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引发的“摄像头之战”,消费巨头与安防“大佬”短兵相接

  AI摄像头成智能家居新增长点

  相比五六年前刚刚进入大众市场,智能摄像头越来越火了。在摆脱了“电脑外设”和“院落监控”等“标签”后,近来,家用摄像头似乎涌现出了不少玩法,引得全民“连连看”。

  据统计,最先发展安防产业的美国,民用市場产值占总产值的50%以上;而在我国,民用安防市场仅占安防市场总产值的6%,可谓潜力巨大。

  我国民用安防市场直到2013年才开始“觉醒”。那一年,还有人在用诺基亚“砸核桃”,同时智能手机和4G网络也开始向每一个城镇普及。很少有人想到,家用摄像头的命运由此改变。

  相比智能音箱的高歌猛进,家用摄像头市场五六年的发展只算得上“浅斟慢酌”。然而,它却以云台化、实时对讲、360°全景、高清化和AI化一次次刷新人们的认知,摆脱古板的标签成为高科技的代名词。

  2019年12月20日,IDC发布报告预测,“视觉交互崛起发力”将成为2020年智能家居市场的十大发展趋势之一。

  家用摄像头全面AI化,新机遇下的行业新分工

  通过视频云平台层的AI算法,一些视觉AI功能成为家用摄像头的标配,这些功能大大延伸了家用摄像头的应用场景,甚至重新定义了家用摄像头的存在意义。

  视觉AI技术正在家用摄像头上发生化学反应,一如当年“自然语言处理”为音箱带来的革命。从市场动向来看,许多已经拥有摄像头的用户在考虑升级换代,而更多的还没有消费的用户正在经历一轮“拔草”和消费升级。

  热闹非常的“AI化”趋势之下,家用摄像头市场迎来了一片新蓝海和新的产业分工方式。

  其一,AI激活家用摄像头的所有物联网想象。在所有家用摄像头AI应用中,最常见的是动态识别和跟踪功能。当摄像头识别到物体的动静,能够自行转动跟拍,还可以自动拍照发消息给主人,轻易捕捉到“宝宝第一次走路”、主人不在时的“猫狗大战”等有意义、有趣的生活片段。

  此外,人脸识别、宠物识别、定区域识别等功能也有许多应用场景。除了识别、跟踪层面,AI摄像头还与用户产生更深层次的交互。

  其二,AI化浪潮下,三类玩家的新打法。在 2013年之前,家用摄像头领域近似于一片“莽荒”。2014年10月,小米正式发布了“小蚁”一代智能摄像机,主打“云存储,安全不断线”;而后几年,小米又陆续发布了129元的小方智能摄像机、具有智能语音功能的小白云台机、能够侦测人形的智能摄像头、续航100天的电池版摄像头、499元的户外摄像头等多款产品,在家用摄像头领域“疯狂输出”。

  小米不仅为自己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小米模式”也刺激了整个摄像头硬件行业的各路玩家。许多安防硬件厂商吐苦水:“一部消费类摄像头物料清单成本已近百元,再加上人工、场地、运营等费用,怎么可能只卖129元?”

  殊不知,小米、海尔、中兴和小蚁等新玩家的“卖硬件转向卖服务”互联网玩法正在成为消费级摄像头市场的主流。一方面,硬件甚至可以不赚钱,而是通过视频云平台服务收取服务费用;另一方面,每一个消费者都成为其“用户”,生态上的价值更大。只要你能想象,用户能够通过各种触达方式来变现。

  在这种背景下,阿里巴巴、华为和360等科技巨头通过AI赋能成为行业的背后“操盘者”。

  阿里巴巴对家用摄像头的布局其实在2015年就开始了。彼时,阿里云就携手大拿为美国数百万智能摄像头提供云计算服务。也是当年,阿里巴巴推出了流式存储与播放一体化技术方案,使视频直接由摄像头切片上传到云存储存,支持视频秒级回访,从而为“从卖硬件转向卖服务”的行业趋势写下注脚。

