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自生动能”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施工,广州港,珠三角
  • 发布时间:2020-07-14 14:58

  5月8日,中铁上海工程局建设人员在深圳前海进行市政项目施工(刘大伟 /摄)

  广州港深水泊位码头同时停靠着六艘货轮,上万吨集装箱正在AI人工智能理货系统的操作下有序装卸。码头进入口设置了防疫检测点,人员出入都要测量体温。2月底开始,广州港码头生产能力已100%恢复。

  广州港是珠三角活力复苏的一个缩影。

  早在2月6日,广东省政府就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动有序复工复产。随着疫情受控和气温升高,珠三角复工场面越发火热。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 4月1日,工业企业用电量已达2019年同期的95.2%,外省籍务工人员返粤约1001万人,截至5月11日,全省534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99.2%。

  珠三角能够迅速转动起来,得益于过去数十年发展出的独特供应链模式。“珠三角最大的优势在于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尤其是高覆盖的生产链布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因此,珠三角内部各市,尤其是各产业集群、专业镇之间要加强合作与沟通,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互补自助、自生动能。”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邓江年对《了望东方周刊》说。

  “珠三角机器开动”

  “这次的疫情与2003年的非典疫情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经济背景,非典时期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期,经济发展动力强劲,疫情结束后很快重拾增势。而现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正处于增长动力的转换期,疫情导致的影响就更大,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更强。目前需要迫切坚定企业的经济预期,帮助企业共克时艰。”邓江年说。

  2月10日,位于广州开发区的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佩戴口罩在流水线上作业(邓华/摄)

  供需两端萎缩、国际供应链断链、生产经营成本上升……据广州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8%。

  一个成熟稳定的供应链,需要上下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磨合,需要包括政府、企业、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通力合作,打造高效的营商环境。珠三角数十年独一无二的产业链模式,就是在各方的无缝对接、有力配合下形成的。面对疫情冲击,这种协调配合机制在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政府部门迅速精准施策。2月6日,正值国内疫情防控最严峻时刻,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广东及时出台“复工复产20条”,从保障用工、减轻负担、优化服务等方面集聚政策合力,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我们建立了一个企业(项目)对应一名领导、一个服务专班、一套工作方案、一组支持政策、一个调度平台的‘五个一机制,瞄准制造业、软件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等十大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一企一策开展服务,落实分区分级科学精准防控和帮扶,以重点企业(项目)带动全产业链复工复产。”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服务业处处长尹志新向《了望东方周刊》介绍,广州“稳增长48条”通过“减、缓、免、补、返”等政策措施,预计可为企业减负830亿元,截至5月底,已减负超350亿元。

  其次,得益于扎实的产业配套,企业迅速实现自救与互助。例如,比亚迪等车企迅速跨界改装生产线生产口罩,广汽集团主动请求国家支持,开设便利通关专班……

  在这场“战疫”中,上下游各自凭借产业链优势,迅速投入“战时状态”,在短时间内共同拼出了一个全新的口罩等防护用品生产版图,彰显了珠三角工业体系的强大韧性。

  位于广州市开发区的广州海洁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告罄,流动资金紧缺。了解到海洁尔医疗的“燃眉之急”,广州市科技局紧急审批申请,指导广州市科技金融中心协调兴业银行两天内完成贷款放款。

  截至3月底,在制造业重镇东莞,官方数据显示,全市企业开工率已达99.81%。;在佛山,包括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等一批世界500强投资的企业在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100%,复工外资企业超过900家。

  这正如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所说,“我们所在的顺德区拥有家电生产及配套产业超过3000家,珠三角机器开动了,全球产业链都稳定了。”

  珠三角最大的优势在于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 尤其是高覆盖的生产链布局,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从代工走向新国货

  由于疫情在世界范围蔓延,中国外贸企业受到严重冲击。珠三角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四分之一,是中国进出口的风向标。疫情国际蔓延导致全球贸易滞阻,对珠三角城市和企业的影响尤其重大。

