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财富基本特点及其高质量增长的制度体系设计

  【提要】国民财富是一个国家及其国民拥有物质资料的存量总和,其规模可表征综合国力的大小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累积效率能反映发展质量的优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财富迅速增长,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优势、制度优势。但一些地方和行业发展质量较低、投资效率不高,以致产生的GDP未能高效形成国民财富。本文框定了国民财富的基本内涵,对我国国民财富的增长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国民财富增长的相关重要论述做了认真梳理,以此为导引并立足发展实际,提出了国民财富高质量增长的制度体系设想。

  【关键词】国民财富;特征;增长;对策

  一、国民财富的基本内涵

  (一)国民财富的主要特征

  1776年,亚当·斯密撰写的《国富论》一书奠定了他在国民财富研究史上的拓荒人地位。在此书中,亚当·斯密对什么是国民财富、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做了论述,针对当时流行的重商主义的财富观,亚当·斯密提出,构成一国财富的不是金银,而是人们能够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亚当·斯密的这一界定,揭示了国民财富作为“物”的基本属性。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国民财富的内涵外延不断丰富拓展。目前国民财富虽未形成国际通认的严谨学术概念,但作为“物”的基本属性仍被普遍认可。各方面对国民财富比较趋同的定义是指一定时点上全社会(国家、集体、个人)在国内外所拥有的物质资料的总和,包括历年社会劳动创造并积累下来的劳动产品,以及已探明的实际或可能被人们利用的自然资源。

  具体分析,国民财富至少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一是国民财富反映存量,也反映发展的质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反映的是流量和经济增长状况,显示经济增长的活力。国民财富指的是一个国家以及国民拥有物质资料的存量总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仅取决于主要衡量流量的GDP大小,更取决于其所拥有的国民财富多少,因此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国民财富比GDP更客观全面。但存量和流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方面,存量来自于流量的积累,资产、负债等都是如此,每年借款在不断增加,在某一个时点就会形成债务的余额;另一方面,存量也可以产生流量,如股票、基金这些金融资产,正常情况下每年都可以带来红利。因此,流量到存量之间较高的转化效率也意味着较高的发展质量。

  二是国民财富内涵多样。国民财富包括国民财产和自然资源两部分,其中国民财产是历年劳动产品的积累,根据存在形态大体可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金融资产。自然资源是自然界的产物,如土地、森林、矿产、水等资源,它们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但储量丰歉程度及利用成本能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随着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加大,国民财富既包括国内财富,也包括这个国家在国外拥有的财富。

  三是国民财富测算不易。国民财富很难精准测算,只能大致估算。主要原因包括:(1)国民财富涉及领域广泛,受统计资料完整性、可获得性以及数据质量等方面影响,把一个国家历史上形成的各类固定资产统计清楚殊为不易;(2)流动资产、金融资产属于变量,资产价格变化会导致财富名义价值发生动态增长或减少;(3)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即便是已探明自然资源)的价值也很难准确定价(价格随供求关系变化很大)。

  (二)国民财富的估算

  目前,在G20国家中,发达国家基本上通过编制国家或部门资产负债表大体上测算国民财富。国家资产负债表,主要包括政府、居民、非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等所有经济部门的资产负债信息,反映整个国民经济在某一时点上的资产和负债的总量规模、结构及总体经济实力,国家净资产即为国民财富。事实上,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Raymond Goldsmith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国家资产负债表。20世纪70到80年代,英国、美国、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捷克等国的经濟学家开始编制本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

  近年来国内一些单位和研究团队也通过编制中国资产负债表对我国国民财富进行估算,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四项:

  一是许宪春等所著的《中国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2007)》,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中以资产负债核算为依据,对国家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概念、核算原则、编制方法、国民资产估价等作了讨论,还编制了中央和若干地方2004年和之前年度的一些资产负债表。