  其实,阿里巴巴才是背后的“大佬”。这些厂商的AI摄像头的软件层面大都由阿里巴巴的AI和边缘计算技术平台LinkVisual支撑。LinkVisual发布于2018年10月,目前已为近百家摄像头厂家提供服务对接,为泛视频行业提供云服务。

  不同于阿里巴巴选择了相对开放的云平台和算法仓打法,华为则从软件硬件一体化方向出发,打造闭环模式和产业生态。

  而华为的HiLink,正是华为包括智能摄像头在内的所有智能家居生态的立足点。2018年8月,华为推出HiLink开放式的智能家居互动平台,同时推出与海雀科技合作的AI全景摄像机,推出一个月后销量达到10万台。

  华为在消费级摄像头领域目前只算以单点产品“蜻蜓点水”,但未来可期。如果华为盯上这片市场,凭借在云计算能力、传统安防和通信积累以及品牌信誉度,举生态之力“疯狂收割”很可能只是朝夕之间的事。

  在这场智能家用摄像头的抢滩大战中,还有陡峭的“第三极”不可忽略,那就是以海康威视的“萤石”和以大华“乐橙”为代表的安防企业。

  不同于传统音箱企业对“智能音箱”风潮的后知后觉,安防巨头早在2013年就开始布局民用安防市场,将触角伸入到家用摄像头领域;即使在AI方面,安防“大佬”们也在2013年就有了车牌识别和视频检索等视觉AI萌芽。

  当然,尽管安防企业的先天条件优越,但一群擅长To B的“大象”们要转换到To C赛道也需要经过一番改头换面。

  入侵、偷窥,智能摄像头的冷思考

  近日,“黑客入侵亚马逊摄像头假扮圣诞老人吓坏小女孩”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获得3 000万以上的阅读热度。在热度背后是人们担忧家用摄像头安全性的敏感神经,而这些消费者需求和心理也是各路厂家最需要拿捏得当的地方。

  在我国,也是隔段时间就会有类似“摄像头被黑”和“监控直播”等事件发生。比如,某家以“安全”著称的互联网家用摄像头厂家竟也出现“直播隐私”的闹剧;而2019年年中,新京报报道了“云视通”监控黑产事件也令人心有余悸,用户的视频云平台账号被不法商家倒卖,“对床实时监控”被15元卖掉。

  监控安全问题由来已久,厂家们也想出了很多办法让用户放心。一方面,厂家从密码机制、监控合作、网络访问权限等各方面减少摄像头被攻击的危险,一方面通过“APP增加相机关闭按钮”等物理遮挡方式使主动权掌握在用户手里。

  这些解法虽然使得家用摄像头被入侵、直播成为小概率事件,但家庭这一人们最隐蔽之处的画面,仍触动着用户的最脆弱的神经末梢。

  因此,市场上也有小伴等创企推出无云台、存储和AI在前端的摄像头。这种方案更加安全,已经在欧美地区形成新的趋势。但同时,它对用户来说价格一般更贵、便利性差一些,对厂家来说难以进一步实现服务盈利和生态变现。

  “品牌信誉”成为让许多消费者选定摄像头产品的安全指针,但也不尽然。

  有意思的是,在淘宝平台上,一些小作坊、甚至是山寨厂家竟推出跌破89元、59元的“AI全景摄像机”,它们也获得破几万的月销量。但从长远来看,许多山寨作坊大概率会随着不久之后的行业洗牌逐渐难以为继。

  可以预见,随着5G和AI浪潮来袭,智能摄像头既面临硬件的升级,又需要依靠昂贵的云平台获得顶级视频传输安全等级,门槛并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低。

  与此同时,头部玩家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基本不放过零头,随着价格战告一段落,类似智能音箱的“低价格高门槛”的市场格局正在成型。

  写在最后

  目前,智能摄像头新蓝海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争相进入、逗留的十字路口。智能摄像头市场爆发的征兆已经显现,AI化和5G带来了视觉识别、认知技术在智能家用摄像头应用场景的无限想象。而目前,仍然没有一家寡头出现从而一揽智能家用摄像头的全局,可以说这场抢位游戏才刚刚开始。

  李水青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