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 120位诺奖得主从这里走出
- 来源:百科知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徐志摩,牛顿,霍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1-17 16:34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是著名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康桥,即剑桥,剑桥大学所在地。1921年,徐志摩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当年,徐志摩就在国王学院的后园里创作了这首诗,诗中“河畔的金柳”被认为描写的正是学院康桥边上的柳树。
徐志摩去世77年后的2008年7月2日,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后园立起了一块白色大理石碑,上面镌刻着《再别康桥》这首诗。这块诗碑成为一条纽带,将中国和剑桥大学,尤其是和国王学院联系起来。
这里星光灿烂
剑桥大学始创于1209年,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学”。大学采用书院联邦制,目前共有31所学院,包括三所女子学院和两所专门的研究生院。
这所具有800多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可谓群英荟萃、星光灿烂:牛顿、开尔文、麦克斯韦、玻尔、玻恩、狄拉克、奥本海默、霍金、达尔文、沃森、克里克、马尔萨斯、马歇尔、凯恩斯、图灵、怀尔斯、华罗庚等科学巨匠,弥尔顿、拜伦、丁尼生、培根、罗素、维特根斯坦等文哲大师,克伦威尔、尼赫鲁、李光耀等政治人物以及罗伯特·沃波尔(首任)在内的15位英国首相都曾在此学习或工作。此外,从这里还走出了120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二)、11位菲尔兹奖得主、7位图灵奖得主。
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也有不少与这所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结缘:徐志摩、萧乾、叶君健等诗人、作家,华罗庚、张文裕、蔡翘、陈立、王应睐、刘佛年、王鸿祯、朱既明、王竹溪、戴文赛、伍连德、丁文江、李林等科学家。
城市中有大学
剑桥大学地处一座拥有10万居民的小城—剑桥(也称康桥),大学因城而得名;这座城市也因剑桥大学的存在享誉世界,以至于剑桥大学几乎成了剑桥市的代名词。
剑桥位于伦敦北大约90千米。早在2000多年前,古罗马就曾在此地屯兵驻军。不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剑桥在很长时期内只不过是个乡间小集镇。直到剑桥大学成立后,剑桥的名字才渐为人所知。
剑桥地处平原,剑河从城市西门经市区流向东北,注入乌斯河。剑桥是音译与意译合成的地名:其英文Cambridge中,bridge是桥的意思,Cam在闽粤方言中音如“剑”。剑河(River Cam)上修了多座桥梁,所以,这座城市被命名为剑桥。
剑河是当地一条环城河流,曲折蜿蜒,两岸杨柳垂丝、芳草萋萋,河上架设的桥梁设计精巧,造型美观,其中以“数学桥”“格蕾桥”和“叹息桥”最为著名。剑河两岸,排列着高大精美的校舍、庄严肃穆的教堂和爬满青藤的红砖住宅,翠色葱茏,古意盎然。
作为与牛津大学齐名的优秀大学,剑桥的氛围与牛津迥异:牛津被称作“大学中有城市”,剑桥则是“城市中有大学”。尽管这里保存了许多中世纪建筑;但从整体而言,剑桥仍是明快而且现代的,市内还有很多与城市规模不相称的剧场、美术馆等设施,更使得这座大学城散发出一股浓浓的文艺气息。
剑桥大学各学院分散在全城各处,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完整校园;不过,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整座城市都是它的校园。因为市中心几乎被各学院包围,好像成了剑桥大学的生活区。
暮春是剑桥最美的时节,道路两旁是一排排苍翠撩云的大树和一树树白色、淡紫色的樱花,生机勃勃。各个学院和住宅门前的草地上,紫红的、粉红的玫瑰,鹅黄色的旱水仙,路灯柱上,住宅阳台上挂着、摆着鲜花盛开的花盆……繁花似锦,赏心悦目。
最使人流连的还是那满城的绿色。青葱的草地几乎铺满了小城除了街道以外的一切空地。那一栋栋高大的校舍、教堂的尖顶和一所所爬满青藤的红砖住宅掩映在绿色之中。剑河边上,垂柳成荫,丛林拥翠,此时的剑桥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风雨兼程八百载
剑桥大学的建立得益于中世纪大学所享有的自由迁徙的权利。1209年,为了躲避与当地居民之間的殴斗,牛津大学的一些学者迁到剑桥,聚众教学,从而建立了剑桥大学。其最初的教学方式以阅读和讲解课文为主,考试主要采用口头辩论形式。其间,剑桥大学建起了第一幢大楼,学院均以其为中心分布、发展。1231年,英国国王亨利三世授予剑桥教学垄断权,剑桥也以其优异的教育质量著称于世。
16世纪以后,人文主义思想传入剑桥,一批人文主义者汇聚到剑桥,在剑桥大学的教育中,古代语言和文学取得了重要的地位,原始文献研究取代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教学重心从神学转向雄辩术,教育目标从培养牧师向培养有学问的政治领袖转变。
17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由于宗教矛盾和冲突激化,剑桥大学受到巨大冲击,招生人数逐渐下降。
