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引领·突破:创新思想会多维度探寻行业发展前路

  • 来源:中国纺织
  • 关键字:纺织,创新,重要
  • 发布时间:2019-08-15 07:46

  在“2018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表彰前夜,6月4日晚,以“洞见·引领·突破”为主题的2019纺织服装创新思想会在延安召开。一场充满头脑风暴、观点碰撞、思想交汇的重量级座谈,以创新为核心,立足自身实践展开全产业链上下游的多维度探讨,呈现了极具含金量的精彩内容。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原会长杜钰洲、副会长夏令敏,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峻、《中国纺织》杂志社社长兼总编徐红等有关领导和嘉宾,以及2018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思想会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杂志社副社长赵洪主持。

  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从2005年开始在全行业内展开的一项评优推优活动,至今已经推选出260位创新人物。作为中纺联年度创新人物的承办单位,《中国纺织》杂志社自2017年举办“纺织服装创新思想会”行业高端会谈以来,倍受行业、企业关注,广受社会好评。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在致辞时,对大家当选为2018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表示祝贺,对召开创新人物思想会表示充分肯定。

  他表示,延安精神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奋进。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些精神归结到一起都有一种精神在里面,就是创新精神。创新人物的表彰到今年已经第14届,以创新人物为代表,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教育人员,都代表了艰苦奋斗不懈努力不断创新的精神。在创新人物身上体现的就是产业的精神,也是延安精神的一种体现。因此今年在这里举行有一种非同寻常的意义。

  他强调,召开思想会就是希望创新人物在不同岗位上将各自的创新经验和心得进行一种交流,这种交流从今天看非常有意义。虽然我国纺织工业有很强的国际比较优势,但是遇到具体环境变化时,不能掉以轻心。从产业集群到地方政府,行业上下游都需要突破障碍,在不确定性下将行业稳固地向前推进。希望创新人物在不同行业的创新理念和实践多多分享和交流,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启发,通过会刊的传播,能为行业带来新的引领。

  创新人物代表交流

  “延安精神将永远激励创业者”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丁彩玲

  如意集团在每一个发展转型时期,都会带着中层干部去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方开会。第一次来延安是2013年,当时国家支援西部大开发,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如意集团带了200名中层干部来到延安开了整整3天的会议。邱亚夫董事长当时表示,延安精神,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来延安就是要看看毛主席当年怎样在此决胜千里,改变了历史进程,成功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每一次来延安都是一种精神激励。自1992年我来到如意集团 ,一直负责集团科技创新,公司对创新很重视,如意发展的基底,就是坚持科技创新。如意旗下拥有 18 个国家的研发人员,每年在科技上的投入达到销售额的5%,现在研发经费每年不会低于3亿元人民币。公司还专门成立3万多平的如意技术研究院,对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人才引进方面都很完善。

  “创新的外延比想象中广阔”

  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集团副总经理/执行董事马仁和 (总工程师董勤霞代发言)

  申洲集团大本营在宁波,注册在香港,从1988年成立到2005年上市,再到如今全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些年来,申洲按照自己的产业链从横向和纵向全面发展,从纱线开始做到服装,生产的面料可以一米都不外卖,从织造方面产业链非常完整。

  长期以来,申洲集团与客户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始终保持着诚信关系。同时,集团领导也始终保持着对所有员的诚信,保持对所有供应商的诚信。董事长认为,员工就是我的家人,把每个员工当成自己的家人。对员工的管理也是半军事化管理,以申洲的经验来看,这种管理模式也是行业需要树立的模式。这些也都是创新经营和创新管理的体现。

  “没有痛苦就不可能真正进化”

  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旭光

  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创新、净化和调整的过程,没有创新只有消亡。对企业而言,只有创新是价值,其它都是成本。多年来公司始终以创新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致力于企业的创新体系建设。创新不仅是一个体系建设,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组织创新方面,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组织管理必须要适应新形势,不断完善,为此公司几经变革和调整,为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管理创新方面,公司不断精益管理,并结合智能化管理、ERP系统形成了特有的集成产品开发体系和管理模式;产品创新方面,公司通过个性化柔性制造,已形成了军工配套纺织品、消防特警防护、核生化(NBC)防护、特种岗位作业防护、卫生应急防护、柔性复合材料及制品、单兵防护等七大类产品格局,特别是在军民融合方面,为企业带来了很大发展机遇。