  二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扬课题组自2011年开始对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进行持续研究,并于2015年和2018年出版了报告(以下将这些成果简称为李扬课题组成果)。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包括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两大类。非金融资产包括居民房地产、居民汽车、农村生产性固定资产、企业固定资产、存货、企业其他非金融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政府所拥有的资源型资产(土地);金融资产包括通货、存款、贷款、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保险准备金、结算资金、金融机构往来、准备金、库存现金、中央银行贷款、其他(净)、外商直接投资、其他对外债券债务、国际储备资产。在负债方,仅指金融负债,无实物对象项。

  三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余斌课题组于2012-2015年对相关方面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我国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案,并对2010年政府资产负债表进行了测算。资产负债表项目包括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三大类。非金融资产,包括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两类。其中生产资产由固定资产、存货和贵重物品组成;非生产资产包括自然资源、合约、租约和许可以及商誉和营销资产等。金融资产/负债包括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SDR)、通货和存款、债务性证券、贷款、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保险、养老金和标准化担保计划、金融衍生工具和雇员股票期权以及其他应收/应付款等,备忘项目包括外商直接投资、耐用消费品和不良贷款。

  四是博源基金会马骏课题组于2012年编制了2002-2010年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资产包括非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而负债仅以金融负债形式出现。其中非金融资产包括居民房地产、企业固定资产、政府非经营性资产、土地储备、存货、耐用消费品等有形资产以及非上市企业权益、无形资产与商誉。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居民储蓄存款、企业货币资金、企业间信用、政府财政存款、银行国内信贷、股票、国债、长期股权投资、其他债权、国外资产等。金融负债包括广义货币M2、居民贷款、企业贷款、企业间负债、央行票据、国债、准政府债务、铁道部债务、地方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其他债务等。

  总体来看,上述四个课题组关于国民财富的大项分类基本一致,即主要由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净值两大类构成;鉴于自然资源价值较难在市场条件下核定,各方面均未将其列入估算范围。

  令人惊奇的是,虽然各方面对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涵盖细项略有不同,但相关年度国民财富的测算结果却高度接近(见表1),这反映出各方对于利用资产负债表来估算自然资源以外的国民财富已经形成初步共识,总体上具有可行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按照中央指示,国家统计局等11个部门开展了资产负债表编制和试点工作。据公开报道,2017年6月26日,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现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3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方案》,说明这项工作从国家治理层面已进入操作阶段。

  二、中国国民财富的主要特点

  结合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和相关方面估算结果 ,对我国国民财富的增长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四方面特点。

  (一)国民财富持续增长,总体规模体量巨大,但近年来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据李扬课题组研究,2000-2016年,我国国民财富(即国家资产净值)从38.03万亿元增长到437.46万亿元,16年间增长了11.5倍,年均增长16.5%,明显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见图1)。从国民财富规模看,中国稳居世界第二位。以美元计算,2016年中国国民财富约为63万亿美元,美国为89.2万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的70.7%,同年中国GDP是美国的57.2%。即如以国家财富进行比较,中美之间的相对差距更小。

  另据瑞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称,中国家庭财富总值从2000年的3.7万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63.8万亿美元,规模增长了17.2倍,增速超过大多数国家,中国家庭财富也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

  中国国民财富的迅速增长及其巨大体量,彰显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需要关注的是,随着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自2010年以来我国的国民财富和GDP增速同步趋缓,其中国民财富增速放缓的趋势更明显一些。

  (二)政府部门持有财富比例较高,居民持有财富快速增长,国民财富分配结构有待优化

  按照持有关系,国民财富可分为由居民持有财富和政府部门持有财富。李扬课题组研究表明:2016年我国国民财富的73%由居民部门持有,27%由政府部门持有,居民和政府持有财富的比例为2.92:1。对比不同部门持有财富的增长速度(见图2),可以发现2014年以来,我国居民持有财富的增速已快于政府部门增速,反映出人民群众财富积累速度加快和国民财富持有结构趋于优化的良好态势。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部门持有财富比重相对较高,比如2017年德国、日本、英国、美国政府部门持有的财富比例分别为4%、1%、-9%和-6%。我国政府部门持有较多国民财富,能够确保政府在应对风险挑战时具有较强的组织力、动员力,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直观反映,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当前防控新冠肺炎工作中,这种强大的国家实力和组织力就展现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财富集中于政府部门也直接考验其管理能力和水平,并直接決定着资产经营的总体效率。

