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服”疫情:开启中国智慧治理的大变革

  • 来源:互联网经济
  • 关键字:智服,升级,疫情
  • 发布时间:2020-05-30 17:31

  “智服”疫情:智慧城市大升级

  从2019年12月发现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开始,至今不到两个月时间,我们经历了初期因信息不透明、真假新闻所带来的恐慌、质疑,到封城、封村、堵路后导致医用物资、生活必需品无法及时传送到位,再到如今信息透明、秩序习惯逐步恢复如常……

  虽然疫情还未结束,但也“试”出了某些城市“智慧城市”的缺陷,也看到了智慧技术及产品的快速投放应用。

  智慧城市大脑大显身手。面对疫情,北京、上海、杭州、天津等全国多地的智慧城市大脑高速运转起来,重点人群、企业复工情况、感染人数……各类疫情防控信息在这里实现了数字化、可视化。

  例如,疫情爆发后,杭州市卫健委与公安系统第一时间通过城市大脑平台建立了卫健警务-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系统,并与三大移动运营商合作,对近期到过武汉的市民或游客,来到杭州后都会在手机上收到一条要求主动告知过往史的短信。

  再如,上海则在复工潮来临时快速上线“来沪人员健康动态观察系统”版块,覆盖机场、铁路、公路、水路等入沪途径,以信息化技术代替人工统计走访,对来沪居民开展健康基本信息的采集。(截止2月22日,该系统注册登记人员已累计超过291万人)

  本次疫情催生了各地智慧城市大脑建设的普遍需求。阿里预计,到2022年,城市大脑在城管、医疗、房管、安监、市场监管等领域应用将实现全市全覆盖,旅游、环保、消防等领域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

  智慧社区大放异彩。疫情爆发前,智慧社区普及率只占全国社区的40%。2月10日,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呼吁,像阿里、腾讯等大的互联网公司能不能开发一些到社区的公共的软件,来高效提升社区工作。

  阿里云即刻称:“听说国家有需要?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遂联合支付宝、钉钉三者共同推出免费智能社区疫情防控小程序,社区物业等工作者可一键领取,提供出入登记、健康打卡、在线问诊、社区生活、患者同行程、疫情问答等多个重要功能。

  腾讯云不甘示弱:“社区疫情管理工具已经准备好了!”让旗下智慧社区平台——腾讯海纳为社区快速搭建微信公众号,推出“社区电子出入证+人脸识别门禁+无接触自动体温测量”一站式社区通行方案,并实时身份识别及预警记录上报。截至2月11日,全国共有超过2000个小区通过海纳配置和上线疫情防护菜单。

  在国家的呼吁和腾讯、阿里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引领下,全国多地社区在传统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多项技术,显著提升了整个社區防疫效率,催生了智慧社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场景。

  据IDC预测,中国智慧社区市场规模在2023年将达到9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率约为21.2%,前景不可估量。

  智慧政务顺势而为。疫情爆发使掌上办事、非接触办事、线上监管逐渐成为新的政务服务工作习惯。

  上海、广州、深圳、东莞、天津、南昌等地法院通过“微信开庭”“移动微法院”“微信送达”“24小时热线电话”等方式提供不出家门、非接触的全流程线上诉讼渠道,让人民群众“宅”在家里就能感受到人民法院的司法为民和贴心服务。

  疫情期间,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等多省市通过启动“云招商”活动,防疫引资两不误。2月11日,成都双流区开展“现场只有一人”的“云签约”“云招商”活动。仅10分钟,便与其他4位负责人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双流区的首单“云签约”,为特殊时期经济活动不“停摆”开了一个好头。

  当前,我国智慧政务行业,以新华三、浪潮和太极为代表的软件服务企业,以华为、阿里、腾讯及运营商为代表的硬件设备企业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后疫情时代,随着智慧政务的需求扩大、5G时代的来临,智慧政务市场将会有持续增长的空间。

  智慧卫监需求爆发。本次疫情也暴露出我国地方医疗卫生系统的调控保障存在不足。因此,很多地区在城市大脑和城市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专门的卫生监督领域模块,对卫生数据进行快速汇集和分析,各大企业也密集发布定位查询产品分析工具和疫情防控系统。

  而在疫情初期,某省级红十字会因管理效率低下,导致全国捐赠的医疗物资大量堆积,不能及时送到急需的医院手中,引来舆论和网民的极大不满。

  从数字化技术层面来看,如果该红十字会在疫情之前已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拥有数据采集、存储、挖掘和可视化环节,就不会出现捐赠物资和急需物资品种、型号和标准对不上号的情况。(后经九州通医药集团协助管理,运用物联网、AI等数字化技术,只花了两小时将医疗物资调拨分配到位)

