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风云人物丁日昌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刚刚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元气大伤。此时,有些人继续麻痹自我不思进取,有些人心有余悸惶惶不可終日,而有一部分清醒果敢的官僚则在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后,意识到必须要自救自强,“师夷长技以制夷”,于是率先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及先进技术。这场自救运动,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洋务运动。

  推动洋务运动的人被称为洋务派,他们主要都是一些头脑清醒的官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而广东人丁日昌,亦是洋务运动风云人物之一。

  丁日昌(1823—1882),丰顺县汤坑圩金屋围(今梅州市丰顺县城)人,“梅州八贤”之一,是中国近代开明的政治活动家、军事家。与时俱进、卓有远见的丁日昌曾大力引进西方工业设备,创建了江南制造局,还架起了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路,并将之融入军事战争,为中国军事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传丁日昌自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七八岁就会写诗,被当地人誉为“神童”。1842年,20岁的丁日昌中秀才,次年补廪生。然而好事多磨,其后丁日昌三次赴广州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但他壮志不消,并不屈服于命运,继续阅读各种书籍,历史、地理、诗文、军事方面的知识均有涉猎。1844年,惠潮嘉道李璋煜见到丁日昌的文章后,被其文章触动,大赞丁日昌为“不世之才”,随即把他聘为幕僚。

  1854年,丁日昌协助李璋煜镇压三合会立了大功,被任命为广东琼州府儒学训导,三年后迁任江西万安知县。担任万安知县期间,丁日昌表现出了优秀的治理才能,政绩突出,既深得民心又受到上司赏识。但在1861年,丁日昌调任卢陵知县,被太平军击败,丢失辖地,被朝廷革职。仕途遭受沉重打击,丁日昌心情低落,但他不甘心就此败落,一直在寻找“复出”的机会。当时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督办江南军务,丁日昌大胆建言,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被收入幕府。曾国藩奏请清廷,于1862年11月恢复了丁日昌原来的官职。

  丁日昌思维周密,诸事留心,学识丰富,是实干型的官员,被曾国藩认定为可塑之才,渐渐成为了湘军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1863年,丁日昌被委派到广东督办火器。后来又凭借通晓火器制造的突出专长,被李鸿章调赴上海,创设炸炮局。

  在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大环境下,丁日昌的思想发生了重要转变,对时局的认识更加清醒:一是外国侵略者才是真正对朝廷构成重大威胁的人,二是中国传统的生产工艺和手段无法适应近代枪炮制造的需要。

  1864年,丁日昌上书李鸿章,指出必须积极自强才能御侮。1865年,丁日昌说服李鸿章等人支持其创建了江南制造局。从遵循传统手工生产到追求大规模机器生产,在当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观念变革。敢与时俱进变革观念的丁日昌,在上海积极想办法主持买下了美国人设在虹口的旗记铁厂,并将苏州洋炮局的部分机器并入铁厂,后又接纳了容闳从美国购回的机器,终于成立了江南制造局。江南制造局是清政府设立的第一家近代军工企业,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

  1868年,江南制造局所造的“恬吉”号轮船下水,中国第一艘明轮蒸汽舰试航成功,轰动一时。1877年,身为福建船政大臣兼福建巡抚的丁日昌,认识到电报在军事中的重要作用,在台湾架起了由旗后(今高雄)经台南至安平的电报线。这条电报线总长95里,是中国人民自己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

  纵观丁日昌一生,他始终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戒备心,并且能够与时俱进,付诸实践,想尽一切办法推进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他为中国军事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一位难能可贵的自强不息、开拓革新、富有远见的实干人物。

  而彼时,一帮顽固派大臣依然看不到清政府的落后,看不到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狼子野心,看不到时代步伐的匆匆向前,反而疯狂攻击丁日昌等洋务派官员,岂不可悲可叹!

  曾秋灵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