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案”

  这半年多里,每天早上的上学路上,我总会迎面遇到那个男人。

  他戴着眼镜,抿着嘴唇,看起来很有学问的样子;四十岁左右,高瘦,两腿像竹竿一样细;有时穿着休闲运动服,有时穿西装。

  我不知道为什么他每天都在同一个时间出现在察哈尔路上,他要去哪儿?他要干什么?

  我看不透他。

  我从来没见他笑过。他总是板着脸,手随着步伐有节奏地摆动,像登山时走在下坡道的人,看起来惬意又干练。我曾猜想,他是不是在晨练?

  这个判断让我心安理得了好一阵。那段时间每次见到他,我都十分激动,带着点儿得意,有种“我终于知道你的秘密了”的感觉。这感觉十分好,就像掌握了别人的命运。

  直到那天我起晚了,在镇江路上看见了他。我这才知道他走过察哈尔路后会拐入那条巷子。接着,他掏出车钥匙,上了一辆白色的比亚迪汽车。

  “哦,他要去上班。”我想着,“我果然还是看不透他。”

  转机出现在一个月后,我从未如此接近真相。在那个普通的早上,我照常出门,拐过水果摊,又看见了那个男人。他从我前面的居民楼走出来,我感到自己的困意顿消,取而代之的是激动,血液在体内沸腾,我在心中默念着:“原来他住在镇江路。”

  我就像在迷雾中行走的人,急切地想拨云见日。

  居民楼中又走出来一位女同学,和他并排着。我认得,那是隔壁班的班长。他们一路上都很沉默,那个男人偶尔靠近她的耳边说句什么,她会开心得笑起來。直到来到校门口,他拍了拍她的背,看着她走进学校,这才转过身。

  我又一次面对他的脸,他依旧面无表情,只是走了几步后,又回头看了一眼校门口。

  我终于知道了,他早晨出门是为了送女儿上学。这对父女每天比我早几分钟出发,所以我平常遇上他时,他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他不是悠闲的散步者,不是高傲的知识分子,而是温暖的父亲,以每天不变的坚守陪伴着女儿。

  困扰了我近半年的“悬案”,终于破了。

  佳作点评

  父亲每天送女儿上学,本来是老生常谈的,但是作者处理得很巧妙。首先,作者以好奇心探寻生活的奥秘,这种意识很难得。“困扰了我近半年的‘悬案,终于破了”,日常生活因好奇与观察而特别温暖、美好且充满意义。其次,在叙述中,故事以“我”的视角来讲述,有限视角使得文本很有生活情境感。这两点足以说明,向生活探寻、向内心求索,这个世界有太多值得书写的人和事。(张炳文)

  邢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