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94岁名医最后的贡献:把自己交给国家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伍汉文原籍广东台山,1925年出生在香港一位“没有执照的医师”家里。母亲本是广东东莞小有名气的妇儿科医生,为避战乱到香港谋生。香港沦陷后,高中毕业的伍汉文忍饥挨饿,长途跋涉近两个月,历经千辛万苦赶至当时因战乱迁至贵阳的湘雅医学院,并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在发奋学习之余勤工俭学的他,获得了张孝骞博士纪念奖和金星奖。学业期满,正是祖国用人之际,他毅然留在了湘雅。

  1950年,伍汉文投笔从戎,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受组织派遣,他到湖南军区卫生學校任教,亦从事军队医疗工作,后又从长沙迁至北京郊区。1953年10月,荣获军功的他载誉回到湘雅。

  竭尽所学解忧苍生

  新中国成立初期,逐渐增加的职业病引起了伍汉文的高度警惕。他深入工厂、矿山实地调查、讲学、防治疾病。他发现粉尘中铅锌含量远远超标,他就给工人体检,做化验。他和医院药剂师赶制药物,先在自己身上试用,再给中毒工人治病,工人们很快康复。此后,他又研制出治疗铅中毒肠痉挛、腹绞痛的硫酸镁注射剂,以及防治铅中毒用口服钙剂加维生素C的方法,填补了我国职业病防治的空白。

  1985年间,因妻子患皮肌炎到湖南宁乡灰汤疗养院治疗,前去探望的他偶然发现了一种地方性疾病。经过深入调查,他发现当地居民常用高到八九十摄氏度的温泉水洗菜煮饭、泡茶烧汤,而温泉水氟含量超标10余倍,导致氟中毒。伍汉文用钙镁维生素D治疗,很快使氟中毒病人康复。他还引导居民打深井水,改善饮食习惯,成功遏止了困扰当地千百年的“温泉病魔”氟骨症的蔓延,并据此完成了《地方性氟中毒钙镁制剂预防疗效研究》,获得湖南科技进步二等奖。

  伍汉文是我国最早创建代谢内分泌学科和实验室的学者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就着手筹建湖南省的代谢内分泌学科。他的研究是从糖尿病的钙磷代谢开始的。钙磷代谢的测定相当不易,为了准确了解病人24小时内进食量和大小便排泄钙、磷等元素情况,伍汉文把病人一周的饭菜都买来存放在冰箱里,每天均分食用,然后收集病人每天的大小便,加入化学药物对其中的有机物进行气化,测定钙磷等元素含量,以测量病人食入吸收和排泄的钙磷等元素是否处在平衡状态。15年间,他围绕这一课题,写了30多篇学术论文,以无可争辨的科学数据和论证,揭示了糖尿病患者钙磷丢失的机理和规律,从而在国际上最早创立了钙磷等无机盐和维生素代谢紊乱是导致糖尿病骨质疏松和发生多种并发症的根本性原因的新学说,并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开创了糖尿病防治的新纪元。1992年,他的团队研究的《糖尿病无机盐代谢失衡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获国家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授予糖尿病研究的国家科技奖。

  伍汉文带领团队辛勤拓荒,使得内分泌学科从无到有,一跃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内分泌实验室也颇具规模,还建立了代谢内分泌研究所,这一切让国内外同行为之瞩目。他本人也是屡受嘉奖。2004年6月被评为“全国老年卫生科技优秀工作者”。2009年,他先后获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和糖尿病学分会授予的“终身成就奖”。

  20世纪50年代末,国际医学界刮起一股否定遗传学之风,我国的遗传学实验室纷纷关闭。伍汉文却在临床上发现了不少遗传性疾病。伍汉文在1959年第6期中华内科杂志上发表了《家族性嗜酸性白血球细胞增多症一例》的论文,抨击了否定遗传学的风气。之后,他又致力于血友病等其他遗传性疾病的诊疗,发表了多篇论文。伍汉文的工作很快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遗传学专家的赞扬,湖南医学院随即在全国率先恢复了遗传实验室。夏家辉院士曾评价伍汉文“他是我国当代最早最权威的遗传学专家之一。”

  严谨治学为师为父

  伍汉文培养了内分泌博士研究生、内科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60余人,学生遍布国内外,或成为专家学者,或成为管理精英,甚至不乏某些研究领域“执牛耳”者。在学生们眼里,伍汉文既是严师,又似慈父,更似朋友。

