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瑞芳虽是排字工人出身,但他为人豁达大度,有事业心,能识人、用人,是难得的事业型人才,张元济与夏瑞芳的搭档,奠定了商务印书馆事业发达的人才基础。
张元济与夏瑞芳开始时是业务上的关系。南洋公学译书院搞了一批课本书稿要交印刷商承印,夏瑞芳为兜揽印刷生意而和张元济相识。两人交往既多,逐渐彼此认识。
有一次,夏瑞芳缺少周转资金,张元济觉得夏瑞芳这个人办事很好,存心帮他一把,为夏介绍了一家钱庄,张作担保透支1000元,帮夏渡过难关。从此,张、夏更加接近。
20世纪初,国人翻译日文书籍成为时尚,有的因此大发其财。夏瑞芳见了心动,也购买了10种日文译稿付印,想借此大捞一把。不料,书印出来后,销路不畅,光买稿费就损失1万元。夏瑞芳在吃亏后向张元济请教,问这些书为何不能畅销。
张回答:“你何不把书稿带来我看看?”
张元济看了书稿后,告诉夏瑞芳,这些书之所以不畅销,是因为书的内容太差,故很少有人问津。从这件事上,夏瑞芳认识到,他们几位股东都是排字工人出身,学问知识有限,商务印书馆要想发展壮大,做出一番事业来,非有学问的人掌舵不行,于是主动邀张元济这位输林出身的大学问家加盟商务印书馆。
1901年夏,张元济、印有模入股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原有资本估价为26250元,张元济、印有模两人入股23750元,使商务的总资本达到5万元。这是张元济加入商务印书馆的第一步。夏瑞芳的最终目标,是把张元济本人拉到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
有一次,夏瑞芳与张元济谈话,夏说,你既然在译书院不得意,能否离开,我们来合作。张以玩笑的口气说,你能请得起我这样大薪金的人吗?夏连忙答复:你在译书院多少薪金,我也出多少。事实上,张元济在南洋公学是月薪100两银子,而到商务后,夏瑞芳给张元济开的月薪是350两银子,这在当时恐怕属高薪之列。
1902年初,张元济正式加入商务印书馆,他与夏瑞芳商定,夏管印刷、发行,张管编书。两人还约定:“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张元济的加盟,改变了商务印书馆成员的结构。
此前诸人都是教会学校出身,所受的都是初中级教育,懂得印刷业务但不大懂学术,也不大熟悉文化人圈内的情况,对所出书的学术价值亦很难做出判断。
张元济是翰林出身,又是维新派,学贯中西,与上海、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知识分子蔡元培、傅增湘、汪康年、沈曾植、严复、劳乃宣、夏曾佑、刘葆良等人关系良好,在学术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和知名度。
而夏瑞芳虽是排字工人出身,但他为人豁达大度,有事业心,能识人、用人,是难得的事业型人才,张元济与夏瑞芳的搭档,奠定了商务印书馆事业发达的人才基础。
张学继 摘自《嗜书、藏书、出书的一生:张元济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