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决胜脱贫攻坚问题研究

  • 来源:新丝路(下旬)
  • 关键字:脱贫攻坚,新冠肺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发布时间:2020-06-18 17:45

  摘 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我市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脱贫攻坚难度增大。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我市脱贫攻坚的薄弱环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关键词:脱贫攻坚;新冠肺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强烈的使命担当和坚定的意志决心。我市要实现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目标,首先要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一、当前我市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立足东部省会城市实际,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标准,把脱贫质量摆在扶贫工作首位,整合资金政策,创新工作举措,着力巩固提升贫困群众脱贫成效。目前,全市100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21.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群众满意度达到99.6%以上。[1]

  1."两业同重"健全增收机制

  我市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造血"功能,推动贫困村和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产业带动全员覆盖。推行贫困村产业扶贫"1+1"工程,引导贫困村发展种养加、乡村旅游、光伏项目1459个,每个具备条件的贫困村都有一个特色产业项目和一个光伏发电项目,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的贫困村占到30%。创新实施"插花户"产业帮扶,整合各级资金,建成镇级产业扶贫项目335个,通过土地流转、入园打工、承包经营、项目分红等方式,实现非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扶贫专岗"应设尽设。通过政府出资、社会筹资,在村内设立产业辅助、村务服务、互助照料三大类扶贫专岗1.46万个,推动因各种原因不能外出就业的贫困群众,在家门口、产业园区、扶贫车间、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就地就近就业4.26万人次。

  2."两改同举"健全安居机制

  实现住房安全保障、改善人居环境,推动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追求。我市建立"即知即改"的贫困户危房动态改造机制。加强贫困户危房动态监测,定期集中检查,逢暴雨等灾害天气即时排查,对新出现的危房,按照"宜固则固、宜建则建、宜养则养、宜租则租、宜保则保"的原则,因户制宜、分类实施,做到应改尽改,累计改造9444户,没有发生一起贫困户住危房情况。开展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提升行动。按照"政府出一点、社会捐一点、子女拿一点"的模式,对不属于危房但居住条件差的贫困户进行人居环境提升,重点修缮破损墙体门窗,更换老旧用电线路,补齐基本家居用品,累计改善18470户,受到广大贫困群众欢迎。

  3."两难同破"健全减负机制

  我市将医疗、教育作为阻断贫困群众致贫源头的重要突破点。深化医疗扶贫。贫困患者门诊享受"三免六减半"优惠;对高血压等10种慢性病患者,实行免费用药并对行动不便的送药上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一站式"即时结算,住院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医疗救助、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医疗再报销"六重保障"后,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不超10%,累计帮扶14万人次、1.3亿多元。强化教育扶贫。全面实施贫困学生从学前到高等教育全资助,累计资助4万多人次、8683万元;积极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共同体,全市有中小学校的贫困村实现与城镇优质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

  4."两助同施"健全解困机制

  我市聚焦特困失能群体,幫扶救助脱贫解困。推行以"赡养互助"为核心的亲情助老。开展孝善扶贫,老人、子女和村孝善扶贫理事会三方签订协议,进一步明确子女供养照料义务。推行"邻里照料",设立200多家邻里互助点,聘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为贫困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医、助购"五助"照料服务,惠及贫困人口1万多人。实施以"扶残济困"为核心的助残工程。对贫困残疾人发放生活和护理补贴,养老保险、居民医保由政府全额代缴;免费救治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行贫困残疾儿童康教结合和送教上门;建设"绿泽画院"等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86处,给予"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支持。

  5."两力同向"健全内源脱贫机制

  注重扶志扶智,通过外力引导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化外力引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2014年以来调整配备贫困村党组织班子274名,发展党员539名,培养后备干部2316名,村班子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深化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探索实施了整合帮扶资源的"共享式"扶贫新模式,累计接续选派3932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协调投入各类资金3亿多元。压实帮扶责任人扶贫"最后一公里"责任,推行"五员工作法",让帮扶责任人当好家庭情况观察员、扶贫政策宣传员、脱贫解困指导员、政策执行监督员、健康生活辅导员,成为贫困家庭"新成员"。激发内生动力。创新实施"积分制"扶贫,重点围绕贫困群众参与产业项目、参加技能培训、清理人居环境、自觉孝老敬亲等方面设置积分奖励,贫困群众以表现换积分,凭积分到社会捐资设立的扶贫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这既增强了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意识,又促使基层干部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还汇聚了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正能量,一举三得,"小积分"撬动了"大扶贫"。

  二、当前我市脱贫攻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脱贫攻坚领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加强。

  1.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我市"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了,但稳定住、巩固好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孩子反复失学辍学,不少乡村医疗服务水平低,一些农村危房改造质量不高,有的地方安全饮水不稳定,还存在季节性缺水。

  2.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外出务工受阻。现在,一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到影响,如不采取措施,短时间内收入就会减少。二是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贫困地区农畜牧产品卖不出去,农用物资运不进来,生产和消费下降,影响产业扶贫增收。三是帮扶工作受到影响。

  3.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已脱贫的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有的就业不够稳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

  4.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加强。当前,最大的问题是防止松劲懈怠、精力转移。随着越来越多贫困人口脱贫,我市出现了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个别地区"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2]

  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是指导我们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今年,習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高动员令,为我们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3]

  1.要准确把握党中央和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认真梳理排查政策是否落实到位、群众生活是否得到改善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扶贫脱贫工作,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与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和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圆满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紧密结合起来,聚力抓攻坚、抓防贫、抓巩固、抓提升、抓衔接、保小康。

  2.要紧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细化实化帮扶措施,督促政策落实和工作到位,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对脱贫稳定人群,强化后续跟踪和动态扶持;对脱贫不稳定人群,个性化定制项目分红、送岗上门等措施,不断提高其脱贫能力,确保脱贫路上一人不落。

  3.要高度关注因疫情、疾病等原因可能致贫但未达到市定贫困标准的困难群众,将其纳入脱贫管理中,及时组织开展针对性帮扶。要密切跟踪受疫情影响贫困人口和边缘人口医疗保障情况,医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落实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贫困患者医保报销和财政补助政策。

  4.要加快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确保年内完成任务,并解决好黄河滩区群众就业问题。经过前期各区县、单位的共同努力、攻坚克难,我市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应看到,迁建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要求上来,认真总结前期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以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确保完成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要瞄准时间节点,全力抢抓工程进度。要狠抓工程质量,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民心工程。要多措并举,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强化资金保障。要积极帮助外迁群众解决好生活、就业等实际困难,提前谋划好安置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要深入细致做好滩区迁建群众稳定工作,争取群众理解支持,确保把好事办好。

  5.要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长效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和脱贫成色。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推动全面脱贫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结合起来。

  张贤 杜玉晶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