  (三)金融资产增速明显快于非金融资产,经济体系金融化程度加剧和国民财富产出效率较低的趋势值得关注

  从资产性质来看,国家财富可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根据李扬课题组研究,2016年底中国各部门金融资产加总为786.4万亿元,是2000年的15倍,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从2000年的58.6%上升到2016年的64.9%,年均增长18.3%,明显高于国民财富16.5%的同比增速;相应的非金融资产占比从41%下降到35%,全社会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的比例从2000年的1.4上升到2016年的1.9,金融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快速上升,表明经济体系的金融化程度上升。这种变化一方面反映了我国金融领域深化改革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也警示经济虚拟化程度上升,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不仅加大了金融体系风险,也提高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加重了融资困难。

  多年来,我国按生产法进行GDP核算,国家的经济增长成就主要通过GDP总量来体现,但国民财富能更直接、全面地体现综合国力。从国民财富与GDP的比例关系来看,我国国民财富与GDP的比例从2000年的380%上升到2016年的590%,反映出大量积累的财富并未产生足够大的生产能力来创造新价值。GDP转化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多年来我国一直处于国民经济和城镇化快速增长时期,受传统发展观、政绩观影响,一些地方在城市规划、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推倒重来、铺张浪费、大拆大建等问题,这种情况导致部分投资虽可计入增量,但难以转化为有效资产存量。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11年全国投资的资本形成率为48%,2018年下降为44.9% 。此外,资产质量不高、盘活效益不强、经济体系虚拟化等也是造成GDP财富转化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四)三大攻坚战稳步推进,国民财富负面资产不断降低,但破解地方债务风险、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明确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几年來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有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为地方政府提供合理的融资渠道,合理扩大债券使用范围。2013-2019年,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减少到551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治理水平不断提高,2013-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26.8%,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增至71%。这些重大举措有力保障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力支撑了国民财富的包容性增长。

  但同时也要看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当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仍然较大,不少地方政府的债务特别是隐性债务已成为威胁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隐患。此外,部分中小银行风险增加,个别机构和地方政府出现信用危机,非法集资案件持续发生等都对国民财富中的金融资产带来较大冲击。传统的过多依赖规模粗放增长、过多依赖增加资源消耗、过多依赖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仍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一些地方环境污染、生态退化问题严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因测算困难,在估算国民财富时,有关方面均未把资源、环境的变化情况计算在内,但这些问题都是导致国民财富出现损耗的重要因素。

  三、对现实国民财富高质量增长的战略认识及其政策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并对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提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要求,这些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的发展观为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认识国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民共同富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做了丰富细致的阐述,构成了新形势下制定国民财富高质量增长战略和政策的重要指南。

  (一)关于正确认识基本国情的重要论述

  科学认识国情,有利于准确把握国民财富增长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正确认识基本国情、科学对待基本国情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1.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美国的七分之一。中国人民要过上美好生活,还要继续付出艰苦努力 。

  2.认清基本国情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否则就会犯错误,甚至犯颠覆性的错误。对这个问题,很多同志在认识上是知道的,但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有些同志会出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况,经常会冒出各种主观主义的东西,有时甚至头脑发热、异想天开。有的人喜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或者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

  3.面对基本国情的正确态度。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本国情的科学论述,警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所处发展阶段,任何时候都不能头脑发热、骄傲自满、铺张浪费,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实事求是,通过艰苦奋斗、务实努力,一步一步增强国力、一点一滴积累财富。

