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新年
- 来源:时尚北京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定居,北京,过年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9-10-06 15:47
李小可 每年春节都会写春联、写福字、画生肖
《时尚北京》:您今年在哪里过春节?
李小可:1947年,我随父母定居北京,至今已经七十二年了。除了我于1962年至1968年在河北当兵外,1947年以后所有的春节,我都是在北京陪家人一起过的。因为父母年纪大,我从没有像许多朋友一样在春节期间去国外或南方旅行。2015年母亲过世后,我还延续这个习惯,春节在北京与家人、学生一起过年。
《时尚北京》:您还了解哪些中国传统过年的习俗?
李小可:我是两岁来到北京生活的,应该算是地道的北京人。小时候,我们家每年春节都要逛厂甸、放鞭炮、到各家拜年……我父亲出身贫寒,特别重视过年,每年春节都要提前买鱼灯、风车、水仙花、剪纸等。父亲还会写春联。除夕当天,他把家里布置得喜气洋洋。除夕当晚,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因为我父亲是北方人,母亲是杭州人,他们又一直生活在北京,所以年夜饭就是南北集合,必有的是糖醋黄鱼、八宝饭、炸麻叶、饺子、炒年糕、红烧肉、鸡汤……近二十年,每逢春节前,我和太太还有朋友们必到天津年货市场买“吊钱”、手工鱼灯,但近两年几乎没人做手工鱼灯了,这个非常可惜。去年春节,我们只能用旧的鱼灯了。前些年,北京庙会用手工纸、秫秸杆做的大風车是我们家过年的必各不过它也在近年消失了……
《时尚北京》:当想到中国春节,您最先会想到哪几个元素?
李小可: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主要是预示与祈求吉祥、好运。人们在春节大量运用的红色也是中国文化中的幸运代表色。中国的剪纸和春联就是民间祝福和吉祥的符号。现在我每年春节都会写春联、写福字、画生肖……希望能够保持中华春节文化的特色。
张肇达 正红色的大量运用
每年春节,张肇达都会回到家乡中山,遵循各种传统习俗和亲人一起过年。
在张肇达的家,除夕当天,大家会大扫除、贴春联,然后出去吃年夜饭。晚饭过后,一家人会去逛市里面的花市,粤语叫“行花街”。在热闹的花市里走一圈,辞旧迎新。大年初一的中午,张肇达会与家人一起吃斋菜。午饭过后,张肇达会带着夫人、女儿们到父母亲家里拜年,并一家人开车到金台寺拜佛,祈求新一年平安顺利。大年初二早上,张肇达会与女儿开车到江边,放生鲤鱼,这在中山称之为开年。
“现在我家过年还会遵循很多古礼,这样也感觉比较有年味儿。”张肇达说。
《时尚北京》:您还了解哪些中国传统过年的习俗?
张肇达:在中山,大家会在除夕晚上洗柚子叶澡。除夕当天早上摘柚子叶,午后将柚叶放入一大锅水中煮开。晚上,大人、小孩都必须洗柚子叶的热水澡,再换上新衣新鞋,从头到脚焕然一新。寓意除旧布新,把污秽洗掉,干干净净迈进新的一年。
《时尚北京》:在您的个人创作中,是否有因为中国年而产生的灵感?能否谈谈其中的故事?
张肇达:在2018年春节前夕,我创作了一幅生肖“狗”的画作。画中的小狗以经典半身人物构图,在小狗的神情中呈现出一种人的睿智。我把它命名为MARK博士。我运用了明亮的波普艺术,想将传统的生肖图案以更国际化、更年轻化、更有趣生动的形象呈现。我打算以12生肖为主题,创造一系列作品。
《时尚北京》:能否谈谈您从中国年文化中看到的中国传统审美?
张肇达:在中国年的各种风俗习惯中处处都流露着中国人对一家团圆与美好生活的期盼。当中最突出的是对正红色的大量运用,无论是剪纸、春联,还是鞭炮、灯笼、红包等。在中国人特别是过去汉人的眼中,红色代表着吉祥。汉人对红色的热爱可以追溯到周朝。按照五行,当时周朝推崇火德,相对应的颜色便是红色,所以周朝大量使用红色,从此红色便成为汉人离不开的代表色。
百善孝为先。传统的中国家庭里,辈分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晚辈孝顺长辈,长辈关爱晚辈,是每个中国家庭的基本伦理。在每年春节的初一、初二,我带着我的夫人和女儿到父母亲家中拜年,共享天伦之乐,是一年当中最幸福美好的时刻。
《时尚北京》:能否谈谈您的近况?