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工业革命爆发。随着新人文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宗教改革的广泛开展,剑桥大学的教学内容开始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自然科学逐步进入课堂。1849年,剑桥大学增设了自然科学的荣誉学位考试。1871年,卡文迪许物理实验室建立,电子、中子、原子核结构、DNA双螺旋结构、X射线的散射现象、脉冲星……人类史上无数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来自这所实验室。1904~2017年的113年间,该实验室一共产生了32位诺奖得主,占剑桥大学诺奖得主总数的1/3。
20世纪初期,学院导师制取代19世纪的私人导师制,成为剑桥大学颇具特色的教育制度。20世纪50年代以来,剑桥大学优越的教学、研究条件吸引了各地成绩优秀的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大增。1970年以来,由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发起建立的科学园成为了高新技术研究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孵化站,由此形成的“剑桥现象”享誉海内外。
2009年是剑桥大学建校800周年、达尔文诞辰200周年。这一年的1月17日晚,当全球基督教堂的钟声都在为800年华诞的剑桥大学而鸣的时候,剑桥大学却只奉出了8分钟的灯光表演,将牛顿的力学公式、霍金的《时间简史》封面、弥尔顿的《复乐园》文稿等剑桥人的骄傲投影在大学参议院的两堵墙体上。
必看的三所学院
剑桥大学不仅有最优秀的师资队伍,旗下31所学院的建筑亦各具特色,十分精美,尤以国王学院、三一学院和圣约翰学院最为出名。
国王学院成立于1441年,由当时的英国国王亨利六世设立创建,因而得名“国王学院”。为了显示国王的雄厚财力,学院建立之初就追求宏伟壮观的建筑,其建筑群中最著名的当属学院的礼拜堂,它耸入云霄的尖塔和恢弘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已经成为整个剑桥的标志和荣耀。
国王学院的主要入口是雄伟的19世纪哥特式门楼,学院中庭绿地上矗立着亨利六世的青铜雕像,学院内富丽堂皇的一角被称为“凯恩斯角”。凯恩斯是国王学院校友,著名经济学家。从国王学院还走出了政论家奈翁纳德·伍尔夫、哲学家和评论家路威士·狄更生、画家邓肯·格兰特以及作家E.M.福斯特等大师级人物。
学院内的礼拜堂是剑桥古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中世纪晚期英国建筑的重要典范,由亨利六世在1446年下令建造并亲自设计,耗时近100年,于1547年完工。
礼拜堂四面的彩色玻璃窗以圣经故事为主要情景。祭坛后方由鲁本斯所绘的“贤士来朝”以及分隔礼拜堂前厅与唱诗班的屏隔、其上饰有天使的管风琴、扇形拱顶天花板等都是亮点。西门上的皇冠与都铎蔷薇的纹章细节,反映出亨利八世的英国霸权梦想。在亨利六世建造礼拜堂的同时,设立了国王学院唱诗班,他们每年圣诞节举行的弥撒音乐会都会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向全英国转播,是世界知名的圣诞音乐会之一。
三一学院由国王亨利八世创立于1546年,无论是学术成就,还是经济实力、学院规模,在剑桥大学31所学院中均名列前茅。这里还是科学家牛顿、哲学家培根以及6位英国首相、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母校。
在学院大门入口处,有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塑像。令人捧腹的是:威严的国王左手托着一个象征王位的金色圆球,右手却举着一条椅子腿。据说,亨利八世右手中握的原本是一根象征王权的金色节杖;不过,雕像竣工不久,被当年还是大学生的著名诗人拜伦悄悄地换成了椅子腿。奇怪的是,几百年来,竟然没有任何人对此质疑。剑桥人不仅听其自然,还对拜伦的这个恶作剧津津乐道。
在大门右侧的绿草坪中间,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苹果树。据说,当年就是这棵树上的一个苹果落到了牛顿的头上,从而启发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三一学院有宽敞的中庭、精美的校舍及古老的建筑。在1567年修建的礼拜堂内,有真人比例的校友雕像,牛顿、培根等知名校友皆在其中。中庭的特色是一座伊丽莎白时代修建的喷泉,这里曾是學院的主要供水处。拜伦在三一学院就读期间,很喜欢搞恶作剧,经常不顾禁令,偷偷地跑到喷泉池里游泳。学院规定不准养狗,他就特意买了一只熊,放到塔楼左边的屋顶阁楼里喂养。
圣约翰学院建于1511年,为剑桥第二大学院,其原址为圣约翰医院,伊利大主教计划在此成立剑桥大学第一个学院,却因僧侣的反对而作罢,一直到1511年4月9日才动工建立圣约翰学院。
跨过学院正门,经过前庭、礼拜堂、中庭后来到康河河畔,沿途的学院建筑以都铎式詹姆斯时期风格为主,始建于1514年的角塔砖石门楼上有彩色纹章标志。学院的校舍大多建于16、17世纪,挂有著名校友肖像。
学院内有两座桥横跨于剑河之上,一座是建于1712年的“厨房桥”,另一座就是著名的“叹息桥”,圣约翰学院也因为这两座桥而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建成于1831年的“叹息桥”位处学生们由宿舍到考场的必经之路上,每逢考试季,学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叹息着经过这里,走向考场,此桥因此此名。建造于1709年的“厨房桥”则直接通往圣约翰学院后门的老厨房,它是剑桥第二古老的桥梁。
刘少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