  “交叉领域的创新是发展趋势”

  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甘胜华

  非常荣幸获得2018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我从博士毕业就到上海聚友化工工作,聚友化工是以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以及一些合伙企业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我在这个企业主要负责设计开发和技术管理,就从技术层面,结合这几年的工作谈谈对创新的看法:

  首先,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人才培养为基础。其次,创新要从小事做起,聚友化工在整个聚酯的各个领域都积极运用创新思维,从小事、细节开始创新,带动企业技术大发展。最后,创新在很多时候都是交叉领域的创新,立足我们的行业,拓宽思维,跨思合作,产业链上下协同,都是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咬定创新不放松”

  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建龙 (外联部主管高喜乐代发言)

  恒申控股集团创业三十多年,从一间小作坊起步,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锦纶行业的领军者,形成了拥有“环己酮-己内酰胺-氨纶/锦纶聚合-纺丝-加弹-经编织造-染整”一整条完整的锦纶产业链的国际化大型集团,其发展过程始终把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首位。为瞄准世界一流,恒申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通过产业链创新,恒申从下游逆势而上,率先打通了锦纶8道完整产业链;通过战略创新,完成了跨国业务收购,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及硫酸铵供应商。

  近年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恒申咬定创新不放松。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研发差别化、高附加值产品;另一方面,通过苦练内功,不断完善管理机制,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创新活动当中。公司已拥有1支将近500人的研发团队,443项国家知识产权专利。2018年,恒申年产值突破了400亿元。今后,恒申将继续坚持走创新驱动之路,把企业打造成为世界级百年企业。

  “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许金祥

  桐昆自1981年建立以来,一根丝一根筋做到底,企业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现在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从量化到产化,目前涤纶长丝总量年底能突破700万吨,一直稳居世界涤纶长丝企业产能和产量之首。桐昆能发展到现在,就是源于创新的发展。企业本着创新发展的理念,一直在追梦,一直在努力,巩固化纤行业的地位。公司垂直整合了“炼化 - 石化(PTA)- 聚酯 - 纺丝 - 加弹”全产业链,奠定了桐昆在中国聚酯纤维行业領军企业的地位。同时发挥全产业链的纵向优势,上下游协同实现集成创新,共同致力于功能性、差别化涤纶长丝的研发。另外,为增强化纤纤维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公司牵头与新凤鸣、华峰氨纶、古纤道等八家公司成立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化纤行业的共性技术需求,整合各企业的创新资源,实现技术突破,推动整个产业链转型升级。

  创新,就要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同时,以桐昆这么多年发展经验来看,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没有创新就不可能生存”

  德州恒丰集团董事长苏建军

  此次当初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这份荣誉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鼓励,更是对恒丰的认可。应该说,这份荣誉是恒丰人团结创新的结果。

  恒丰一直践行全员创新,集团创业十年,一路走来,可以说恒丰就是走在创新的道路上,没有创新,恒丰就不可能生存下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新将成为一个常态化的工作。个人对创新的体会也是比较深的,创新是现代企业常态化的工作,创新工作在企业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恒丰多年发展一直立足基础管理进行创新、提炼和发展。恒丰的发展过程中,首先是集团的管理创新,恒丰是企业集团,现在是42家理事单位,51家企业,管理模式将松散型企业创新为紧密合作的集团管理。纺织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创新非常重要,根本上是基层,中层,高层管理人才的培育,集团建立恒丰商学院,支撑集团管理后备人才发展。

  此外,恒丰集团立企之初就把产品创新放到首位,集团的差别化纤维的应用规模非常大,多年来从纺纱工艺创新,新型纤维纱线以及布匹的研发生产做的非常好。企业发展,创新一直在路上。

  “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

  山东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宛秋生

  临清三和靠着8台旧织机起步,如今已发展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国纺织企业50强,全球最大的蜡印布生产基地,其成功离不开创新。创业31年来,公司始终以创新为引领,不断精准定位,走出了一条特有的创新之路。其中,加快生产设备的智能升级,向生产智能化转变,目前已建成了36万锭智能化纱线车间;推动技术创新,增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通过产学研、校企合作,2018年公司自主研发技术项目达到200余项;借力“一带一路”,加快品牌建设,产品出口东南亚、南亚、中东、东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新产品模式,推动企业向产业融合化转变。