张肇达:这几个月里,我在参咖中国国际时装周发布之后,参加了广州时尚周的闭幕发布,在大连参加了中国美·妈妈制造发布会。之后我在南宁时尚周、昆明时尚周、贵阳时尚周参加论坛并在闭幕式发布时装秀。我希望能在这些少数民族比较聚集的城市,启动时尚周,为当地搭建时尚交流平台。
罗峥 春节逛花市
《时尚北京》:您今年在哪里过春节?
罗峥:今年除夕,我应该在深圳,过完除夕之后,我会去日本。因为日本京都是我近几年来非常喜欢的城市,基本上我每年都会去两三次。我们今年的元旦新年也是在京都过的。我们家的小朋友特别喜欢东京、京都和奈良,所以这次春节,我也想带她再去看一看奈良。每次去日本,那里的风景、人文以及留存的我们唐宋时期的一些生活方式,都会带给我不同的收获。
《时尚北京》:您家里有哪些过春节的习惯?您有哪些在春节必须做的事情?您怎么看中国年的年味儿?
罗峥:我们家过春节会贴春联,会买很多年花。在深圳,因为气候的关系,春节会有很多花市,有很多很好的鲜花,名字也很吉祥,像富贵竹、桃花等。每年春节,我都会买一株桃花,也会买水仙。在广东有个习俗,如果春节谁家的水仙开得好的话,就预示着这家新的一年里花开富贵、吉祥和美,所以买年花应该是我每年春节最喜欢做的事情了。另外广东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年长的、已婚的人要给未婚的、小孩子发新春利是,就是我们北方的压岁钱,也非常有意思。
中国年的年味儿,我认为其实就是中国人的人情味儿。大家在这个时候要一家团聚,要走亲访友,会相互祝福,会一起分享快乐和美食,也会休养生息,放松自己一年紧张的身心。因此,春节是一个特别好特别珍貴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最重要的一个节气,这可能和中国从前是农耕社会有关。人们会特别关注24节气,关注天时地利人和,在不同的时节要吃不同的美食。我现在也很怀念小时候那种放烟花、讨压岁钱、穿上新衣服,一家人和和美美坐在一起吃饺子的氛围。因为现在经济发展了,我们过去在过年才能穿的新衣服,现在在平时也可以穿;过去过年的那些美食,现在我们平时也可以吃得到。所以现在少了一些小时候那种对春节的盼望。现代人都特别忙碌,但是中国人已经习惯了无论身在哪里,春节时一定要在年三十之前一家团聚。
《时尚北京》:当想到中国春节,您最先会想到哪几个元素?能否谈谈您在中国剪纸、春联等元素中体会到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谈谈您从中国年文化中看到的中国传统审美?
罗峥:我会想到春联、烟花爆竹、年花、团圆饭等。我特别喜欢剪纸,也很喜欢春联。剪纸虽然是民间工艺,它却包含了中国人的很多智慧,而春联就是文学与书法的完美融合它们又都表达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中国年文化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国红,包括红色的对联、红色的灯笼、红衣服……所以中国人的传统审美里,人们最喜欢的还是热烈、喜庆的红颜色。
《时尚北京》:您如何看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之间的关系?
罗峥: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看似矛盾,其实它们是相互依存的,现代时尚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而传统文化又依靠现代时尚来重获新生。
我—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个宝藏,会给我们今天的设计师带来很多的灵感,但是我希望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的东方美学的时候,要去其形取其质,以心造物。这样才能在传承东方美学精髓的同时,更好地与现代时尚相结合。
吴珊珊 两个人说着话手里干着活
知名话剧演员吴珊珊记得在她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工作的医药公司来了一位看守药材仓库的老爷爷。老爷爷说着一口有浓重唐山味儿的普通话。他在唐山大地震中失去了几乎全部的亲人,所以他只身—人来到贵州找他的侄子。珊珊妈有时会关照这位一个人生活的老爷爷,比如老爷爷感冒的时候,珊珊妈会给他买当时常用的“六神丸”。从那年起,连续两三年,老爷爷每年都会穿得干干净净去吴珊珊家过年。
老爷爷会给每位孩子压岁钱。他发的压岁钱是一张一张一毛钱叠在一起的。十张一毛钱叠在一起的压岁钱给吴珊珊带来的这种温暖与感动,让她一生难忘。
当想到春节,作为戏剧演员的吴珊珊想到更多的是情感。吴珊珊从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开始,每逢过年即是回家。而离家在外、思念亲人的情景给吴珊珊留下了情感印记。有趣的是,她与家里人沟通的方式勾勒了近几十年中国邮政、电信的发展脉络。她最早经历过在邮电局打电话“喊长途”的方式,也经历过贴邮票写信的方式,再到座机电话、手提电话……“当我第一次打长途,我听到我爸爸的声音,第一声喊我爸的时候,我都哽咽了。”她说。这几年,随着大家随时都可以视频对话,一解思念之情,即使相隔很远,亲人都可以非常熟悉彼此的生活。
那一年,吴珊珊从上海戏剧学院回到贵州老家过春节,姐姐们都还没有到。吴珊珊便和妈妈一起灌香肠、腌制成鸭蛋……如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购买到这些产品。而珊珊妈依然特别怀念当时的样子:
两个人说着话,手里干着活!
