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策略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 关键字:小学数学,引导,教学
  • 发布时间:2019-12-11 20:54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的要求,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在探究中分析数学知识。教师应该运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空间自由的环境中发散、创新数学思维,从多角度出发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探究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文章在“引导—探究”式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引导—探究”式教学;运用策略

  一、“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引导”通常是指带领、指引、领路,“探究”则为发现式学习,即通过观察、研究,发现问题、找出证据并解决问题,然后对结论进行交流、检验。笔者认为,“引导—探究”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设置,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使学生积极地解决问题,再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总结出新知识。

  在引导学生进行“引导—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截了当地将结论强制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分析与思考,并得出结论,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即可。“引导—探究”式教学,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够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多样性。 二、“引导—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分析

  1. 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引导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容易跟着教师的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缺少独立、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很片面。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其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使其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探究出自己喜欢并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效提高学习质量。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2.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是可以轻易掌握的,尤其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概念。由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递增性较强,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前面的知识点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对后续知识点的理解,导致无法轻松掌握。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注意力无法集中、耐心不足、好玩好动的阶段,但是如果能够有生动、具体的教学内容,便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生活中的事物作为实例,使学生通过生活实际发现教学知识,掌握教学内容。例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先设置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进行引导:在马路上车的行驶方向有什么不同?两个人分别从操场的不同两端进行会合拥抱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通过让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回忆与思考,发现车辆行驶分左右两个车道,是向相反的两个方向行驶;学生在思考操场拥抱时,能够发现两个人是面对着跑向对方的。教师除了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还组织学生进行游戏的实践模拟:让两名学生站在讲台两边面对着走路会发生什么情况,背对着走路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学生通过具体的游戏实践,发现相遇和相离等问题,也能够发现时间、速度等的概念。

  甘肃省静宁县八里中心小学

  李 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