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的2020年,何为主旋律?

  2019年的手机市场

  经过了数年的“抢卖点”和“造噱头”的大战,手机市场在2019年进入用多品牌覆盖不同细分用户的阶段。

  当小米以“战斗天使”的命名上攀价位时,vivo的iQOO和OPPO的Reno已成围追堵截之势;OPPO用realme回国下探“千元机”市场时,红米则更名Redmi护住小米“极致性价比”的基本盘……

  从“抢卖点”到打造子品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逼迫手机厂商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将“战火”引到其他厂家的阵地。

  从2019年的整体情况来看,iQOO、Reno和realme都打响了知名度,卢伟冰操盘下的Redmi也接住了“极致性价比”的基本盘,而全年只发布一部走量数字旗舰的小米,则成了最大的失意者。按照卢伟冰在采访中的说法,这是有意为Redmi铺路,而2020年才是小米的发力年。

  2019年第三季度,市场风向突变,IDC和Canalys的统计数据都显示,华为在此阶段的市场占比已达到42%,出货量的同比增幅超过60%。除了苹果之外,其他厂商的市場占比均有大幅下滑。华为的崛起固然有5G非独立组网的优势,也离不开国际局势的“助力”。“卖点”和子品牌,都在外力的作用下失效。

  从“抢卖点”到布局子品牌,手机行业在2019年呈现出从打造爆款到满足不同群体个性化需求的趋势。只是越来越高的跑分数值和已经攀升到亿级的手机像素还能否打动消费者,姑且存疑。

  场景生态:老战场的新思维

  除了在手机市场上拳拳到肉的近身肉搏外,手机厂商也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生态领域。

  虽然目前无法预估5G会不会给IoT设备的连接带来变革式的改变,但是厂商们无疑想抢占更多的场景入口。除了手机这一入口外,智能音箱、智能穿戴设备和智能电视,都有潜力成为IoT设备的控制中枢。

  短短两年时间,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智能音箱市场。根据Canalys的统计,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市场同比增长44.9%,达到2 860万台。虽然亚马逊依然是一枝独秀,但是阿里巴巴、百度和小米均跻身前5,其中阿里巴巴和小米的增速均达到77%,百度的增速更是达到290.1%。

  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的竞争也已持续了多年,但是其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历史要短得多。苹果早在2014年就发布了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以缩小版iPhone为设计思路的Apple Watch自然支持通过HomeKit来实现智能家居的控制。

  而在穿戴设备上支持语音助手,则是另一种技术思路。2018年9月,华米推出了自己旗下的首款智能手表,AMAZFIT内置的小爱同学就支持语音控制11类智能家居;而2019年的小米手环4,则是将设备的价格门槛拉低到200元以内。

  作为家庭中最大的一块屏幕,电视作为控制中枢的角色也颇受期待。不管是三星、LG还是索尼等传统厂商,都已经实现通过语音激活的形式来实现智能家居的控制。

  入局电视赛道的手机厂商虽然越来越多,但很难说对电视的产品带来了变革,因为不管是产业链还是系统平台,已经相对成熟。

  在生态链这么一个“老”战场上,值得关注的还是各个厂商的思路和打法。

  在手机市场上略有失意的小米对生态链越来越倚重。小米将“性价比”的思路不断迁移到其他赛道,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小米和米家的商标已经覆盖了大多数大家电,而其旗下的生态链企业,如云米,已经将产品线拓展到油烟机、燃气灶和热水器等家电。

  然而,生态企业间的协同性也为小米生态链的战略带来了潜在的隐忧。2019年小米自己推出的智能手表,无疑是华米旗下手表的直接竞争对手;生态链企业石头科技和云米都有扫地机器人产品,不仅自有品牌间要竞争,而且也要与低毛利率的米家产品竞争。

  在IoT领域,华为最大的动作莫过于进入了大屏领域,只不过产品不叫智能电视,而是叫“智慧屏”。目前来看,语音助手、前置摄像头、家居控制和手机联动等功能都不能算革命性的改造,但是鸿蒙OS的整个生态,则展现了一种新的整合思路。

  华为生态的另一个亮点则在HiLink生态。在打法上,HiLink更显示出一种“倾略性”。华为选择与房地产公司合作进入前装的思路,无疑是打破了原来抢占连接入口的竞争方式,从用户接触产品的源头而不是连接入口形成“排他性”。

  生态的最终趋势,应该是开放的。小米虽然在生态链上产品众多,但最新推出的多模网关,已经支持苹果的HomeKit。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不同生态之间的竞争、自有品牌和生态品牌的竞争恐怕仍将持续。

  2020年,生态场景下的竞争是手机厂商厮杀的又一个重要战场。不过,不同厂商的进入时间差距很大,后来者在产品线的丰富度上赶超可能性不大,如何去构建一个能容纳更多玩家的生态,恐怕才是厂商们2020年发力点。

  第二梯队厂商:2020年将迎来生存之战

  “三剑客”或隐退或离去,“黄大掌门”重新出山,魅族在2019年依然是中国手机厂商第二梯队的领头羊之一。但是,这第二梯队,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

  根据IDC的统计,2019年第三季度,“其他”厂商的出货量为510万部,不到2018年同期出货量的一半,市场占比也从2018年同期的12.1%下滑至5.1%。

  2019年魅族最大的新闻,不是发布了起售价1 999元的魅族16T,也不是推出跟进骁龙855 Plus的魅族16s Pro,而是创始人黄章用“对公司来说能挣钱的就是人才,亏钱的就是费财”来评价“三剑客”之一李楠的离去。在他看来,担负冲击销量的魅蓝对利润的贡献度并不大。

  “小而美”的魅族,真的是越來越“小”了。魅族的出货量的三连降,印证了中小厂商目前的窘况。中小厂商出货量的下滑,不只因为4G末期需求的萎靡,更是因为在硬件同质化严重的当下,声量本就式微的二线厂商,更难抢到“卖点”—研发资金落后、供应链缺乏话语权,中小厂商想打开局面越来越困难。虽然中国的消费者依然对价格非常敏感,但品牌的口碑和背书也日渐重要。

  此外,“抢热点”的策略,对于中小厂商而言,不仅“难抢”,而且效果有限。联想比小米9提前2个多月占下了首发骁龙855的“热点”,正式发售的时间也更早,但不管是自身的产能还是市场的需求,都没有能力动摇市场的格局。

  这种差距更体现在“双11”这样的线上促销的较量上。根据京东2019年“双11”公布的排行榜,除了在品牌榜的末位还能看到国内二线厂商的身影外,单品销量前十被荣耀、iPhone和华为瓜分,荣耀更是占据7席。

  随着一线厂商通过子品牌的形式进入细分赛道,中小厂商想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将越来越困难。

  至于IoT生态,中小厂商一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二没有流量入口的吸引力,不管是自己拓展产品线还是吸引生态伙伴都缺乏筹码。

  在5G时代,中小厂商的市场空间固然将被进一步压缩,但如果委身于家电厂商的IoT生态,也算是一种出路。

  2020年,自己做手机没什么进展的格力,也许会想着收购某家手机厂商。只不过,董明珠看中的恐怕不是这家手机厂商的销量或技术,而是作为智能设备的用户逻辑和运营思维。

  写在最后

  不管5G能否给中小手机厂商带来市场洗牌的机遇,至少会释放出巨大的增量。随着4G手机的需求逐渐疲软,而5G的基站数量还远未达到彻底消退用户“持币观望”情绪的地步,手机厂商们在试探性发布5G手机紧跟潮流的同时,IoT生态场景的争夺也愈演愈烈。

  夏一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