多么美的情景!
《时尚北京》:您今年在哪里过春节?
吴珊珊:我今年在北京过年。我会下厨做年夜饭,会比平时更加注意每道菜的外观。我会买生肖猪元素的剪纸、福字等贴在家里。
《时尚北京》:能否谈谈您最近出演的话剧《油漆未干》?
吴珊珊:《油漆未干》讲述了一位没有名气的画家克里斯宾去世十年之后,他的画作被卖到了天价而带来的戏剧化改变的故事。《油漆未干》的剧本非常好,其中每一位人物都非常鲜活。虽然剧中人物不多,但是骗子、造假画者、画商、评论家等每位人物的出场带来的戏剧效果都是自然而然的。
《时尚北京》:您饰演的哈医生家的女佣人关尼是一位非常善良的女性,能否谈谈您在表演过程中的感受?
吴珊珊:在这两个多小时里,我会忘记自己生活中所有的事情,而完全进入关尼的生活,去体验那样一种不同的人生。我认为这是演员挺幸福的地方。在演出的时候,观众看到关尼会时不时地被叫出来倒热水,准备早餐与午餐,为客人开门,然后从侧面的门进屋。看似我离开舞台了,其实我几乎没有离开过我候场的地方。观众看不到我在门背后的情景。而我坐在那个门的背后,那里就有要端出去的餐具,我感觉我并没有在演,我就在过着关尼真实的生活。我坐在那里可以看到后面的影片,剧中的画家就是顺着这条小路走着,看到夕阳下的古石桥与玉米田。
让我非常感动的是,当哈医生把画交到关尼手里的时候,观众席响起了掌声。其实大家是很愿意看到美好事情发生的。
《时尚北京》:您早在23岁就获得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梅花奖,表演经验丰富,能否谈谈您面对一部剧之前的准备工作?
吴珊珊:我平时比较喜欢看人物传记。每当我接触一个角色,我都会去了解相关的背景。在排演《油漆未干》之前,我就看了很多跟梵高相关的传记与电影。我会去想,穷困潦倒的画家克里斯宾究竟喜欢关尼什么?這些是我们需要为角色做的功课。
张弓 几十年来在北京过春节
《时尚北京》:您今年在哪里过春节?
张弓:我今年如同以往几十年一样在北京过春节。
《时尚北京》:有哪些春节里发生的事情让您印象深刻?
张弓:春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过春节时家人买的猪头。当时是文革期间,短缺经济时期,家里过年就是花五元钱买一个猪头。这一个猪头能做出很多菜来,比如猪耳朵做成凉菜、下酒菜,猪头肉可以做成酱猪头,猪皮做成肉皮冻等。而收拾猪头最主要的就是需要我们拔猪毛,先用火通条烫,然后用镊子夹,非常费劲儿。这对我的影响是长大后对猪皮及其他一切动物的皮部非常排斥,不愿意再去品尝。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平时就能吃到过去春节可能也吃不到的美食。
《时尚北京》:当想到中国春节,您最先会想到哪几个元素?
张弓:我首先会想到红、黄、绿等高纯度颜色的大面积使用。我认为这可能由于它们的不协调,所以这些颜色在一起会显得很热闹。
过春节的习俗,就我们家而言保留至今的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在十二点之前包一顿饺子,再一起吃饺子,就算过了年。中国年是亲友团聚的时刻,是大家一起吃吃饭、叙叙旧的一个机会。
《时尚北京》:能否谈谈传统文化对创作者的影响?
张弓:我认为传统文化对于每个人的这种深深的影响,全都能从作品当中体现出来,这是深入创作者骨髓的。传统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是更愿意按照已有的经验和成功模式去创作,可能会显得创新性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