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食野味,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 来源:百科知识
  • 关键字:焦虑,崩溃,毁掉
  • 发布时间:2020-04-04 20:32

  2020年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中华大地,不只是让中国人的传统佳节年味大减,而且肺炎势头之猛,几乎让武汉和其他一些疫情严重地区的医疗卫生系统崩溃,公众也曾一度陷入焦虑。

  回想起17年前的SARS事件,人们依然是心情沉重,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国人又一次遭遇类似的厄运呢?从网友提议将此新型肺炎命名为“野味肺炎”就能看出,中国人爱吃野味的生活方式引发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引发此次疫情的病原体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与2003年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引发严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的冠状病毒(SARS-CoV),2015年在中东地区引发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冠状病毒(MERS-CoV)有较高的相似性。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CoV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70%,与MERS-CoV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40%。尽管研究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最初宿主还有一定争议,但是人们吃野味的行为表明,此病毒来自中间宿主,有可能是果子狸、竹鼠或獾以及所有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42种野味。研究者不仅在人身上分离获得了新型冠状病毒,也从华南海鲜市场非法销售野生动物的摊位上分离获得了该病毒。至于是哪种动物,现在尚难确认,因为摊位已经撤除,野生动物全部毁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003年暴发SARS疫情就是中国人爱吃野味所致,当时曾一度把果子狸当成源头宿主,对果子狸大加屠杀。但是,后来的研究发现,SARS-CoV的源头宿主可能是蝙蝠,果子狸不过是SARS-CoV的中间宿主,而且病毒经过变异,才让人患上SARS。日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来源、分子作用机制和传染性风险,该病毒应该是通过S-蛋白与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病毒的结合受体)相互作用,来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这个结果也暗示,新型冠状病毒有很强的感染能力。研究人员推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宿主为蝙蝠,不过从蝙蝠到人可能还存在更多的中间宿主。这也意味着,人们是吃中间的动物宿主染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前,一张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商铺“大众畜牧野味”的推销图片广为流传,其经营售卖的野味种类多达42种,包括竹鼠、狗狸獾、猪狸獾、果子狸、狐狸、树熊、孔雀、大雁等,均可活杀现宰,速冻冰鲜,送货上门。民以食为天,吃什么与怎么吃是人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又别具一格,喜好野味。既然是吃野味,“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海)里游的”都难逃被吃的命运。吃野味的习惯为病原微生物的演变及传播给人提供了有利条件,这符合人兽共患病的医学理论。也就是说,一种致病病原体可以使人和动物都患上同一种病,比如人们已经非常熟悉的口蹄疫、疯牛病(过去人类患该病被称为新克雅氏病,现在统称为普里昂病)。疯牛病和人所患的新克雅氏病都是因为吃了变质的普里昂蛋白而导致的传染病。

  死亡率达90%的传染病埃博拉出血热也与人类吃野味有关。英国研究人员对埃博拉病毒的生化结构进行研究后发现,这种致命病毒的外部蛋白与某种鸟类的逆转录病毒相似,提示该病毒可能是从鸟类传播给人类的,也就是说吃野味可能传播埃博拉病毒。另一个推测是,人可能通过吃灵长类动物的肉而感染埃博拉病毒。比如,刚果(布)西盆地地区的凯来县和姆博莫县是埃博拉出血热的重灾区。该地区发生疫情初期的死者生前曾食用过病死的猴、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的肉,2000年至2001年,埃博拉出血热曾在该地区流行,造成很多人死亡。研究者推测,埃博拉病毒可能是从猴传染给人的。同样,艾滋病病毒(HIV)最初来源于非洲绿猴,当地人捕杀绿猴并分而食之时,HIV趁机从人的口中、破损的伤口中进入人体,并演变成人免疫缺陷病毒。

  2003年,人们因为吃野味引发SARS而付出了沉重代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3年8月16日的统计,全球累计SARS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因SARS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中国卫生部的统计是,中国内地共确诊SARS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高峰期正与中国传统的春节不期而遇。春节期间,正是人们放松休息、分享美食的大好时机,因此,无论是家宴,还是到餐厅消费,在满桌菜肴中,免不了会有一些野味。这在中国人看来既是一种消费有档次的标志,也体现了生活水平提高。不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蔓延已经表明,最好的饮食方式还是少一点野味,甚至是零野味,多一些传统食品,如鸡、鸭、鱼、猪、牛、羊等,这才是最安全、明智的消费。

  尚不清楚此次人们又会因吃野味而染上新型传染病付出多大的代价,不过历史总是在轮回。“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这在中国人吃野味上是再明显不过了。好了伤疤忘了疼,中国人是该清醒了。现代人应该认真考虑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能不能收敛一些?是不是所有动物都可以作为盘中餐?人与动物的距离该如何平衡,是让它们回归大自然,还是把动物圈养起来作为自己的宠物、玩偶?

  早在SARS流行之时,北京、广东、上海等地都纷纷立法禁食野生动物。2003年7月25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在该条例中,曾引发巨大争议的“公民应不吃野生动物”条款最终被改定为“公民应摒弃吃野生动物的习俗,不吃法律法规保护、容易传播疾病或者未经检疫的野生动物”。北京也从2003年起,在全市范围内禁食野生动物,野味店寿终正寝。

  但是,野味店禁了,禁令也下了,也无法禁止人们自己去买野味来烹调并大快朵颐。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售卖的多达42种野味就满足了这一市场需求。据推测,由于中国人爱吃野味,中国地下野味市场规模达到上百亿元人民币。广东省林业局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广州市半数以上的人吃过野生动物,原因在于,45.4%的人认为可以补充营养,37%的人是出于好奇,12%的人是为了显富。这似乎是中国人爱吃野味的共同原因。但是,野味没有家养的动物性食物营养高也是公认的事实,食用的后果则是更容易让人患病。虽然国家有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而且也立法禁止吃野味,但由于有需求,也就有地下野味市场的存在。

  如果能不吃野味,无疑会极大减少疾病和灾难的产生。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再次提供了一个让国人反思和改变生活方式的机会。凡事可一而再,不可再而三!

  晓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