  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特别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只有坚持创新驱动,才能实现民族工业的由大到强。

  “研发创新要做到真、实、精”

  江苏神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子贤

  虽然神鹤科技的企业规模不大,但是企业的含金量很高。搞研发这件事要实现创新,必须要“真”,就是真正干。第二要“实”,要舍得花钱。第三要“精”,不在大,企业要精。

  作为研发企业,做到了“真”、“实”、“精”,就具备了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作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线成套装备的唯一生产商,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客户需求的提高,转型升级不能停歇。我们不断追加研发投入,重点投资研发性能更强、单机产能更高、节能环保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线成套装备。创新无止境。我坚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必定是低成本、高品质、多功能。

  “创新没有统一的标准,拥抱变革”

  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导

  说到创新,其实创新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让所有人照做。实际上,从企业发展的历程回想起来,有时候创新也是没有办法,是市场形势的倒逼,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做毛纺,属于天然纤维,从大的历史发展趋势来看,地球人口不断增长,土地就这么多,这个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纤维的供应量不断减少,农产品的价值与工业产品产值提高比值相差较多,限制了产品在终端市场的使用。因此,从纺织行业整个链条来看,作为后端,尤其是服务于品牌和终端来说,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做什么”。

  虽然开发创新的过程很艰辛,但丹毛从未放弃。目前公司已经建立起七个维度的开发,有效支撑起开发效率。作为面料企业,更多的是服务型创新和应用型创新,更好地把上游的新型纤维和原料去应用,更好地服务下游的客户。特别是近几年来,纺织行业终端面临着深刻变化,市场红利逐步减少,去年下半年年末到今年上半年,终端利润下降。纺织产业链终端正面临着渠道重构的关键节点,需要企业更好地去迎合这个变革,拥抱这个变革,去做好自己产业的环节,为整个价值链的增值做贡献。

  “走出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江苏海聆梦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倪晨

  依托创新,海聆梦不仅成为了中国窗帘个性国模定制的龙头企业、家纺出口基地,服务国内外60 余家品牌,产品远销全球30 多个国家与地区,更走出了一条“传统家纺产业——柔性智能制造——个性规模定制”的创新发展之路。

  谈及创新,我深有体会。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公司通过差异化产品研发,成功实现了化纤家纺的新突破,打响了国际市场。为了开拓新市场,公司甚至在外海建厂,走了不少弯路,但最终还是觉得国内市场最具潜力。于是,我们瞄准国内软装市场的痛点,开启了窗帘个性规模定制的新模式,打造出了全新的家纺智能制造工厂,现在可以每天为上万家庭提供不同款式的窗帘。

  “创新,一直在路上”

  向兴(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黄再兴

  向兴于1992年成立,最早在吴江盛泽开门市,从做商贩到买原材料给织造厂加工。2002年在福建成立喷水织造厂,至今公司已有1000多台日本金田驹喷水织机,我们发展模式是从贸易-代工-自己生产。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剧,中国纺织企业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和生存挑战。中国纺织业已进入选择性消费时期,为了继续走下去,当时就开始做染整后整理加工,客户转型到国内外一线服装品牌。

  在产业链竞争时代,单靠一个环节或者一种产品,已经很难适应企业的发展壮大,产业链延伸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公司投资兴建了向兴染整,引进国际先进设备,聘请专业管理团队,加大了染整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力度。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寻找行业制高点,并通过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开发出时尚性、差异化系列新品,引领市场潮流。目前公司依靠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优势,成为DECATHLON、BALABALA主供应商之一,并与 UA、探路者、THE NORTH FACE、艾莱依、KAILAS、江南布衣、JACKWOLFSKIN 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走好新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长征路”

  中共江西省于都县委县委书记蓝捷 (江西省于都县委常委何新平代发言)

  于都是长征集结出发地,习近平总书记于今年5月20日莅临于都考察指导,提出了每一代人有自己的长征路,于都县现在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就是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长征路。