  “疫情的影响,传统外贸行业主要表现在出口订单的急剧减少上,跨境电商行业主要表现在物流阻隔上,新兴产业外贸行业主要表现在关键零部件进口受阻上,影响几乎是全行业全方位的。”邓江年说。

  1989年创建于阳江的本土企业广东金辉刀剪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外向型民营企业,中国五金行业唯一一家“出口免验企业”,80%的订单依赖替欧美代工。之前,每个月都有三四千万元的国外订单,每年的销量都有10%?15%的增长,但由于这次疫情的影响,现在已经接不到新订单,之前累积的库存订单只能生产到4月份。

  一把刀,涉及的产业有十几种,钢铁、塑料、木材,一颗小小铆钉都缺一不可。2月复工初期,为接回来自外省的员工,作为刀剪协会会长单位,金辉刀剪总经理钟嘉良代表同类企业向阳江市政府寻求帮助,包车从广西、云南等地接回员工,产能才得以一点点恢复。

  “但刚复工一个月,国外疫情严峻,客户开始延期交货甚至取消订单。”钟嘉良对《了望东方周刊》说。

  金辉刀剪迅速调整企业发展思路,试水外贸转内销。电商企业的帮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贸企业的压力。金辉刀剪借助阿里1688的“厂货通”,在一场内购会上就销售超200套的核心主打6件套刀具,在阿里“商人节”期间销售额突破20万元。

  “这次疫情反倒坚定了我们转型的决心。”钟嘉良说。金辉刀剪入股小米优品旗下现有品牌,研究国内厨具市场,着力于聚焦“8090后”消费主力军,设计更时尚、颜值更高的新国货,打造自己的新品牌。

  “曾有朋友向我建议可以做线下主妇分享交流会、聚焦母婴餐厨用品,这些想法都很好,也能进一步激发金辉刀剪向新国货转型。”钟嘉良说。

  “目前最急迫的是要提升外贸相关企业的抗压和生存能力,帮助企业产业出口转内销,包括对无国内商标企业加速商标认证,扩大国际商标认可范围;发放消费券,刺激国内消费;扩大政府采购,维持企业基本生产活动等。”邓江年分析。

  疫情的冲击,对珠三角外贸企业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韧性强劲的珠三角外贸业,正通过自我创新和改革的方式探索一个新的良性循环。

  更要积蓄新动能

  3月8日下午,有国内电子产品市场“晴雨表”之称的深圳华强北片区正式向消费者开放电子产品卖场。

  作为“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拥有6万余家各类企业商户,贸易范围涵盖电子元器件、数码产品及配件等,2019年交易额达2000亿元。

  华强北的开放,标志着珠三角电子产业链全面启动。

  深圳滨河大道、梅林关口、北环泥岗等多个路段出现堵车,看着手机地图上的红线,闻着熟悉的湿润空气,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内蒙古姑娘李妍(化名)感到莫名感动。复工了,连曾经让人堵心的晚高峰拥堵都变得亲切。

  2月24日,在深圳华强北的步行街上,商户、客户和物流人员在室外忙碌(毛思倩/摄)

  截至3月26日,深圳250个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已复工249个,复工率99.6%。3月底,该市城市运行、基本民生和重大活动等重点项目的复工率已超97%。

  “五一”期间,深圳万象天地客流总量突破60万人次、零售额同比增长13%,深圳湾万象城客流总量超15万人次、零售额同比增长14%。

  深圳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从深圳罗湖万象城商圈、福田购物公园商圈及南山海岸城商圈每日18:00至22:00平均用电量来看,复工后数据稳定上升,用电量已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还是那个勇立改革潮头的深圳。

  科技“战疫”是此次疫情防控中的深圳特色。深圳一些企业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同时,还为整个产业链与产业生态的恢复提供了技术支撑,如华为云联合多家企业共同发起“中小企业战疫驰援计划”,推出“战疫云”资源包,免费开放给中小企业;腾讯通过免费提供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TAPD腾讯敏捷协作平台、腾讯微云等多款远程协同软件,支持远程办公。