  疫情结束后,对于卫生监督执法、医疗卫生管理、处置公共卫生事件均有较高要求,未来卫监领域的信息传输、信息控制、网络布局等相关综合布线类的产品和技术将会呈现爆发式增长。

  智慧交通全面出击。疫情期间,常规通勤、出行需求被迫暂时停滞,但就诊出行、维持城市正常运行的货运交通,以及返工潮时大批人流的管控仍需时刻掌握调度。不少地区纷纷和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出智慧交通系统,通过融合分析交通大数据,针对重点车辆精确识别、精准排查、布控预警。

  比如,海信交管云脑能够对重点车辆的出行规律、轨迹、活跃度、落脚点进行分析研判,从而保障城市的疫情防控安全。疫情结束后,智慧交通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推广。

  尤其是大规模使用的区块链可回溯出行即服务技术(MaaS),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数据分析。例如,应对疫情期间追踪感染人员,MaaS技术使公众出行的每一条记录都可以被追踪获得,可回溯感染者的起止点、出行路程、乘坐的交通工具、时间。

  本次疫情人际感染的高风险和应急交通的高强度,也为无人驾驶的医疗车辆和应急物资货运车辆提供了理想场景。

  百度Apollo、新石器、青岛悟牛科技、中科慧眼均助力抗疫一线,研发更稳定的无人驾驶科技;吉利推出全新纯电动车“几何C”,这也是全球首款量产版无人驾驶纯电SUV,搭载自主研发“智感循迹无人驾驶系统”。

  智慧环保借势发力。疫情让本来就备受关注的环保行业,有了更大市场需求。广西土壤污染源头精准监管系统对17家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企业、133个点位实施24小时监控(其中涉及医废处置的有13家),达到规范企业行为和远程监管的目的。

  深圳、杭州等地还推出智慧水务系统。仅10天就完成开发上线的杭州水务生产调度APP利用网络加密安全技術,可在线实时监控集团下属相关水厂等监测点的运行数据,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实现疫情期间对生产调度的远程监控管理。

  如果未来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334个地级行政区、2800多个区县都推行建设智慧环保,投资规模将十分宏大。

  综上,我们看到,疫情当中智慧城市领域的智慧社区、政务、卫监、交通、环保等系统被充分利用起来,让城市各个部门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有效加强了城市内的卫生防疫,最大限度减少了疾病传播。

  对疫情的预防、监测、处理、协同、管控,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应用场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集聚,智慧城市在未来将迎来新的更大的机遇。

  “智服”疫情:智慧企业模式的大蜕变

  在疫情倒逼下,不少企业开始智慧化转型,展现了它们创新研发能力、快速变线转产能力、高效运营能力、智能配送物流服务能力,最终整合而成的正是中国企业在线化、数字化、信息化快速崛起的支撑力。

  智慧研发更高效。据人工智能市场研究公司TechEmergence的研究显示,AI技术可将新药和检测试剂盒的研发成功率从12%提高到14%。疫情发生后,众多药企结合AI技术迅速投入到检测试剂盒的研发过程中。

  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目前批准上市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及分析软件已达8个(包括华大基因快速建成万例通量的检测中心,其检测试剂盒、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已率先获准上市)。

  智慧转产更灵活。疫情期间,大量企业迅速转移到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的生产,如富士康、上汽五菱、比亚迪、上海嘉麟杰等企业,借助自身在生产管理、市场协同、技术输出等方面的能力与优势,迅速打通口罩原材料采购、设备制造、产品生产等全产业链,显示了大企业在信息化、数字化保障下的强大供应链整合和柔性制造能力。(上汽五菱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五菱牌”口罩机设计、制造、调试到成品下线的任务,在2月底将建成15条全自动生产线,产能提升至日均200万只)

  智慧管理更协同化。本次疫情,再次让全世界看见了中国这个“基建狂魔”的实力和速度。火神山医院从决定建设到交付使用,只用了不到10天。整个设计、建造、安装过程中的BIM技术应用,也是大规模协同工作的基本保障。

  5G技术不仅使全国上千万“云监工”远程观摩了建造过程(更有网友给工地车辆起昵称,“挖掘机天团”成功C位出道),也实现了建造过程在线会议、运行过程中的远程会诊、远程监护和数据采集等管理体系的创新。

  不可否认,疫情之下,任何一家企业都很难独善其身。在非常时期,远程办公成为了企业抓紧复工的折衷选择。

  2月17日,百度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搜索大数据报告》指出,近30天,远程办公需求环比上涨663%,“云开工”成主流。

