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启示:公共面积少,体育服务不能少

  上海东方体育中心

  2019年8月8日,第十一个全民健身日。这一天,上海市近千处公共体育场馆和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向市民免费开放;39处共享运动场投入使用,并对市民自主健身消费进行补贴;116个社区体质监测站点和区级体质监测中心为市民提供免费体质监测。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齐超,于2017年出版了专著《体育公共服务改革之路——上海启示》。她认为,上海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相对较少的客观现实下,为市民提供了相对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其改革的思路、举措与创新技术的应用,对于大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黄浦江两岸各具特色的滨江线段在上海跑步地图上“高亮”了起来。

  沿江跑线,风景优美

  40岁的陈勉从事国际贸易多年,飞行、时差,落地、工作,繁忙且不规律的工作改变了他年轻时的身材,健康也亮起了红灯。

  近十年来,以健康之名,夜跑从未缺席他的生活,无论在哪个城市,每周都要跑四五次。熟悉的地方跑长途,8到10公里;陌生的街区,只跑两条街也能让他感到舒展。

  “多年前在上海夜跑我去宝山体育馆,你见过跑道上人流如织堪比南京路步行街吗?所有人以一个速度绕圈,想加速必须‘蛇形超车。后来我经常去江湾体育场外圈绕跑。”陈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当时在上海的马路上,跑步者要与散步、健走的人群“抢道”,非机动车道上也有安全风险。

  夜跑者的小困扰,是上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的一个缩影。

  2014年底发布的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不包括高尔夫球场)数据显示,当时上海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72平方米,只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26平方米。

  在一线城市中,上海的数据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那次普查显示,北京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22平方米,深圳为2.27平方米,广州为2.38平方米。

  改变出现在2014年。

  当年10月,上海市浦江办组织制定并发布了《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此后,濱江岸线步道建设逐渐展开,黄浦江两岸各具特色的滨江线段在上海跑步地图上“高亮”起来。

  以杨浦滨江为例,2016年,550米长的杨浦滨江示范段正式亮相;2017年,杨浦大桥以西至秦皇岛路码头的约2.8公里沿江岸线实现贯通。“沿江跑线,风景优美,清风拂面,和在国外城市跑步的感受越来越接近。”陈勉说。

  滨江之外,上海更多区域也开始打造景观跑道和步道。如静安区设计了三大慢行圈:在南京西路设计全长2.6公里的商务休闲圈,为白领散步、慢跑提供便利;在昌平路设计5.3公里的宜居生活圈,便于当地社区居民跑步健身;巨鹿路主打旅游风貌圈,“巨富长”成为最具风情的网红夜跑打卡地。

  提供更多的健身场所

  2014年,对于上海的公共体育服务事业来说,是一个标志性年份。

  这一年,从事媒体工作多年的杨桂云开始创业,她的切入点是利用上海众多的办公楼宇,举办“午间1小时”飞镖比赛。

  一年约250个工作日,2018年“午间1小时”活动举办了近200场。商业楼宇作为适宜的应用场景,成了公共健身运动场所的新增量。如今,这个活动已孵化出闻名沪上的“酒吧飞镖系列赛”和“上海飞镖音乐节”。

  “我们赶上了好时候,这一年国务院下发了‘46号文,上海市政府开始大力鼓励利用各种公共场地、资源搞公共体育健身活动。”杨桂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这份体育产业里程碑式的文件,指的是国务院于2014年10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46号文”要求营造全民健身氛围,推进健康关口前移,把全民健身作为产业发展和扩大消费的基础。

  2019年8月21日,上海张江科学城“ 无人值守”健身舱

  “上海市群众体育政策的改革总体思路、时间节点与国家体育发展战略的调整步骤保持一致,但在地方试点和开创性政策改革方面,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颇具前瞻性。”齐超对本刊记者说。

  201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发布。意见以“46号文”为依据,结合上海实际,提出将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上海发展体育产业的根本目的。

  2018年5月,《上海市体育设施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内容涵盖公共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和经营性体育设施三类。公共体育设施主要包括公共体育场馆、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健身步道、健身苑点、市民球场等。

  2018年,上海市已新建89条市民健身步道,新建改建72片市民球场,新建改建342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2019年的目标是新建改建100条市民健身步道、60片市民球场、30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目前市体育局及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推进利用拆后空地、闲置空地、边角地、高架桥下、屋顶等城市剩余空间来进行开发建设,以努力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健身场所。”齐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

  上海的杨浦殷行街道有座市民健身中心,它是上海首家能同时服务老年、中青年、青少年(儿童)及残障人士的社区健身房,也是首家健身与健康融合的社区型市民健身中心。

  骆晓昀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