  “为了支持复工,福田区市场监管局专门为所有餐饮商户拉群,每一步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都及时通知、及时回复。”星巴克深圳相关负责人说。

  国企南方电网在2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主动为深圳34万户企业降低电费,预计减少企业电费支出约14亿元;外卖平台饿了么在33天内连续四次主动为商家减免佣金,协助餐饮商家渡过难关。

  春江水暖鸭先知,从一个指标可以看出深圳的吸引力。据深圳官方数据,2020年一季度重点招商项目相继落地运营,在深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290家。

  近日,深圳将2020年定为“重大项目攻坚年”,深圳市发改委数据显示,2020年1?4月,329个市重大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67.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23.3%。

  珠三角经济在积极恢复活力的同时,更在积蓄着新动能。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徐现祥认为,从当前复工复产形势看,珠三角经济受疫情影响有限,未来有望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这一判断由深圳众多“新基建”工程来佐证最为合适。

  深圳已实现5G基站建设数量和多功能智能杆建设数量两个“全省第一”,2020年将建设4.5万个5G基站,率先实现全市5G网络全覆盖,5G基站建设密度全国领先;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将落户光明科学城……

  助力湾区大联通

  2020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一周年。

  疫情并没有阻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脚步,大湾区正通过基础设施“硬联通”和制度规范“软联通”,实现区域经济的升级转型。

  2月以来,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工程有序复工。

  历时四个多月,珠机城际一期于近日通过验收。珠海作为珠江西岸的核心城市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高地,珠机城际一期的建成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大湾区的区域联系以及推动大湾区的城市发展。

  珠机城际一期从位于拱北的珠海站延伸到横琴长隆站,全长16.86公里,设7个站点,其中横琴站1号、2号出口正对新横琴口岸,乘客下车后只需步行几十米,即可到达新横琴口岸。项目建成通车后,有望与广佛江珠城际衔接,以及在横琴口岸站与澳门轻轨对接,是珠三角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地及珠三角地区联系澳门的重要客运通道。

  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广湛、赣深、广汕等高铁项目,珠海机场改扩建、南沙港四期等机场、港口项目……一个个大湾区“硬联通”工地都恢复了火热建设场景。

  重启“硬联通”“基建狂魔”属性的同时,发力“软联通”也成为大湾区复工复产的一个重要内容。

  广东正在聚焦规则衔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珠三角城市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政务服务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志英表示,广州全力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以广州的“一区三城十三节点”为重点,共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强化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和制度规范的“软联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此外,广佛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正在编制,广佛联手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汽车等四个万亿级的产业群;广清一体化正在全面推进,强化珠江口东西两岸要素便捷流动;“一核一带一区”积极融合互动,深化人力资源、旅游、健康养老等领域合作,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沿海经济带充分融入大湾区,共享大湾区发展机遇。

  重启“硬联通”“基建狂魔”属性的同时,发力“ 软联通” 也成为大湾区复工复产的一个重要内容。

  以制造业立市的东莞、佛山等市,致力于补足产业短板,建设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准备好在疫情结束后以更高标准融入全球市场体系。

  “东莞拥有510万产业工人,已经聚集的人才超过190万。”东莞市市长肖亚非介绍,下一步,东莞将结合产业结构和地方特色,加大技能人才培养,采取技能学校、企业联合培训方式,推进新型学徒制度,培养“莞邑工匠”。

  以良好生态环境着称的肇庆市,则致力于打造大湾区“菜篮子”和“中央厨房”。

  “珠三角有特殊的内生动能,每个城市在各自的定位和目标下协同复工,可谓忙而不乱。”邓江年说。

  全国生活服务业商户复工率和消费复苏率

  全国餐饮业商户复工率和消费复苏率

  数据来源:美团研究院。设计/刘章丰

  张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