  后疫情时代,在线会议的需求或许会减少,但更多企业对于知识库、知识协同中枢的需求会爆发式出现,以抵御未来可能的“停工”风险。

  智慧物流更智能。无人车、无人机、无人商店等技术集成的成熟化,极大改进现有物流运营模式。本次疫情中,选择智慧物流模式的企业,都交出不错的战“疫”成绩单。

  例如,京东智慧物流利用全国23座智能仓亚洲一号,通过配有分拣AGV机器人等智能设备,进行仓间调拨、物流中转实现协同支援;宝钢运用无人吊机与无人驾驶重载框架车紧密协作,高效保证了每天10万吨的钢卷在这里周转并发往全球。

  毫无疑问,这次疫情加速了企业向智慧化转型,尤其是对研发设计要求较高、上下游产业链较长、产品供应量较大的大中型企业,智慧化不仅仅是一个机会,而是必然的路径选择。

  ERP龙头企业SAP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智慧管理行业仍将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速,到2022年,中国企业智慧管理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

  数字化生活:智慧个人管理的新理念

  疫情的爆发,不仅推动城市、企业有了升级“智理”系统的场景和意愿,从“管理”走向“协同”,从“单向表达”走向“双向监督”,同时带来数字化生活方式的大改变。

  智慧健康管理模式备受瞩目。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国民慢性病频发的当下,AI医疗无疑是人工智能的极佳落地场景,不仅可实现远程医疗,还缓解了医疗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的压力。

  例如,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上线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大健康管理平台,可提供检测、评估、干预等十余项功能,将海量数据形成多种疾病模型,用户输入个人资料,即可预知未来健康风险。

  据IDC统计数据,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将占到20%。

  本次疫情还使智能穿戴设备再次火爆。2月20日,IDC就2020年终端市场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发布预测结果,认为可穿戴市场在2020年将保持30%左右的增长,并将激发未来一些新产品的创新,如可穿戴消毒、防护等设备。

  智慧家居产品更受市场欢迎。智慧家居带来的无接触交互方式,带给人们更安全、智能、便捷的生活体验。本次疫情中,智能健康家电、抗霾系统、家庭安防、智能连接与控制等多个产品广受市场欢迎。

  苏宁发布数据称,疫情期间多款智能健康除菌类家电销售增长超200%。其中,消毒柜销量同比增长205%,洗碗机搜索量同比增长283%,智能壁挂新风及新风系统销量同比增长304%。

  同时,越来越多企业陆续开启居家在线办公模式,智能化的居家办公环境或将成为人们在满足智能家居基础之上的一次升级。

  据奥維云网(AVC)预计,2020年中国智慧家居产业规模将近4500亿元,将比2018年增长近1500亿元。

  个人创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创业模式在这几年非常火爆,很多新媒体“匠人”抓住在线直播、视频拍摄的商业风口,开始登上舞台,开始IP个人化的创业模式。

  例如,樊登、罗振宇、吴晓波、李善友等超级个人IP抓住了知识付费的风口;卖货主播李佳琦、薇娅和短视频博主papi酱、李子柒等“素人”起家的网红以“一己之力”,颠覆这个世界对网红的认知,把他人眼中的技能、特长、卖点,转变成自己的商业优势。

  疫情期间,也涌现出一批这样的“网红”。抖音用户“傲寒”,经常在深夜里做饭吃(或者是偷吃他儿子的零食),并配以“起来弄点夜点心778”这句魔性的话走红网络。他在走红的同时也带动自己的健身教练业务。疫情期间,他的“线上健身”视频也随即点赞量、转发量大幅提升。

  数字化的到来,让生活方式越来越扁平化管理,进而带来的效率、质量及收入规模的提升,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人选择并习惯于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尤其在个人健康管理、家居环境、创业转型方面产生新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

  总结

  正如比尔·盖茨在TED的演讲《下次的疫情爆发,我们还没有准备好》中所说:“事实上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很好的反应系统,我们可以利用所有发展至今的科技和科学......这可以大幅缩短我们找到病原的时间,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找出解药和疫苗。”

  尽管疫情还没有结束,但令我们欣慰的是,随着互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让我们避免了可能导致的更大灾难。

  随着智慧时代的到来,智慧治理应运而生,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平台或技术工具,更是包括平台、工具和各种制度建设在内的从城市治理、企业经营到个人管理的综合治理体系,是使治理更加扁平化、协同化、社会化,并为整个城市、企业和个人提供更智慧、更精准和更人本的决策。

  冬天终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那些现在使我们担心、迷茫的,终将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姚沁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