  (二)关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提高国民财富增长效率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1.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

  2.高质量发展的任务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动共享的机制和环境,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他同时指出,衡量发展质量和效益,就是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这才是我们要的发展 。

  3.尊重经济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扩大投资可以促进增长,但如果都是无效投资,投下去没有回报,贷的款、借的债就没法偿还,形成一堆坏账,对企业而言就是财务风险,对国家而言就是财政金融风险。虽然说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性较强的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期可以长一些,但我们也不能把几十年以后的事都干了,即使应该干的也要看财力是不是可以支撑。政府的钱不能乱花,要控制好支出 。他同时指出,我们讲不要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要看全面工作水平,就是说要按照生产力发展规律去发展,而不是违背规律蛮干。我们要正确运用生产力标准,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基本内涵的重要论述,让我们更清晰地把准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关于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的重要论述,让我们明确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向重点和国民财富增长的基本路径;关于尊重发展规律的重要论述,提示我们在推进国民财富增长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提升投资效率并保持各方面的均衡统一。

  (三)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论述

  创新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也是促进国民财富有效积累的重要引擎。習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对为什么推进创新,如何推动创新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1.创新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

  2.创新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 。

  3.创新的主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们明确了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推动创新的方向、路径和目标,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才能为国民财富增长注入持续动力。

  (四)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系到国民财富增长的总体水平,没有生态文明的支撑,国民财富必将大打折扣。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1.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落实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

  2.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

  3.现代化建设的双重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从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三个维度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重点任务和重要目标,对我们科学推进现代化建设,有效积累国民财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五)关于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也是积累国民财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1.关于奋斗目标与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刚刚结束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就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

  2.关于发展思路与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

  3.关于推动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一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二是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实现广大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宣誓了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基本立场,只有让改革发展成果广泛惠及广大群众,国民财富优化配置才算是真正找准了方向。

  四、推动国民财富高质量增长的政策措施

  推动国民财富高质量增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提出缜密完善的制度政策体系,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和经济发展规律。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推动国民财富高质量发展至少要立足以下五个维度,推动构建多维联动、协同互动、各有侧重的制度政策体系。

  (一)组织领导维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推进国民财富高质量增长,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时刻对标对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点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全面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

  (二)理念引导维度——贯彻新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实践都是由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推动国民财富高质量增长,必须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解决好发展动力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和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树立全面、整体的观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抓好政策落实,坚决实现国民经济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稳步提升,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三)支撑保障维度——推进完善两大制度

  一是完善科学规划制度。科学规划是发展的重要依归,也是保障国民财富持續增长的重要前提。与一般性的决策失误相比,规划不科学不稳定是更大的浪费,也更有破坏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建议加快出台《发展规划法》,从法律层面保障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实施的严肃性、管理的规范性,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为切实发挥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要推进建立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制度体系,确保规划目标真正落地。

  二是建立依法决策制度。决策的科学正确直接决定国民财富的积累效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决策机制,加强对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强化决策执行、评估、监督。建议各个方面都要按照中央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抓紧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对决策全过程予以规范。各级政府和部门在进行重大行政决策时,一定要秉持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纳入法定程序,努力降低决策风险,及时纠正不当决策,尽可能从源头上避免因决策失误而损害国民财富。

  (四)重点建设维度——在四个方面务实开展工作

  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国民财富有效增长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发〔2018〕40号)要求,加快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并严格执行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依据不同地区主体功能制订相应的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办法,激励督促广大干部形成正确的政绩观。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目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积极发展新动能,建设好以下几个体系: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要制订实施推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民营经济、实体经济等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政策组合、优化市场环境,努力推动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确保每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中包含更多的科技含量、升值质量和就业容量。

