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与疫情防控

  • 来源:百科知识
  • 关键字:蔓延,隔离,起源
  • 发布时间:2020-04-04 20:30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我国采取的最主要的应对方式是隔离,其标志性事件是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封城意味着将武汉整个城市隔离起来,里面的人不能出去,外面的人不能进去。此外,还有对确诊和疑似病人进行医院隔离观察和居家隔离观察措施,即根据新型冠状病毒1~14天的潜伏期,进行14天的隔离。普通人也被要求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更是严禁聚会。

  为什么要隔离?这源自传染病防控的三项原则,一是控制传染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三是保护易感人群。要落实这三项原则,只要进行隔离就可以办到。把病人和疑似病人与健康人隔离开来,是既控制了传染源(病人和疑似病人),也切断了传播途径(隔断病人和疑似病人与健康人群的接触),同时由于做到前两项,也就能广泛地保护易感人群,如儿童、孕产妇、老人。

  隔离的起源

  隔离起源于鼠疫大流行。人类历史上有过三次世界范围的鼠疫大流行。公元6世纪,鼠疫第一次世界大流行,夺去了1亿人的生命。这次鼠疫起源于中东,随后鼠疫的流行中心发展到近东和地中海沿岸,而且持续时间特别长,达60年之久。鼠疫第二次世界大流行的高峰期是在1347~1351年间,当时称为黑死病,延续到17世纪才消弭。第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从19世纪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这次鼠疫的特征是流行范围较广,几乎世界各地都有。

  隔离正是在黑死病时期产生的。1347~1351年,意大利的威尼斯是鼠疫致人死亡最多的欧洲城市,为了避免鼠疫感染更多的人和造成死亡,当有来自黑死病疫区的商船到达繁华的威尼斯港口时,船只不准靠岸,更不许一人上岸,当局要求船只到一个孤地抛锚隔离(Quarantine)40天,船上的很多人,甚至整船的人便只有饿死、渴死。

  1374年,威尼斯首先颁布法规,要求所有进出威尼斯的客商只要有人疑似感染黑死病,一律不许進城,要在海上或隔绝的岛屿上隔离40天。Quarantine即成为“隔离”“检疫”的词源学的最早意义,并延续到今天。1383年,法国马赛正式建立海港检疫站,在欧洲实行最严厉的隔离制度,患者隔离、村庄隔离、外来人员隔离、往来货物隔离。

  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更早地知道和实践了隔离这种最古老和最有效的应对传染病的方式。《论语》记载: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意思是说,伯牛染恶疾,孔子去探视,顾虑到疾病有传染性,伯牛的家人不愿意让孔子进病人的屋里,孔子不得不隔着窗户见其一面,并透过窗口握着伯牛的手说道:“没有办法,真是命呀!这样的人竟得这样的病呀!这样的人竟得这样的病呀!”这已经是隔离的雏形,但还可以与重病者握手。

  隔离战胜疫情

  秦代(公元前3世纪),麻风病流行,当局制定了一些法律,包括指定专门医生检查麻风病人,如果发现了麻风病人,就将病人送到疠所或疠迁所隔离治疗。疠所是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传染病隔离场所。这种传染病隔离场所,从秦代开始,以后历代都有所改进和发展。汉代元始二年(公元2年),得了传染病的老百姓会被送到专门收容他们的类似传染病医院的机构中进行隔离与治疗。

  到了西晋(约公元3世纪),朝廷里明文规定,如果官员家中有三人染上同样疫病,即使表面上看起来这个官员无病,仍100天内不准其入宫,这也是最早的有时间规定的隔离。清朝设立了“查痘章京”官职,官员的职责是到各地去检查是否有天花病人,一经发现,即强行将病人迁往很远的地方居住,即隔离治疗。

  隔离成为人类历史上抗御和战胜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因为隔离是早期预防手段,是为了防止更多的人患病,而治疗是后期的手段,是对已患病的人治疗。即便对一种传染病可以采用有效的药物,但是,如果不防止新的患者出现,治疗永远无法应对大量的患病者,而预防将会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地挽救更多的人;而在缺少对症药物和疫苗时,隔离抗疫就更为重要了。

  中国1910年10月暴发的东北肺鼠疫就主要是靠隔离战胜的。当时没有抗生素特效药,以伍连德为总指挥官的抗疫人员采用了几种方式。一是对病人进行隔离收容治疗,把病人与健康者隔离开来;二是清洁消毒,除了焚烧死者的衣物外,还对所居住房屋和当地公共场所如街道进行消毒,如喷洒石炭酸液、燃烧硫磺消毒,这是控制传染源和阻断传播途径;三是阻止病人和疑似病人外逃,这实际上也是隔离的一部分;四是及时火葬病死者的尸体,这也是控制传染源;五是伍连德设计的“伍氏口罩”,也发挥了切断传播途径的作用。再通过对症和支持治疗,到1911年4月底,东北地区肺鼠疫全部消灭,但是也夺去了6万人的生命。如果不采取隔离治疗,染病和死亡的人数将会几倍、几十倍地增加。

  未能有效隔离的教训

  比较2009年的H1N1流感大流行,也能清楚隔离对于传染病的防治至关重要。自2009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共计6次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是:2009年H1N1流感病毒疫情、2014年野生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疫情、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2016年巴西寨卡病毒疫情、2018~2020年刚果(金)埃博拉病毒疫情,以及2020年1月31日宣布的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是一次由流感病毒新型变异株甲型H1N1所引发的全球性流感疫情。2009年3月底,该流感开始在墨西哥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暴发并不断蔓延。在疫情暴发初期,墨西哥对此流感的传播和蔓延认识不足,没有及时采取隔离的应对措施,致使甲型H1N1流感除了在墨西哥、美国、加拿大境内广泛传播外,还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出现了确诊病例。

  不过,在几天后,墨西哥通知了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两者的帮助和评估下,又过了几天,墨西哥城被“有效关闭”。一些国家取消了飞往墨西哥的航班,其他国家则停止了与墨西哥的贸易。墨西哥的“封城”要比武汉早一些,后者是在2019年12月1日发现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后,在2020年1月23日才宣布“封城”。

  但是,墨西哥全国所有学校和公众活动却是从2009年4月24日起才关闭和停止的。从4月27日起,美国部分学校因校内发现确诊病例而关闭。5月18日,日本部分地区有超过4000所学校、幼儿园关闭。6月12日,中国香港的学校、幼儿园和特殊学校提前放暑假。

  尽管如此,WHO截至2010年7月的统计表明,甲型H1N1流感自2009年3月底出现以来已经导致18000多人死亡,但是,H1N1毒株的总死亡率(包括未经证实或未报告的死亡)“无疑更高”。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专家估计有284500人死于该病,远高于最初获得的死亡人数,因为原始人数仅包括了通过实验室确诊的死亡人数,没有确诊但死于该病的人数要远大于确诊的人数。这些死亡大多数发生在非洲和东南亚。

  现今在发生传染病大流行时,隔离已成为一种常规和法律认可的防治疫病的重要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属乙类但施行甲类管理)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隔离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在疫情期间,这种规定无疑能赢得各方的支持,并产生共赢的效果。

  一凡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