  代谢内分泌学科专家、原湘雅二医院院长廖二元始终记得老师当年对自己的带教。“有一天下午6点多,我正在回家的路上,一位同事追上我,说老师让我回医院。我回去一看,伍老师还在给一位患有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看病。他很激动地告诉我,这种病罕见,一年难碰上一个。”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副院长、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主任许樟荣说,28年前第一次随伍汉文出门诊的情形让他至今难忘。一位正在服用抗甲亢药物的怀孕患者询问能不能要这个孩子。许樟荣告诉她,最好不要。伍汉文听见了,走过来详细询问了情况,告诉患者可以要孩子,末了,对他说:“有的妇女怀孕很不容易,甚至一辈子只有一次怀孕机会,所以,我们不要轻易地劝患者中止妊娠,甲亢控制好的患者是可以怀孕的。”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代谢内分泌科主任刘振启教授追忆时写道:“当我研究生报到时,当时的处长看了我的录取通知书后说了一句让我永生难忘的话:你是伍汉文教授的学生呀?那你这一辈子都学不完!”“在老师门下学习的6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光,我觉得我是一个幸运儿。每当我和别人谈起老师,我都特别自豪。”“老师教导我怎样做一个善良、低调和对社会有用的人,怎样做一名合格的老师,怎样做一个严谨、有进取心的科学家。”“老师曾告诫我:成绩都是过去的,只有放下过去,展望未来,才能不断进步。”

  “伍老师很早就关注着糖尿病、代谢性骨病、临床遗传病、临床营养学等方向的发展,并带着内分泌科的全体同仁和学生努力工作探索。”周智广教授是我国代谢内分泌领域很有影响的专家,现任湘雅二医院院长,他对老师当年的远见卓识钦佩不已,“回过来看这几个领域的发展,更能体会到老师的英明。”更让他感动的是,“老师对我们既关怀备至,每一个关键时刻都给予指点,让我们茅塞顿开,又放手让我们闯,他将每一个新学科建立并奠定基础之后,就交给年青人来做,自己又将目标瞄准了另一个新方向。”一息尚存耕耘不止

  直到94岁高龄,生病前夕,伍汉文还坚持每周四出门诊,风雨无阻。很多病人仍远道而来找他看病。“一位耄耋老人为了病人的健康呕心沥血,他是在燃烧着自己的生命来为我们病人补充强大的能量!”“仔细询问、工工整整地写病历、轻声嘱咐。让每个病人听得懂看得明白,病也治得好。”“他完全改变了我对医生冷漠的看法。”这是病人对他的评价。他从医68年,曾被称为国内在岗年龄最大的代谢内分泌科医生。他说:“政府鼓励医生退休了继续工作,我一辈子都在湘雅,离不开这里,能活一天就尽力一天。”

  除了醉心医道,伍汉文爱好广泛。在人文学、数学、国防建设等方面都有建树。他求证了费马大定理破解数百年数学科学之谜;一篇《和谐论》令世人瞩目;他咏诗作词,拥有“爱国杰出诗人”的美誉;他关心时事,每天必读《中国日报》。

  一入湘雅终生湘雅

  经历了人生漫长的旅途,尝遍生活各种酸甜苦辣,伍汉文始终焚膏继晷,一入湘雅,终生湘雅。他曾说:

  “在面对病人时你永远不知道多少的知识是足够的,也许一就可以,也可能一百都不够。只有不断学习,以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病人,才能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我们湘雅现在无论临床也好、基础也好都很优秀,都很强大。但是,现在还远远没到我们骄傲的时候。如果不能学会创新、研究点新东西出来,湘雅就不可能一直保持着辉煌。”

  “湘雅学子应以爱人为本,勤奋严谨治学和做事,爱病人、爱人民、爱国家,这也是湘雅精神的根本。”

  “爱国永远是湘雅精神中最难以磨灭的,这是百年湘雅所沉淀的宝贵财富。”

  “人生的价值决定于给世人留下什么业绩,为民造福者其人生价值必然高;人生价值不以获得多少财富来衡量,损人利己者其人生价值为负值。”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伍汉文仍不忘当初的学医报国之志,不忘始于湘雅而福泽湘雅之心。他用简单朴实而真诚的文字,留下遗书,愿意捐献遗体作为科学研究和教学。作为医学大师,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国家和医学事业,将自己灵魂和躯体永远留在了湘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