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经济呼唤金融改革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创新,传统,金融
  • 发布时间:2020-03-26 21:06

  中国经济要保持可持续增长,必须更多地依靠创新。但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周期长、不确定性高、失败的概率比较大。这对金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金融业务的特点往往是追求周期短、风险低、回报高的机会,因此,创新型经济与中国传统金融之间存在不匹配的矛盾。

  最近几年普遍感觉金融不支持实体经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很突出。其实并不是金融体系变坏了,而是经济在转型,但金融模式还没有完全转过来。所以现在金融也迫切需要改革与创新。

  中国当前的金融体系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金融抑制指数比较高,二是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比重比较高。客观地说,过去几十年,这套体系在支持中国经济方面还是行之有效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通过看财务数据、抵押资产和政府担保做融资决策,比较适应过去以低端制造业扩张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

  但现在情形发生了改变。既然是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增长,金融也要支持创新活动。中国创新的主力是民营企业,但很多轻资产、创新型的民营企业大多是“三无企业”,即无财务数据、无抵押资产、无政府担保。银行面对这些企业有点束手无策,这也就是为什么民营企业会遭遇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

  相比传统的金融部门,如火如荼的影子银行和数字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则更灵活一些。网络银行以大数据为基础做出风控模型,放贷款。腾讯的微众银行、蚂蚁的网商银行和新希望、小米的新网银行,每一家的员工数都不超过2000人,但每家每年都可以发放1000万笔以上的小微贷款或者个人贷款,这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很难想象。

  中国金融改革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需要关注。

  第一,市场化的改革还要进一步推进,但市场化的步伐与程度一定要与中国的实体经济相适应,不是简单的市场化越彻底越好。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化进程中遭遇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机制特别是监管框架尚未成熟,放开来造成了金融风险。欧美危机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市场化之后,可能还是要设置一些政策机制包括宏观、微观审慎政策控制风险。

  第二,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间接融资主導的格局恐怕不会轻易改变。所以,我们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同时,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改革传统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上。德日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一样支持着它们的经济逼近了世界经济技术的前沿。同样,中国的金融体系也可以不断转变,事实上商业银行已经在尝试很多新的模式,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供应链金融、投贷联动、信贷工厂模式、大数据风控等。

  数字普惠金融是中国金融部门所作出的世界性贡献。对于这样有价值的创新活动,既要给予发展的空间,也要做到监管风险。影子银行也一样。在制定监管政策的时候,要把现实需求和可能的问题都考虑进去,尽量争取实现平稳过渡,尽早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

  黄益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