  截止2019年3月,我县各类纺织服装企业达2000余家,县内从业人员8万余人,全县拥有30万纺织服装从业人员“大军”,总人口有113.5万人。

  一直以来,对于创新,于都主要采取了七点措施:1.规划先行,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新征程。2.出台政策,构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纽带。3.搭建平台,夯实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基础。4.招强选优,构筑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新动力。5.实施创新驱动,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6.突出重点,培育纺织服装示范龙头企业。7.做优服务,营造招商安商优质发展环境。

  “矢志不渝发扬延安精神,将创新进行到底”

  浙江宝纺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虞宝木

  印染行业作为纺织工业中重要的一环,经历了环保整顿、淘汰落后产能,到绿色高端发展的变革创新,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创新缩影。

  多年來,公司始终聚焦创新,专注差异化产品研发,通过引进先进设备,聘请高端人才,发力智能化建设和精益管理,蜡染布做成了非洲品牌。为了实现企业绿色发展,公司不惜投入巨资打造花园式工厂、公园式车间,把整洁工作标准化、常态化,树立了印染企业绿色新标杆。

  当前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大到国家、行业,小到企业、个人都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此次会议在革命圣地延安召开,我想就是让我们忆苦思甜,保持矢志不渝的信念与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将创新进行到底。

  “保持创新,做强做大做精”

  宜兴市舜昌亚麻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爱民

  今天听了企业同仁发言,对创新认识受益匪浅。2004年公司上1万锭亚麻生产设备,用了700人左右,现在5万锭设备用了1000人左右。现在亚麻纱能纺到50支,60支,70支,并批量生产,这些都是创新的成果。目前公司现有亚麻湿纺生产装备 50000 锭、剑杆织机 196 台,生产规模位列全国亚麻湿纺企业能力的第二位,年生产各种中高支高品质亚麻纱线 8000 吨、坯布 800 万米。今后公司将以延安精神为引领,继续创新,扎实基础,在亚麻色纺领域进一步做强做大最精。

  领导总结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

  纺织行业创新人物举办至今,200多位人物对行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天能坐在一起与大家交流畅谈非常高兴。

  到2020年,纺织强国纲要就要到期了,在我们即将完成纺织强国的目标之际,环境又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环境、生态环境都有重大变化,同时中国纺织服装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个时候,我认为,创新对我们整个行业来说地位显得更加突出,尤其是要强调自主创新。首先从技术上看,在大部分纺织加工技术装备上都已经和世界水平同步,有一些甚至是领先的。今后引进技术的方式可能很难走通,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强调自主创新,同时要把自主创新在今后的行业创新里放到第一位。这其中包括渠道、模式、管理创新。

  正是因为一大批创新人物为我们做出表率和引导,才加速推进了行业的进步。感谢各位创新人物为纺织行业进步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希望大家在整个纺织服装行业进入新时代的情况下继续努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杜钰洲

  20位创新人物代表,不仅代表了2018年度中国纺织行业一年的创新发展成果,更体现了纺织工业在新时代的精神状态,我们始终在坚持在走创新之路。可以说,创新是一个时代的主题。人类发展就是在创新中实现的。回顾纺织工业70年的发展历程,创新始终贯彻其中。

  随着我国纺织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2000年中纺联正式提出纺织工业要由大国变成强国,并在十二五召开的第二次中国纺织行业科技大会上,明确了纺织强国四大目标,即科技强国、品牌强国、可持续发展强国和人才强国。如今,经过几代纺织人的不懈努力,纺织强国目标已基本实现。

  站在新的起点,行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变革和要求,有了新的时代品格和时代性。新时期,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不能简单地讲微观创新,不能离开时代背景,而是要面对高科技纺织经济时代,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时代的纺织工业。因此,行业创新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必须与时代挂钩才能走在时代的前面,把数字经济融汇到传统产业中,使之成为传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新动、新动能。

  今后行业、企业要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必须要开阔眼界,学会开放协同创新,进行跨界合作;要有扎实的产业功底,无论是技术、管理,还是研发、技能都要有功底,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新机遇,实现新突破;要进行跨界、融合、共享的综合式创新,要有合作精神,要有协同发展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纺织工业才能始终保持活力,为民族工业增光,创造新财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