许多地区已失去人畜生存条件,其境内的三大沙漠更是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沙尘暴中心和沙尘源地。它是哪里?它就是阿拉善!

  绿带锁黄龙

  “风起额济纳,沙落北京城。”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的阿拉善,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一直被视为国内沙尘来源地之一,也是沙尘进入祖国腹地的主要路径。全盟2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93%的地表为沙漠和戈壁,干旱缺水、植被稀疏、风大沙多、生态环境脆弱,就是阿拉善的标签。

  為了改变这一现状,多年来,阿拉善在长期与风沙的抗争博弈中,逐步形成了飞播造林、围栏封育、人工造林“三位一体”的防沙、治沙格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阿拉善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35年不间断的飞播造林,在腾格里沙漠东缘形成了一条长350千米,宽3~20千米的锁边带,乌兰布和沙漠南缘形成了一条长110千米,宽3~15千米的锁边带,从而有效遏制了两大沙漠前移扩展的危害,形成了“绿带锁黄龙”的壮丽景观。同时,这一成果也打破了降水200毫米以下地区不能飞播的国际常规,飞播造林治沙成为阿拉善生态建设的一大亮点和全国治沙示范。

  除了飞播造林,阿拉善还全面推广应用机械打坑、泥水挂浆、沙生灌木良种壮苗等实用抗旱造林技术,以此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现如今,梭梭造林成活率平均达到85%,个别地段造林成活率达到了95%;沙拐枣、花棒造林成活率达到了84%。

  大漠换新颜

  阿拉善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在困境中砥砺前行,在奋进中收获了成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业绩,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幅治沙致绿的大美画卷。不信你看: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面积由过去的53万亩增加到现在的60.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1.6%提高到57.3%;野生动物岩羊由2万只左右增加到6万只左右,马鹿由2000头左右增加到6000头左右;山间明流由13条增加到23条。保护区中的森林、动植物正在向着生物多样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

  为了保护珍稀胡杨林,挽救额济纳绿洲这一重要生态屏障,1992年,额济纳旗建立了胡杨林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胡杨林保护区通过黑河分水、兴修水利设施、围封禁牧及退牧还林、还草等措施,让500多户1500多名牧民从胡杨林中搬出,使大面积天然胡杨林和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物种数量稳步增加。现如今,胡杨林面积已由过去的34万亩增加到44.4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4.45%,区内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

  “小小居延海,连着中南海。” 历史上的居延海水量充足,湖畔是美丽的草原,有着肥沃的土地,丰美的水草,是中国最早的农垦区之一。自1961年干涸以来,一直被白茫茫的碱漠和荒沙覆盖,由此引发居延海绿洲萎缩、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2001年2月,国务院专题研究黑河流域问题并批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要让居延海在3年内波涛滚滚,再现昔日美景。自2002年7月17日,东居延海首次人工调水成功,随着此后的每年调水,居延海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目前,居延海湿地水域面积已达到66平方千米,越来越多的珍稀野生鸟类在这里现身。

宿胜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