  二是推动城市高标准建设。城市是国民财富的主要集聚区,城市建设水平决定财富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保持一定速度是必要的,但不同地区一定要遵从区域变化大势和人口流动趋势,坚决防止盲目大干快上,以避免造成巨大的投资浪费。要保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对城区、街区规划控制指标做出详尽规定,稳定延续城市空间格局、功能分区、设计风格与文化脉络。房屋和设施建设要体现质量水平、精品意识,强化施工质量管理和部门联合执法。避免重建轻养,重视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加大对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确保一楼一宇都能长久保存下去,确保一砖一瓦都能转化为国民财富。

  三是推动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高规格管理。生态资产也是国民财富,提高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就是扩大国民财富,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能够有效消除国民财富负面损耗。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行最严格的资源集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规范国土开发秩序,全面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制度。以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经济运行成本。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增长的做法,让全体国民能够持久享有绿色财富。

  四是推进社会事业高水平进步。人民群众是国民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国民财富的享有者。要鼓励创业、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就业促进机制,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机制,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国民素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要深刻总结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范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抓紧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化。通过社会事业的高水平发展,为国民财富高效积累奠定坚实基础并注入持久动力。

  (五)具体措施维度——五项应该做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抓紧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建议国家统计局在加快推进试点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抓紧完善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并尽早公布调查测算结果,从国家统计部门的角度对国民财富给出权威结论,以便各方面准确了解“家底”和内在结构特点。该方法确定后,我国经济分析将可以同步获取经济增量(GDP)、存量指标以及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指标等,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国民财富的变化情况。

  二是制定实施国民收入递增计划。国民收入增长是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前提,也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直接体现。建议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国民收入增长的相关指标,制定国民收入递增计划或专项规划,对国民收入增长提出明确的目标、路径和保障措施。要健全有利于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积极倡导全社会通过勤劳致富提高收入水平,继续保持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

  三是研究出台更优的国民财富分配方案。针对当前国民财富的实际比例状况,研究制定结构优化方案。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通过改革和市场化机制最大限度盘活国有资本,提高国有资本效能。完善收入分配方式,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务实提高居民持有财富的比重。

  四是尽快出台稳投资的具体方案。针对近年国民财富和投资增速下滑情况,建议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制定稳投资实施方案,引导各地做好投资项目储备,着力解决重大项目的要素保障问题,适当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与此同时,加快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科学把控投资方向方式,实行全过程绩效管理,强化审计监督,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的统筹力度和精准性,切实提高投资对国家财富的转化效率。

  五是制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预案。有序清理地方政府债务,进一步摸清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针对存在问题制订应急预案,防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中美经贸摩擦加剧时集中爆发。压实各方责任,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研究制定包括财政、金融在内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整体配套方案,有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逐步清理国民财富中的负面资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

  [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

  [5]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9年11月第1版。

  [6]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7]高敏雪:《国家财富的测度及其认识》,《统计研究》,1999年第12期。

  [8]刘润葵:《社会经济学——国民财富的代价和选择的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9]劉渊:《国民财富核算方法与评价》,《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第9期。

  [10]马骏、张晓蓉、李治国:《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11]余斌主编:《国家(政府)资产负债表问题研究》,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

  [12]李扬、张晓晶、常欣:《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杠杆调整与风险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7月第1版。

  [13]李扬、张晓晶、常欣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1月第1版。

  [14]张新:《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价值创造》,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8月第1版。

  (* 杨荫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事司司长。责任编辑:崔克亮)

  Abstract: National wealth is the total stock of materials and goods of a country and nationals, it can reflect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ts accumulation efficiency can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qualit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national wealth has grown rapidly, fully demonstrating the advantages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ath and system. However, with poor development and low investment efficiency in some regions and industries, the generated GDP fails to form the national wealth effectively. In this paper, we outlined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national wealth,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wealth growth in China, carded the important guidelines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on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national wealth, and proposed the idea of an institutional system for high-quality growth of national wealth based on these guidelines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Keywords: National Wealth; Characteristics; Growth; Countermeasures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